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之神读书笔记(10)
1999,有了科学的新前沿,又一轮生物技术热潮开始了。风险资本涌入新兴的生物技术创业公司。基因组分析带来了“圈地热”,笼罩着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广阔的知识产权地产等着人们去抢。然而,这些公司就像20世纪80年代的孟山都一样,用他们的新基因创造了新品种“而不是立即产生实际效果,他们促进了创造力的表达,扩大了可能的边界”。
但是(我发现我的读书笔记里全是这种转折性的话),孟山都的历史告诉我们,
农业生物技术一直是“一个巨大的宝塔系统”,只有孟山都、先锋等少数公司靠运气、除草剂或低价盈利。基因组分析会重蹈覆辙吗?
约翰·贝德布鲁克在这件事上很有发言权。在生物技术公司AGS研究转基因西红柿的经历,让他意识到“农业,尽管有着无穷的魅力,却不是一个微妙的技术改进的领域”。除非新基因价值巨大,否则没人会关注。但是他在AGS的失败并没有阻止他的探索。他加入了一家名为Maxygen的公司,这是一家拥有“DNA洗牌技术”的新公司。在这里,像一个化学工作者一样,他可以塑造执行特殊功能的基因。最重要的是,他可以坐在实验室里研究,把生产种子的任务交给其他公司。他只需要“围绕基因组旋转”。他就像加州淘金热中的工具商,而不是真正的淘金者。前者在淘金热中发了大财,他希望自己能复制这种成功。
Prodigene的创始人约翰·霍华德有其他想法。在他看来,如果要“用基因组分析在植物上赚钱”,办法就是“把植物变成制药厂”,把农业彻底踢出生物技术领域。使用转基因细菌生产药物的想法并不新鲜,但使用植物来做同样的事情曾被认为是荒谬的。但霍华德和其他研究相关技术的机构无法证明这种方法是否能大幅降低制药成本。药企也很难下决心把自己的贵重药物“种”在农田里。但要摆脱农业的经济局限性,这条路恐怕是“最稳定的路”。
《收获之神》的后记是我见过的关于转基因问题最好的评论之一。他最棒的地方在于,他不批判任何观点,而是提供了一个讨论问题的视角和框架。
作者一开始就指出了为什么人们的观点和态度并不那么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他们为什么会这么想?”作者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不在客观事实和证据中,而是“深深植根于故事之中”。故事是改变我们认识世界方式的力量。我们被一些故事吸引,从此只能在脑海中填充同样的故事。
支持转基因的人可能会被进步的传奇所吸引,被硅谷的创新故事所陶醉。反对者可能热衷于源于意识形态的故事,比如大企业剥削小农的故事;无良企业破坏政府监管,将新产品推向市场的故事;新技术无尽潜在风险的故事。在更深的层面上,有人类集体无意识的古老故事:对“超越人类合理限度”的警惕,对人类步出神的地方的恐惧。
这些故事没有真假,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偏见。
作者在这本书里试图做的,就是摆脱故事的迷雾,得到一些有用的教训。
第一个教训是,农业不是IT行业。他更叛逆,更不可控,更保守,更固执,不愿意改变。最重要的是,他需要“谦虚耐心的旧道德”。如果科学家和投资者连谦虚和耐心都没有,他们首先就不应该接触农业生物技术。同时,在对待生物技术和传统农业技术时,大多数人都有双重标准,这使得他们对生物技术的恐惧和主张特殊控制的逻辑一致性是虚拟的。传统农业也有巨大的生态和健康风险,但人们视而不见。这种双重标准的真正来源是人为改造生命会使生命贬值,生物技术怀疑基于生命的材料的所有权。在作者看来,这些因素首先是风险预测。
作者也很反感孟山都公司榨取基因所有权价值的行为。孟山都的商业野心也许是反对生物技术的最强大的推动力。反对生物技术的运动并不总是破坏性的。至少运动迫使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和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分享更多的工具和知识,更迫切地开发出真正造福人类的转基因产品。
最后,笔者提出两点希望。第一,生物技术和传统农业不再区别对待,更注重所有农业的影响力。二是尽快“废除知情双重标准”。他希望,“让基因工程成为了解更重要事物的窗口”。
简而言之,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