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墓葬发展概述。
中国的墓葬与中华文明的诞生是同步发展的。中国文化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墓葬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既是地面文化的补充,也是中国几千年历史的缩影。通过对墓葬文化的比较、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几千年灿烂的文化历史,也可以知道中华民族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之一。
早在原始社会,人类萌芽时期就出现了原始墓葬。在洞穴遗址和死者墓地的中下层深处,墓地内发现了三具完整的人类头骨化石,分别是两具女性和一具老年男性的遗骸。都配有装饰品,旁边放着制作工具,骨架周围还有赤铁矿粉散落的圆圈。
该墓反映了原始社会的多重信息。第一,中国的原始人类已经能够简单的提炼和利用矿产资源,相比之下,西方大陆的矿产利用相对较晚。所以,在商周时期,中国的矿产利用和利用水平高于世界其他国家是有原因的,由于起点不同,在一定时期必然会有发展的差距。第二,红色赤铁矿象征着血液,血液是生命的源泉,是灵魂的寄生之地。在逝者周围撒赤铁矿粉,为逝者祈求新生,显然是对原魂不灭观念的回应。因此,原始宗教的崇拜在当时就已经出现了。再次,死者随葬品中的农具反映了原始时代人们对农业的高度重视,而装饰品则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的生产水平提高了,工艺高超,人类有了美的观念和追求。这些商品也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见证,原始艺术的萌芽已经出现。
母系时期盛行对偶婚制,对偶婚制下的夫妻关系比较宽松,没有形成独立的经济单位。体现在丧葬制度上,单身葬、同性葬、母子葬盛行,却没有同龄夫妻、父子葬。女方的配偶是另一个氏族的男子,男方死后必须葬在自己的氏族,表现出对母系氏族的血缘依赖。
在宗法社会时期,墓葬呈现出三个特点。第一,婚姻形式的变化充分体现在埋葬方式上,与前代有显著不同。不仅单葬盛行,而且出现了以男性为主的男女合葬、父子合葬。而且,男女合葬墓中的女性大多受辱或为男性服务,反映了女性地位的下降和父权统治的确立。正如恩格斯所说:“历史上最初的阶级对立是在夫妻间混合着个人的对抗的同时发生的,而最初的阶级压迫是在男人对女人的奴役的同时发生的。”
二:在宗族墓葬中,埋葬猪头或其他牲畜是非常流行的。秦和临夏大和庄墓地埋葬猪下颌骨的现象十分普遍,说明牲畜已成为个体家庭私有财产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衡量财富的重要标志之一。再次,有些墓地的骨架不完整,有的骨架上有箭头,一般是青壮年。在一些地方,人们被埋在废弃的水井和坑里。这些人很可能是战俘或者是战争中地位低下的奴隶。反映了原始战争的发生和新的阶级关系的萌芽发展。
奴隶制社会时期,墓葬分为商墓和周墓。各有特色,反映了奴隶制社会时期两个朝代的经济发展。
青铜器是商代墓葬中的重要代表,如司母戊鼎、泗阳方尊和三星堆铁器。青铜器用于礼器、乐器、工具和武器。反映出当时青铜器生产数量多,工艺精湛。相应地,商朝的聪明的中国人已经发明了许多地下采矿、提升和装载的工具。江西瑞昌县铜陵发掘的商周时期铜矿遗址,有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的遗迹,开采场景全部用木材支撑,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木材支撑开采铜矿的示范。而且在最近发现的一些殷墟遗址中,出现了原始瓷器,证明中国早在商代中期就已经铺设了瓷器。
机器的生产基础。再加上当时丝织品和手工艺品(如编钟)的繁荣,可见中国的手工业在商代是很高的。
商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国家之一。其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对后代和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但商朝也保留了一些原始的野蛮习俗,如人祭、人祭等。
1976年,在安阳武官村北王印陵东侧发掘的一个祭祀坑中,有1178具年龄从6岁到80岁不等的人类遗骸,数量惊人。可见,人祭在商代是普遍存在的,而且祭祀数量巨大,说明商代还处于奴隶制不发达阶段,还不能合理利用生产力。而这一制度在秦朝时期一直延续。
西周时期,出土的墓葬表明,青铜铸造仍然是手工业生产的一个重要部门。但数量远超商代,类型也较商代发生了明显变化。其次,墓葬中各种瓷器的出土表明,制瓷业在周代有了突出的发展。安徽屯溪墓葬出土的原始瓷器数量和种类比前代多。
周墓的重要特点是它是对西周宗法制度和分封制的有利回应,成为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棺材是根据身份明确界定的。皇帝有九个棺材,诸侯有五个棺材,大夫有三个棺材,书生有两个棺材。在埋葬的时间和方向上也有地位的差异。西周时期盛行宗族公共墓地制度,目的是墓地和国家墓。前者是诸侯之墓,后者是家族墓地。可见,丧葬的等级是现实社会等级制度的延续。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封建官吏等越权,提高地位。墓葬的规模也是一个重要的表现。比如九鼎,是当时诸侯的葬墓用的。
春秋晚期和战国时期出土的墓葬中,有大量遗骨不全的人骨,有的还藏有兵器。可见当时战乱频仍,死伤无数。
有一座封建时期墓葬的典型代表——长沙马王堆汉墓。马王堆汉墓位于长沙城东四公里的浏阳河附近的马王堆乡。因相传为楚王马殷的墓地,故名马王堆。这是中国考古发掘史上的一座宝库。向我们展示了汉代前后的珍贵史料。
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3000多件珍贵文物,大部分保存完好。其中,500多件各种漆器制作精美,装饰华丽,光亮如新。更珍贵的是大量的丝织品,保护得很好。品种很多,有丝、绢、绢、纱、锦等。有一件素纱衣,轻如轻烟,薄如蝉翼,织造技艺高超,做工精致。根据马王堆出土的绒圈织锦的结构分析,当时的织造技术中已经使用了分束提升综丝装置和双经轴机械。可见,不仅提花机在西汉已经使用,而且提花机技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同时,汉马王堆出土的帛画是我国最早的描述当时现实生活的大型丝绸制品。还有色彩鲜艳的俑、乐器、武器、印章、帛书等珍品。丰富的随葬品可以体现西汉高度发达的手工业技艺和西汉对死者的尊重。
由于中国的墓葬包含了皇权、等级、亲情、子孙后代的繁衍、民族感情的凝聚等各种复杂的因素,呈现出多元的特点,客观地反映了中国社会历史的方方面面。正因如此,我认为中国的古墓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反映,堪称地下文物仓库和地下博物馆。如今,通过对不同类型墓葬、葬具、葬式的发掘和调查,不仅可以研究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氏族、部落的葬俗、葬制、社会组织、社会结构、埋葬年代和民族学,还可以研究民族学、母系社会或父系社会,以及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艺术等。这些都是中国古墓葬的文化底蕴和意义。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传承发展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