为什么南明不能像东晋、南宋那样,偏南维护和平?

我以前回答过类似的问题。

如果真要做一个全面的比较,原因有很多,但如果只说南明,更多的是自己的死。

首先,南明皇帝的继位缺乏合法性。

南明四帝加一监(鲁王)都没有合法的继位资格。

崇祯皇帝在景山公园自缢时,李自成与清军交战,迅速退守陕西,后退守荆襄,被杀。

明要想继续抵抗,需要完成内部整合。整合首先需要一个合法性得到认可的皇帝。可惜南明没有。

相比之下,东晋的司马睿继位得到了广泛认可。

当西晋陷入八王之乱,晋怀、陈四处流徙时,被任命为左丞相、宰相、大都督、中外军事等职。事实上,他已经坦白了这些事情。

晋武帝刘聪被杀时,竟然命屏东将军宋喆(不是宋喆)进建康,并给他下了遗诏:

“没有运气,黄刚。吾以寡德谄,不可祈求永生,必使凶胡敢帅狗羊逼京死。我今天滞留在一个贫穷的城市,我担心我会崩溃。卿向丞相指出,他有宣传我之意,使他可以利用一切机会,按旧都城恢复帝陵和寺庙,这是奇耻大辱。”也就是说,虽然司马睿只是金武帝司马燕的侄子,但他没有资格继承皇位。但是,当晋武帝陈的遗诏到了南京,这个障碍就被清除了。前皇帝命令司马睿继承王位,这种正统观念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相应的,南宋完颜沟的继位正统是没问题的。

作为宋徽宗唯一一个没有被金兵俘虏而活在世上的儿子,并且得到了李纲、赵鼎等大臣的全力支持,其皇位的合法性毋庸置疑。

但南明四帝一监,斧王和朱友松都是崇祯的堂兄弟,而唐王朱是所谓的隆武帝,朱的第八孙,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二十三子,与崇祯的关系更是疏远,只是远房宗室。

朱玉玉,即所谓的少武帝,是隆武帝的弟弟,与崇祯的关系同样遥远。

桂王朱友郎,李咏只是崇祯皇帝的堂弟。

其实谁自称皇帝都无所谓,只要能得到正统的认可就行。当时,最被认可的遗产是崇祯皇帝的遗诏,就像延吉皇帝对晋代皇帝司马睿一样。

但遗憾的是,在李自成步步紧逼的时候,崇祯皇帝不仅不听大臣的建议,反而迁都南京。对于李邦华等人,请太子帮助南京,就是让太子去南京救急,为了所谓的王死而放弃。放弃,放弃,不留下遗诏指定继承人。

这种处理的结果是,南明的国王和大臣们争夺皇位,甚至邵武皇帝和李咏皇帝互相征服。很奇怪,国破家亡,南明内部还在打仗,局势还不崩溃。

其次,党争、内斗贯穿始终。

南明这个小小的朝廷,妙就妙在继承了明朝党争的传统。普通人都知道,面对巨变,精诚团结一致才是正确的应对之道。

但是南明从来没有。

与天地为敌,其乐无穷。

况且南明法院不是做生意的。

如果我是南明的小朝廷,我就不是小朝廷了。南明还有很大一部分国土。我当了皇帝,先选拔人才,再整顿财政军政,做好防御安排,抓住军务重点,防备随时可能南下的清兵和大顺溃兵。

当然,必须确定出兵的方向,也就是出兵的策略。比如与清军的关系,与西方的大同,是联合清灭乱还是联合抗乱抗清,这样的大战略必须确定。

但南明小朝廷不予理会。

朱友松在南京继位后,首先做了几件大事:

铸造国玺。如果没有玉,用金代替。当然比刻一个萝卜好多了。

上层谥号

重建自贡

欢迎国家之母

参观东宫和两位国王

向陵墓献祭

给宫女和幕僚发了一封信,朝臣交章谏,不听。

选将,治军,循形,重屏,慎赏,赏罚公开。选宫女正如火如荼。

众所周知,导致死亡的因素很多,工厂卫生的灾难首当其冲。钦差大臣齐表上书,要求改革监狱,缉拿罪犯,殴打朝廷,这是三种令人毛骨悚然的虐待行为,但洪光皇帝根本不听,立即起用冯克宗统领锦衣卫。

那不算。

、晏党、吴党、楚党,前明军将领和李自成、北庭(即北京)部的官员,以及留守在南京的官员,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首先,为了建立斧王朱友松或王陆朱常芳,马士英、史可法、党和军界领导人首先进行了斗争,并在史可法的让步和马士英军队的支持下,作出了暂时的妥协。

翻案猖獗。宦官翻了林东党的旧账,林东党翻了宦官党的旧账。

至于全军备战,对内修国事,根本没有时间。斧王成了天子,他开始享受生活。美女们都不敢看他,他也没空管清军的破事。

很奇怪,这样的法庭能存在很长时间。于是,小朝廷仅仅一年,钱就让清军大开方便之门。

这个套路一个接着一个。后来,邵武帝和李咏分别在广州和桂林继位。为了赚取正统,他们直接开始打架。一个攻肇庆,一个攻广西,让清兵进入。

目前敌人内部争斗,局势怎么可能不崩溃?

你听说过东晋因为党争而互相攻讦残杀的场景吗?号码

东晋和南明的情况最大的不同就是皇权不代表一切。东晋建立之初,就有“王与马* * *治天下”的说法。所谓王与马* * *天下,也就是东晋朝廷,以当时琅琊的司马师和王* * *为主。当时王的弟弟王导,包括他在内,都是仆役,共同过节,记录大臣们的事务,主宰国家大事;他的堂弟王敦是将军,江州牧,哈南侯,居荆襄,威胁建康,后造反失守。但是,即使王敦造反,被斩首,王导的地位也丝毫不受影响。

除王琅琊外,陈氏、陈氏、兰氏和氏,如顾氏、陆氏、朱氏、张氏等,都是东吴门阀的重要组成部分。

你可能觉得东晋的门阀威胁可能更大,因为门阀自成体系,难免争权夺利。但在魏晋士族的统治下,这种门阀政治非常稳定。皇权和士族* * *享有政治权力。其实大家都很清楚彼此的界限。走了就当官,进了就维护家族利益。最重要的是,绅士之间保持了动态平衡。如果哪个家族试图挑战皇权,其他门阀必然会联合起来扼杀它。当王敦、苏君、桓温、桓玄等。所有试图挑战皇权的人,原本矛盾的士绅会联合起来。

这种士绅之间相互制衡的局面,使得东晋保持了一种奇特的平衡,这也是东晋延续百年的关键。

南宋不同于东晋、南明,政治制度比较特殊。南宋的相对权力是最大的。

因此,在历史上,南宋的权力相最多,如、、史、韩逸舟、贾似道等。,此起彼伏。

权相在皇帝无为时期起到了维护政权稳定和政治事务运转的作用。但由于缺乏统治基础和士人的政治向心力,南宋虽然权力关系频繁,但政局一直相对稳定。

虽然南宋的很多权力相位都被后人视为汉奸,但自秦桧以来,从北宋继承下来的大部分政治制度都运行顺利。

这种稳定的局面也保证了南宋的经济发展非常好,也保持了良好的战斗力。和南明比,这是天壤之别。

第三,南明的军队山头多,互相攻杀很正常,而且各自为战。

南明的军队来源复杂,既有明军的剩余,也有南方流民所建的军队,还有前朝李自成、张的众多剩余,还有等原明军。

但这不是问题。乱世军队的起源从来都不简单。但是,能在这么乱的情况下互相攻杀,互相征服,也是很奇妙的。

由于南明皇帝缺乏合法性,先后建立的四帝、鲁王都是军事领袖建立的。拥帝,“拥帝令诸侯”成为掌权者的首要诉求。在这里,没有一个军事领袖带头建立,或者选择时机建立新的军队,或者干脆以武力夺取政权。比如驻守武昌的左良玉,顺治二年(1645)三月二十三日从武昌出发,以峻青方面的名义进攻南京。没有抵抗大顺军和清军,内讧先起。然后左良玉死了,他的儿子带领几十万军队去清朝。

要知道,这个时候明军的总人数其实比清军还多,而且是在一次次的内耗中消失的。

至于所谓江北四镇,黄德功、刘泽清、高杰,昔日的李自成,互相攻讦,自相残杀,那就更让人无语了。而高杰,这位国王的剩余部分,却因为军纪败坏而遭到扬州市民的唾弃。当他无法进入城市,高杰试图攻击城市。后来,当高杰再次南下进攻扬州时,他屠杀了整个扬州城。所谓扬州第十日,清军统帅是多多,但扬州的统帅和屠夫是汉人,高杰。历史的真相是残酷的吗?

就是一些这样的混蛋在守着南明。南明怎么能长久?

相对而言,南宋虽然也托管了不少义军,但南宋抗金的主力基本上是北宋最精锐的西凉军。比如刘光世、张浚、韩世忠、岳飞,号称中兴四将,都是西凉军出身。这使得南宋的军事力量重组变得相对容易。

同时,由于宋高宗和赵构的正统得到了一致认可,南宋的吴杰、吴林兄弟、刘启等将领,包括中兴四将,都无条件服从南宋的军令,虽然偶尔发生冲突,但始终可控。这也使得南宋的军事实力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保持了强大的战斗力。

所以就军队而言,南宋军队的战斗力远远强于南明。主要原因是南明军队始终没有形成有效的整体。

郑之龙等先后下山,孙可望、李定国等夹攻厮杀。这种情况从未停止过。

东晋军队虽然没有像南宋那样形成一个整体,但是东晋军队的战斗力一直是不可小觑的。

为什么?

前面说过,东晋是门阀统治,皇权统治。所以东晋的军队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各大氏族的私兵,一部分是东晋的中央军。当然,影响最大的还是后世著名的北府军。北府兵让谢安的谢玄兄弟声名大噪,还自掘坟墓。最终夺走东晋皇权的是北府兵大将刘裕。

政治,军队,金融都乱七八糟。南明怎么能长久?在这些方面,东晋和南宋处理得相当好,所以东晋和南宋持续百年也就很好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