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陈炉古镇有什么好玩的?
景点信息
地址:铜川市印台区东南15公里山顶。
门票:没有门票。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交通:建议坐火车到Xi安,然后在对面的“Xi安汽车站”坐长途汽车到铜川。每天6:00-20:30,每15分钟,走“西通高速”,1.5小时左右到达。票价23.5元。也可以打车去铜川,200-300元左右。
到达铜川后,乘车前往印台区(老城区)陈露镇,约30公里。当地交通不发达,没有“线”的概念。上车前一定要看清楚公交车的目的地。
联系电话:0919-3185751?3185750(铜川市文物旅游局)
投诉电话:0919-3185751
景区官网:无
景区相关服务设施:镇上有卫生院;铜川市内有银行、医院、加油站。
住宿:吃住最好在“陶家乐”(类似“农家乐”,当地人以制陶为生,不种地,故称“陶家乐”),镇上有十几个。也可以住当地人家里,都是窑洞。这地方宽敞又有趣。别忘了吃当地最有特色的“鱼子”。参考价格30元左右一天。
陈炉古镇方位图
景点相关信息
陈炉是黄土高原和关中平原交界处的一个地方小镇,也是中国北方最著名的民窑——耀州窑的继承者。老炉的窑火从点燃到现在已经燃烧了1400多年,创造了一次烧制陶瓷的最长记录。时至今日,陈鲁的陶工们仍在用最原始的、代代相传的工艺制作“小玩意”,堪称考察古陶瓷生产的活化石、活标本。?
据考证,陈露早在唐代就已如火如荼。宋元以后,成为唯一继续生产耀州窑的窑。千百年来,民窑如雨后春笋,制瓷业蓬勃发展,传统制瓷技艺代代相传。老化炉创造了中国陶瓷史上的奇观。有人甚至称陈露为“东方古陶瓷生产的活化石”。
一个洞穴城镇?
从“煤都”铜川市东南部的川口“涵口”乘车爬坡,向东南方向步行约45分钟,再闪过一个山口,就到了镇上的陈路。?
陈露是方圆数十英里黄土地上人口最稠密的地方。群山环绕,山峦起伏,到处是大大小小的窑洞和窑洞。红砖窑洞,在夕阳的映衬下,像红色的堡垒,衬着雪白的墙壁和褐色的土地,像一幅凝重的油画。
这里的人们大多延续着祖先的“窑洞”生活方式,正如《诗经》中所描述的——“陶盖陶穴”。其实早在六七千年前,在离这里不远的半坡,猿人就已经开始了这种陶窑生活。今天,你仍然可以在半坡猿人遗址找到中国最古老的六个陶窑。?
站在几百米长的陈路大街上,你可以看到整个城镇。建在斜坡上的窑洞里散落着大小不一、风格各异的烟囱和瓷窑。陈露也因这种“陶炉展示”景观而得名。?
走在弯弯曲曲的巷道里,更像是走过历史只是参观。道路忽左忽右忽上忽下,看似无路可走,但《另一个村庄亮了》绕过一户人家的院墙,宽阔的街巷又出现了。有时候看一条路,不小心碰到人家院子。你冲过去道歉,质问,看到的却是一张张了然于胸的笑脸。?
走多了就知道了。走下一条路,往上走,通向山顶的人;下去,到沟底的陶工院子。但无论你走到哪里,迎接你的永远是那纯真的微笑和简单的问候。一说“来了”,就直接邀请你去他的窑子参观,泡茶递水,忙得不亦乐乎。完全没有城市人的警惕性和陌生感。?
站在陶工的院子里,人们经常踩在他们的屋顶上。隔壁邻居的一举一动都能让你一目了然。陈露最有趣的是,你经常可以看到下面人的媳妇和屋顶上的人聊天。
古代手工陶器?
古镇人世代制瓷。几乎人人都是做瓷器的民间艺人,家家都是瓷器世家。直到现在,这里还在使用古老的制瓷工艺。随便走进一户人家,正忙着画毛坯的陶工很可能用的是祖辈传下来的工艺和技术,可能还是他爷爷的陶车。唯一不同的是现在手动窑车改成了电动。?
旧炉最缺的是水,最缺的是制瓷的坩埚土。几千年来,世世代代都在这片土地上乞讨为生。一问就问千年。灼热的窑火,照亮了千百年来的旧炉历史。?
陈路镇位于陕北关中平原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从地质学上讲,属于沉积岩带,这里有大量的瓷土原料和釉料原料,还有大量的煤、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从观察一些陶土坩埚的堆积断层来看,陶土坩埚的厚度从几米到几十米不等,有的是一座陶土坩埚山,原料储量很大。丰富的资源为郴州瓷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制陶工人从山上把坩埚石拿回来,打碎,过筛,做成泥,擦干净,放在旋转的转盘上,随意拉成各种器皿的雏形。过一会儿,各种家居用品的锅、坛、瓶、罐的毛坯就会出现在眼前。?
刚走进一间房子,门旁边,一定是火炕。火炕的一头连着洞里唯一的窗户,另一头连着炉子。房间里摆放着简单的家具。很多人家的窑就在入口旁边。地方宽敞,干脆把窑建在大门外的空地上。事实上,陈露一家的生活方式与早期陶工的工作密不可分。早期的制瓷作坊基本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手工作坊,大多数制陶工人都以窑为中心。在“炉山不眠”的年代,为了节省时间,方便制瓷和烧瓷,他们吃住都在窑边上搭建的毛坯房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今天陈露人的居住形态。?
与景德镇的行业精细化不同,在陈露,家家都是独立的手工作坊。所以陶工必须是十项全能,从第一道工序的原料加工到成品出窑烧制,每一道工序他都要能拿得起放得下。?
陈化炉的陶工一般分为三种。?
一类是专门做碗的,当地叫碗窑。最典型的是关中常见的“耀州老碗”或“海碗”。最大的“耀州大老碗”直径25厘米,可盛2.5升水。民间常用的盛面或招待客人的碗都比这个小。现在在陕西地区,无论是卖羊肉泡馍、水盆羊肉、葫芦头等小吃的饭馆,还是农家院,到了吃晚饭的时候,都是小碗。那一幕真的让新人大吃一惊!一类是专门制作大缸、大锅、大罐的,当地称之为瓮窑,以家用为主。还有一种特殊的茶壶、花瓶、碗等杂器,也叫黑窑。在这三条线中,做黑窑是最难的,技术要求最高。在陈鲁,这三条线互不干扰,世代相传,也就是当地人所说的“三线不乱”。?
瓷器做好之后,被富平的一个“毛贩子”买走了。“假”的人去陈露买瓷器,谁买了瓷器就吃住在里面。选好瓷器,雇专门的脚手用骡子驮出山,运到耀县,再转运到外地。按照老规矩,那时候抬走瓷器的不用付钱,年底一起结账。如果陶工平时没钱制瓷,“送货员”会给他三五百块钱,年底一起结算。买卖双方完全靠信誉,根本不需要签什么合同。
“不能倒在墙上”?
窑泥是陈年炉中最珍贵的东西,废弃的陶器工具最为丰富。当地人就地取材,用那些废弃的匣钵建窑、砌墙、铺路、加固护坡。于是在窑、院、路之间竖起了一系列的“锅墙”。到处都可以看到一条小路,铺着一页页垂直插在地上的“sagger”碎片。?
匣钵其实是瓷胎的一种,曾经是陶瓷烧制技术的一大革新。它的出现使瓷器在烧制中的釉面避免了直接受到烟尘的影响,从而提高了瓷器的质量。匣钵最早出现在唐代,一直沿用至今。
Sagger使用到一定程度一定要更新,否则会因为体脆而掉下来。因此,被取代的匣钵因其硬度大、重量轻而成为陈露人眼中的珍品。
陈露位于山坡上,三面环山,平地不多,交通不便。再加上岩石体质,也增加了造穴难度。于是,当地人把泥土过筛、淘洗后剩下的粗料脱下来做成砖,再煅烧成类似耐火砖的红砖,用来箍窑、盖房子,既耐用又实惠。但红砖窑洞抗压能力有限,上面的居民无法修复院墙。这时,废弃的匣钵、骨灰盒、易拉罐成了墙体的最佳材料。于是,晨露家家户户都有了这面红黄相间的罐墙。玲珑人,拉着白灰,厚厚地抹了一层白,在明媚的晴天里,白得耀眼,鲜艳。夕阳西下,放眼望去,坡上的红白醒目,引人注目,整个老灶的三个坡就是一幅温暖的油画。?
此外,家家户户的烟囱也是就地取材,或用粗瓷管,或用底部有孔的水缸,或干脆用镂空花瓶。最糟糕的是,它也是由烧制后丢弃的匣钵制成。
青瓷国宝“回流罐”的传说?
陈露作为北方民用瓷器的主要产地,生产的多为日用瓷器,生活所需的杯、盘、碗、灯几乎应有尽有。只有少部分私人制瓷作坊在仿制一些工艺要求高的仿古瓷和工艺瓷。在制瓷车间,老陶艺家李向我们展示他家多年来仿制的精美窑具。老李以前在耀州窑博物馆工作,专门做瓷器的仿古复制。1998退休后开了自己的瓷器作坊,专门做瓷器的复制。按照陈露的说法,老李家应该是黑窑工。在洞穴里,一件“巧如金范”、“比玉更精”的耀州青瓷着实让我们大饱眼福。?
一个里面有水龙头的青瓷玻璃杯,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公平杯”。据说可以测试一个人是否对饮料上瘾。原来,这个酒杯的玄机在于,杯子里有一条黑漆漆的龙洞。倒酒的时候,只要不超过这个孔的水平线,就是一杯酒。如果贪食者把酒倒在这条线上,酒就会从杯底漏出,一滴不剩,以示惩罚,故名“公平杯”。
毛坯房里,几名女工正在锅体上雕刻图案。货架上,整齐划一地摆放着成品“回流罐”的半成品。关于“回流罐”的发现,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传说。1968陕西彬县城关镇一农民意外挖出一个瓷罐。1982年,他的亲戚高回乡探亲时,看到了这只花纹精美的仿古瓷壶。他觉得很有渊源,就送到了陕西省博物馆。后来经过专家鉴定,确认是北宋的成品,根据壶身所绘罕见的凤凰纹,确定是贡品。这件宋代雕花青瓷浇壶至今是耀州青瓷的唯一一件。至于它是如何在民间游荡并被埋在地下的,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没有人知道其中的奥秘。?
浇壶高19厘米,腹径14.3厘米,底径7.5厘米。通体施橄榄蓝色釉,釉下刻有装饰效果强烈的雕刻花纹。锅盖、吊梁和锅体连为一体。吊梁形似卧凤,展翅飞翔。令人惊叹的是壶流(壶嘴),形似一只侧躺的母狮,四肢着地,头向后仰,狮嘴张开。巧妙的用作壶嘴的出水口,构思十分巧妙。有趣的是,母狮肚子下面有一只幼狮,正在吮吸母乳。母子狮的表情细致入微,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这件国宝不仅造型独特,装饰华丽细致,而且独特诱人之处在于其内部结构复杂,设计巧妙出人意料。?
回流壶底部有一个梅花形的孔。需要往壶里倒水的时候,把壶倒过来,从壶底的梅花孔倒水,直到壶嘴流出,就表示满了。最奇怪的是,当锅里装满水,身体要来的时候,水根本不会流出来。喝水的时候,只要轻轻倾斜壶嘴,水就会从壶嘴流出来。其实回流锅的秘密就在于锅里有一根长长的注水管。只要壶中水的高度不超过它,水就不会从梅花孔流出。所以虽然回流罐底部有个洞,但是可以不漏水。?
回流罐是造型、艺术、工艺上的一流珍品,成为耀州窑出土古瓷的代表性物件。90年代,铜川地区有作坊仿制浇壶。
独特的窑神神崇拜?
在中国,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爷爷。唐黄明在曲艺中受尊崇,鲁班在木匠铺里受崇拜,孔子在文人中受崇拜。工匠们永远不会忘记在吃饭穿衣开始工作的时候给他们工作的创始人。?
烧炉的人也向他们的窑神献祭。有意思的是,不仅有一个窑神,还有三个窑神。据康熙五十七年《重修窑庙记》:“窑庙照崇祯”,庙中祭祀的窑神分别称为“炎帝、老君、雷公”。
至于为什么会有三个窑神,很少有人说得清。据当地的老波特说,陈露人宁愿相信上帝也不愿意相信它。只要能保佑我们窑子兴旺,出好瓷,所有陈路人都会对其顶礼膜拜。陈露人对神灵的崇拜,其实就是对神灵的崇拜。这也是为什么陈露在历史上曾经遍布古寺和众多寺庙的原因。
还有用铁链拴窑神的习俗。?
据说陈路曾有一座窑址,是舜帝用过的。因为舜帝曾经教人们制作陶器,并给陶工一份吃饭的工作,当地人把舜帝视为窑神。与国内其他地方不同的是,被人称为“爷”的神被当地人用链子锁起来。据说这个的爷爷脾气不好,陈窑的人都怕他跑了。此外,舜帝勋爵是个皇帝。如果他被绑了,诸神也会被绑,他们会互相帮助,保证窑子的繁荣。?
根据陈露的民间传说,正月二十是窑神的生日。当时为了讨好窑神和其他神,各社都会杀猪宰羊,供奉丰厚的祭品,让这些“人”吃饱喝足,安身立命,保佑窑业兴旺。?
此外,陈露的东三会、西八会等社团也在大街小巷举行各种社火表演,招待神仙,让窑神们开开心心地过生日。这一天是陈露的重要节日,各俱乐部准备的旱船、核心、秧歌等节目红红火火,既娱神又娱人。?
瓷器王国——陈露的前世今生?
作为耀州窑的制造基地,陈炉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陈露的制瓷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1400年前的唐朝。当时已经有了“火室之焰”的记载。?
元代后期,陈露窑的烧制规模和制瓷水平已经赶上并超过了同时期的耀州窑黄宝窑,耀州窑的生产中心也逐渐向陈露一带转移。此后,陈露窑逐渐发展成为黄堡耀州窑的传承和替代,进而成为元明清时期陕西乃至西北地区最大的瓷窑和瓷器生产基地。产品畅销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河南、山西等省市。?
经考古人员确认,陈炉耀州古窑共分为14个陶瓷烧制区,以陈露镇为中心,东西长约3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呈带状分布。?
在人们的印象中,西北只有耀州窑,只有陈露镇还在火着。
耀州名瓷?
耀州窑是宋代著名的北方瓷窑之一。以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为中心,包括周边的陈露镇、里底坡、上店、玉华宫、耀县等窑址。因为铜川以前叫潼关,宋代属耀州,所以这个窑系被后人统称为耀州窑。?
耀州窑始建于唐代潼关县黄堡镇(今铜川郊区)。早期瓷器种类繁多,经过多次探索,唐中后期青瓷制品增多。进入五代北宋,成为国内窑中的名瓷,成为中国北方青瓷的代表。?
宋代是耀州窑的鼎盛时期。窑在制瓷技术上有很大的创新和创造。烧制出来的青瓷,造型精致细腻,釉色“温润如玉”。还配有锐利、洒脱的雕花,以及丰富、多样、生动的花纹。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产品,在晶莹的绿釉下,呈现出一幅多层次多色调的美丽画卷,清新淡雅中透露出一种自由奔放的艺术风格。由于质地和纹饰的精美,耀州瓷成为一年四季宫廷贡品。?
耀州瓷的釉色有蓝釉、姜釉、黑釉、酱釉、茶粉釉、青花双色釉、香黄釉、黑釉青花、白黑花、锈花、红绿彩瓷等。器主要是碗、盘、壶、罐、瓶、盒、灯、灶等日用品,还有一些陈设、器皿、瓷雕等。器形多变,装饰手法多样,一绝。?
宋代耀州窑娴熟而独特的雕版印刷技术,影响了陕西耀州乃至全国的一批窑的制瓷工艺,使其成为与定窑、汝窑、官窑、钧窑、哥窑齐名、自成体系的北方名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