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的研究历史
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了黄帝与岐伯议醪糟(即酒)、夏朝夷地酿酒、周朝杜康酿酒的传说。龙山文化出土的陶器有盛酒的瓶、酿酒的瓶和煮酒的瓶,表明中国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酒。
宋代陈传(1250)记述了11种食用菌,明代潘之恒传(1500)记述了19种食用菌。
1977年在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村进行考古发掘,出土物中发现真菌,表明在仰韶文化时期(距今6000 ~ 7000年),中国人就已经食用蘑菇。
在1700 ~ 1850期间,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对大型真菌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包括意大利的P.A. mikkeli、荷兰的D . C.H persson、瑞典的E.M. Fries、英国的M.J. Berkeley、捷克的C.J. Colda和法国的l
1851至1950时期是现代真菌学的全面发展时期。
德国植物学家H.A .德巴里(H.A. Debari)因其对真菌的系统发育、多态性和生活史的精湛研究而被誉为现代真菌学的奠基人。
意大利人P.A. Saccardo的巨著《真菌杂志》是这一时期真菌分类学的一大贡献。
20世纪50年代以来,现代真菌学发展迅速,如:①研究真菌的精细结构;②应用新技术、新方法;③药用真菌发展迅速;(4)真菌毒理学;⑤重视抗癌真菌药物;⑥建立分子真菌学;⑦发展食用菌,提出健康食品的名称;⑧改变生物分类,将真菌划分界限等。
20世纪初,中国用现代方法研究真菌。1915年,胡显素发表了《真菌鉴定法》,奠定了我国真菌鉴定的基础。
戴于1927年发表了《江苏真菌名录》,于1930年发表了《南京渔线贝新种》,这是中国人用现代方法研究的中国第一个真菌新种。
1939邓出版《中国高等真菌》;1951,王出版中国锈指数。
此外,还有许多植物学家、植物病理学家、工业真菌学家和医学真菌学家也从事真菌学的一些研究。
中国真菌学会成立于1980,中国真菌杂志创办于1982。现在,《中国菌类》的编纂已经开始了。
真菌是一种丰富的自然资源。
人和动物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子实体和子实体(食用菌);真菌也是重要的药材(药用真菌)。
真菌的一些代谢产物在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如乙醇、柠檬酸、甘油、酶制剂、甾醇、脂肪、塑料、生长促进剂、维生素等。
而这些东西是可以大规模生产的(见有机酸发酵的微生物,酶制剂的微生物,维生素发酵的微生物,甾体化合物的微生物转化)。
在农业、林业和畜牧业中,真菌既有有害的一面,也有有益的一面。
真菌能引起多种植物病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比如1845年欧洲因马铃薯晚疫病流行,5/6的马铃薯被毁,中国小麦和水稻分别减产1950和1974。
然而,菌根可以为许多木本和草本植物提供必需的营养。
在真菌的分解过程中,它回收了许多重要的化学元素。
真菌直接或间接影响地球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