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军历史

55军是我军中一支非常复杂的军队。由四野部队和国民党起义部队组成,但就是这样一支军队,却在战场上表现得极其出色,战绩优异,作风极其艰苦。

1985百万裁军期间,55军不幸因为一个“不合理”的原因被裁撤。

要说55军,就不能不提陈明仁将军。没错,就是在四平城里,设置了“陈明仁防线”,阻止陈明仁被东野军围困。战后,东北野战军视陈明仁为敌,连毛主席也不得不佩服陈明仁保护之精妙。

没想到,成名后的陈明仁反而给自己惹上了麻烦。陈明仁被控守城劫粮,被撤职查办,不得不去南京当闲职。后来,陈明仁先后任华中“剿总”副总司令、武汉警备司令、湖南省主席、湖南“绥靖”总司令。

1949年8月,陈明仁通电湖南起义,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21兵团,下辖52军(下辖214师、215师)、53军(下辖217师、219师)。

21兵团成立后,立即进入广西打土匪。经过一年多的教育整顿,此时的部队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军政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1951年9月,52军、53军军部撤销,所辖214师、215师、217师、219师直属兵团。

21兵团在解放军中存在时间不长。3月15,1952,21兵团指挥部改编为靖江分洪水利部队,214师、217师也改为靖江分洪工程部队。

同一时期,由于国防形势的好转和新中国经济发展建设的需要,解放军实现了一定规模的裁军,部分部队相继被撤销称号,或转为公安部队和地方部队。与21兵团同属第四野战军序列的48军、49军也在此时撤销。

根据中央军委命令,新的21兵团司令部由第48军司令部组建,新的21兵团由第48军原144师、第49军原145师、第215师和第219师组建。

1952,10年10月8日,中央军委命令21兵团改编为55军。144师和215师不变,145师和219师合编。

就这样,解放军建制中一个新的兵团级单位——第55军正式诞生。

从55军及其下属三个师的组成来源可以看出,各部队的组成都比较新。在其三个师中,有两个师是48军和49军的血统。

还有48军和49军的简介。这两个军虽然也属于实力强大的第四野战军,但在四方面军其他主力面前属于最小的两个兄弟,而且成立较晚。两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十一、十二纵队,分别成立于1948年3月。从战斗力上来说,和老主力纵队没法比。

144师的前身是吉查热辽军区独立3师。这个师有一支老红军部队,即430团,是由142师转来的。原序号为424团,转隶后改为430团,1969后更名为487团。

145师的前身是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2师。虽然145师并不知名,但该师历史上有一个著名人物,那就是在抗美援朝期间担任“旋风部队”第40军军长的文玉成。

215师主力是长沙起义国民党军第一兵团的部队,219师主力是长沙起义国民党保安部队。

145师和219师合并后,55军的主要组成已经从起义部队变成了原东北野战军部队,甚至还有一些老红军部队,这对于一支年轻的军队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1969年底,全军重新安排番号。根据“三三制”顺序和命名原则,55军所属师分别更名为144、215、219。

建军后,55军长期驻守两广,先是广西桂林,后是粤西湛江,最后是粤东惠来、揭阳。

1955年,陈明仁被授予上将军衔,但他不顾职务,放弃了军区副职的高位,主动向军委申请继续在一线部队带兵。和69军的董将军一样,陈明仁长期担任“高秩低秩”的军衔,并长期担任军职。

作为黄埔一年级学生,陈明仁不仅有过硬的军事理论基础,还有极其丰富的实战和带兵经验。在其打磨下,55军实现了脱胎换骨的转变。

实战是检验部队战斗力最有效的方式,也是锻造优秀部队的磨刀石。1979年2月,55军参加东线对越自卫反击战,战果斐然。全军歼敌10309人,奠定了越南北部谅山的咽喉,取得了东西战场的最大胜利,创造了全军师、团、营、连各级组织歼敌的纪录,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

对于一支建国后才成立的新军来说,55军有如此优异的表现,是后来居上的典型。

特别是163师,成为歼敌最多的步兵师。仅一个师就有4个单位和7名个人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由此,163师成为我军最好的英模部队之一。而第487团则歼灭敌人1932人,是歼敌最多的团,无愧于“红团”的称号。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63师488团三营首先坚守阵地两昼夜,击退敌人13次,圆满完成了切断敌人退路、阻击援军的任务。后来在攻敌纵深的战斗中,我们下大力气夺取桥头,控制桥头要点。然后全营守桥三天三夜,打退敌人六次进攻。全营共歼敌千余人,被中央军委授予“能攻能守英雄营”称号。

带领55军取得如此优异成绩的是时任军长朱跃华,他来自38军,抗美援朝时期担任38军113师338团团长。338团在第二次抗美援朝战役中表现神勇,朱月华很受重视,被提拔到参谋长、师长、副师长的位置。在55军成为军长之前,朱跃华已经当了6年“万岁军”38军军长。无论是作战经验还是战备训练经验都非常丰富。

这样的指挥员训练,55军的战绩能不出彩吗?

按理说,这样一支英雄的军队应该在随后的百万裁军中保留,55军也应该在军委征求意见的初步建议中保留。但广州军区后来提出保留42军,合并55军。

当时广州军区下辖41军、42军、55军。41军是“塔山英雄”的部队,驻扎在广西柳州。42军部署在广东惠州,55军部署在粤东。广州军区提出撤销55军的理由是驻地偏僻。

广州军区认为42军位置好,便于辐射全省,巩固海防。如果保留55军,裁撤42军,那就是大动作,成本会增加很多。

最终,军委采纳了广州军区的建议,决定保留第42军,取消第55军的番号,将第55军的部分部队并入第42军,组建第42军。

现在来看,当时的理由并不太成立,因为部队调整调动非常普遍,特别是六七十年代,我军很多军兵种进行了大规模的跨军区调动,从东北到华东(如46军),从华北到西北(如21军),从西南到华中(如54军)。这个军区内部换岗真的不是什么大仗。

实际上,无形中决定55军去留的一个硬性原则就是“削新留旧”。

55军的裁撤,除了一些避免大规模警卫换防、节省军费的计划外,55军资历相对较浅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以老红军、老八路军为主体发展起来的骨干部队和英模部队相对较少。

虽然经过建国后30多年的发展,55军是一支各方面都与其他兄弟部队没有区别的人民军队,但在很多人的心目中,55军一直深深地留着“起义部队”的痕迹,是解放军中的“杂牌”。很多人甚至认为55军被裁的根本原因是他们的根不红。

55军要和42军争一个预留的位置,虽然42军也是后来才成立的(和48军、49军同时成立,是关外四野成立的三个军中最晚的一个)。就历史而言,这两支军队几乎一样糟糕。但42军参加了抗美援朝的前四次战役,而55军则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一鸣惊人,盖过其他部队,无奈资历更浅,加上驻军等相对不利因素,最终只能遗憾地告别历史舞台。

55军虽被解散,但其主力师163被保留下来,转入42军。他们的亮点出现在1993。“红色小组”参与组建了第一批驻港步兵旅,见证了香港4年后回归祖国。164师转隶海军南海舰队,整编为海军陆战队164旅,也算是为这支“大器晚成”的部队保留一点热血吧!

如今,163师第487团已改编为合成旅,转入第74军。海军陆战队扩编为陆军,164旅也换了新番号。在今天的解放军序列中,依然有原55军所属部队的炮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