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过贸易战吗?结局如何?
中国最早有记载的贸易战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管仲对他国采取贸易战,所向披靡,硬生生“买下”了一个春秋时期的霸主。管仲早年是个商人,这让贵族们很看不起他,但这段经历开阔了他的眼界,也让他的经济思想很丰富。当其他谋士还在思考如何在战场上取胜时,管仲已经开始将“商战”的思想运用到争霸大业中。
管仲雕像
管仲上台后,立即利用齐国临海的地理优势,发展鱼盐产业,大大增强了齐国的经济实力。建立经济优势后,管仲用自己的钱为各国制定了一系列“贸易战”政策。
衡山国擅长制作武器,鲁国和梁国盛产韩元布,于是管仲高价从衡山国购买大量武器,鼓励齐国人民穿韩元布制成的衣服,甚至对购买韩元的人进行奖励。在管仲的运作下,衡山国的兵器和山东、梁国的布匹价格飞涨。在暴利的吸引下,“衡山人释其根,巧修其机”,而山东、梁的国民则放弃农耕,生产棉布。三国只当齐国是“钱多的傻子”,不劳而获,却没想到,就在齐国的财富流入自己国家的时候,管仲突然下令停止购买衡山的武器和山东、梁的布匹。三国君主一开始并不慌张。毕竟他们赚了很多钱,但他们很快发现齐的诡计极其阴险。因为暴利,三国国民放弃农耕,转而从事其他行业,使得农田荒芜,粮仓告急。当三国想从其他国家购买粮食时,他们发现邻国的剩余粮食都被齐国买走了。这样一来,衡山、鲁、梁的府库里虽然装满了铜钱,却只能向齐国低头,用高价换取粮食。
不仅衡山等小国栽在管仲手里,就连强大的楚国也被管仲打得很惨。楚国盛产鹿和鸟,所以管仲向楚国购买了大量的鹿和鸟。楚王被暴利冲昏了头脑,想都没想,就下令全民捕鹿卖给齐国,于是“楚男女皆居外求鹿。”(管子)楚国最后的结果和衡山国一样。虽然它在贸易中赚了很多钱,但经济平衡被破坏了,田地贫瘠,食物短缺。所以“楚人十分之四是齐。三年后,齐桓公开始了春秋五霸的历史。
管仲以“贸易战”建立齐国霸权,说明贸易战在古代对国家有重要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总是积极的。例如,宋太宗的贸易战几乎拖垮了蜀国。
宋太宗登基后,北宋百废待兴,辽国虎视眈眈,国家财政入不敷出。为了解决财政问题,苦苦思索,最后决定通过贸易战来扭转局面,而贸易战的对象就是蜀。北宋初期,蜀国是一个比较富裕的地区,税收压力很大。起初,蜀国人民只支付食物,但宋太宗规定,除了实物外,人们还应支付一些铜钱。乍一看,以铜钱代替实物并无不妥,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四川百姓被迫以铜钱换取粮食,政府趁机盘剥勒索百姓,压低粮价。宋太宗此举极大地缓解了北宋的财政压力,但代价是四川民怨沸腾,最终爆发了王小波和李顺起义。
当宋太宗看到蜀国经济崩溃,人民造反时,他很快任命著名的大臣张勇来解决这个问题。张勇上任后,根据四川的情况,发明了交子,解决了四川交通不便、携带铜钱极其困难的问题,极大地促进了四川的经济发展。而且,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的出现对整个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除了以上的商战,我们还可以看到张变法中的商战。张被《明史》誉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人才。他敏锐而深远的眼光实在令人钦佩。朱迪死后,被明军击败的瓦刺再次崛起,成为明朝的威胁。在张统治时期,明朝与瓦刺开放了相互的市场,发展了贸易。但在互市开放后,瓦刺从明朝购买了大量的铁器来制造武器。鉴于这种情况,张禁止明朝的硝、盔甲、弓箭等军用物资流入瓦刺。瓦慈看到工装采购不可行,于是开始大量采购铁锅,买完就熔化了。张看到瓦刺的情节,挤过人群,下令明朝可以卖给瓦刺铁锅,但只能是广东产的“宽锅”。与此同时,瓦刺人在买锅时不得不将旧锅换成新锅。
张对的要求百思不得其解。在宽锅里熔炼是极其困难的。瓦慈不具备冶炼的技术水平,但用新锅替换旧锅,可以将瓦慈人手中的铁锅数量限制在一定数量,防止他们熔铁锅,造军备。他们无能为力。他们只能买几个宽锅,憋屈地用它们做饭。
通过中国古代众多的贸易战可以发现,即使是以摧毁对方经济为主要目的的贸易战,也必须遵守经济规则,否则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宋立科太宗。
参考资料:
管
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