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自古以来食盐都是国家控制的?

因为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必需品,社会需求量大,消费弹性极小。盐是所有味道中的第一种。在传统农业社会,虽然大部分生产生活资料可以自给自足,但盐必须从外面获取,不像粮食,只要有地有水就可以生产。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盐对个人很重要,但对帝国更重要。换句话说,帝国金融建立在每个人的舌头上。因此,“盐铁专卖”政策是历代国家财政政策的基础。

“盐财”史:春秋中叶,管仲率先在齐国正式专卖盐,开启了中国两千多年历史上盐财的先河。《管子·海王》里说,如果国家征收房屋税,人们就会毁坏房屋;如果征收树木税,人们就会砍伐树木;如果对六头牲畜征税,人们会杀死牲畜;如果征收人口税,人们会拒绝生育。只有国家垄断食盐,人民才能逃脱。因此,盐成了最理想的收税工具。每个人都离不开盐,这就决定了谁也逃不了税。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说:“齐桓公用管仲之计,控制轻重之权,重视山海之业,为诸侯,以区区之气扬名。”

汉元帝开国大典第三年(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正式实行盐铁专卖政策,政府养民炒盐,食盐正式收储、运销。

三国时期,魏蜀吴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不断斗争,盐几乎被视为国家的生命线。金代以后,盐业专卖制度进一步加强。《晋令》规定:“任何公民不得私自煮盐,违者处四年有期徒刑,主官处两年有期徒刑。”

到了唐代,盐收入达到“中央实际总收入的一半或至少五分之二”。唐朝为了筹集军费镇压安史之乱,制定了《盐法》(阙意为桥),将盐户生产的盐全部低价收购,然后高价卖给百姓。实行民制、官收、官运、官销的严格盐政制度,严禁私煮私销。违者判死刑。

宋帝国是当时世界首富,盐的贡献最大。清朝时期盐课高达71.5万。南宋政府财政中,“海之利,半之也”。在盐财政下,北宋出现了“盐钞”和“交子”。

最多的时候,元政府的盐程是766万锭以上,财政支出的78%靠盐。

明朝的军费开支一直很高。“国富税,名为盐法,涵盖年收入,止于四百万,属民,另一半给盐荚。”

清代盐商垄断远比明朝严重。依靠食盐的专营,盐商与普通商人完全不同,与朝廷、政府的关系要密切得多。一方面,扬州盐商靠专利致富。另一方面,从皇帝到盐务、地方官员,都利用盐商,竞相配肥,导致盐成本越来越高,价格越来越贵。清末维新运动曾试图改变盐官制度,遭到官商既得利益者的坚决抵制,直至清朝覆灭。

1931年5月30日,国民政府颁布新盐法:“食盐就地征税,人民可以自由买卖,任何人不得垄断。”从春秋战国到清朝,中国用了2000多年的时间完成了盐财的历史进程。

现代食盐政策:90年代,为实现“到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我国尽快普及碘盐,国务院1994发文同意“专营食盐”。

2014 165438+10月,中国盐业协会披露,第七套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已经国家发改委主任办公会议通过,正在各部委征求意见。方案的核心是从2016起取消盐业垄断,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2065438+2004年10月,工信部确认取消食盐专营。盐业体制改革后,涉盐企业将能够实现真正的自主经营和公平竞争。

国家发改委(NDRC)2065 438+06年10月8日发布通知称,2017年10月8日起放开食盐出厂、批发和零售价格,由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成本、食盐质量、市场供求等因素自主确定。持续了近30年的食盐专营时代将告一段落,这意味着以前盐企定地域、定产品、定价格的模式已经成为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