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写作背景

一、时代背景

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经过多年的战争,朱元璋消灭了英雄,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这一时期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杂剧、剧本作家,生活在社会底层。

了解和熟悉人民疾苦,期望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知识分子思考,希望结束动乱造成的悲惨局面。由此产生了以东汉末年历史为蓝本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二、主题的来源

西晋陈寿所著《三国志》是最早的三国故事来源,但却是一部记述简略、提纲挈领的传记史书。南朝宋人裴松之为《三国志》作了注释,加入了许多轶事,大大增强了传说性和可读性。

中唐历史学家刘芷汐在《史通》中说,诸葛亮之死的故事已经“从他的旅途中得知,流传到许多人那里”,可见三国故事在这一时期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

第三,写书的过程

元末明初,罗贯中在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基础上,吸收了民间传说、剧本和戏曲故事,写成了《三国演义》。现存最早的版本是嘉靖元年(1522)出版的,称为嘉靖本,书名为《平阳侯传,晋,后学罗本传》。

嘉靖版以后出现了大量的新期刊,都是以嘉靖版为主,只做了一些插图、考证、注释、增删文字、卷数、整理目的等工作。清康熙年间,毛伦、毛宗岗父子对嘉靖《三国演义》进行了一些修改,主要是对内容进行了梳理,并修改了措辞。改诗等。,内容变化不大。

扩展数据:

《三国演义》以75万字的篇幅,用成熟的小说语言塑造了400多个人物形象,描述了近百年的历史进程,开创了一种新的小说体裁,不仅让当时的读者“争相抄写以供观赏”,也激发了抄写员和书商继续撰写和出版类似小说的热情。

《三国演义》闻名于世,也受到外国读者的欢迎。早在明朝隆庆三年(1569),就已经传到朝鲜,崇祯八年(1635),就有阿明出版的《三国志》,收藏于英国牛津大学。

自康熙二十八年(1689)日本高僧文山编撰出版《通俗三国》日文版以来,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等多国纷纷翻译本国文字,发表了许多研究论文和专著,对小说《三国演义》进行了有价值的探讨和高度评价。

百度百科-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