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历史常识经常被大家误解?
(一)真的有篝火戏诸侯吗?
很多人不仅熟悉烽火剧中的军阀故事,就连很多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也津津乐道这个故事,甚至还会讲解。但其实篝火剧王子们的典故大概率是假的。
烽火戏军阀最早出现在司马迁的《史记》中,但这个故事很可能是基于司马迁的田野调查和道听途说。根据司马迁的记载,其实有几点是站不住脚的:
第一,从传播方式上看,篝火传播在西周并不适用,只有在战国时期才广泛使用;
第二,从史书的比较来看,在比司马迁的史书记载更早的史书中,比如战国的史书,虽然记载了沈侯勾结戎狄打败周王,导致西周灭亡,但是并没有记载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第三,根据地理位置,各诸侯国与西周首都的距离不同。各诸侯国如果被篝火召唤,几乎不可能同时到达西周首都。
(二)古代科举制度没有女性参加。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科举制度往往是古代男人获得功名的必经之路。人们往往认为,在古代男尊女卑的社会氛围和等级观念下,男性参与科举制度是天经地义的,女性地位低下自然不可能参与科举制度。
但是,就在宋代一个像理学那样等级森严的朝代,偏偏就有女性参与科举制度。
据《宋人手抄本集解》记载,有一个叫林幼玉的九岁小女孩,申请考儿理科,重点是她通过了宋代中书省的考察。当时的皇帝宋孝宗非常高兴,因为他给了这个女孩一个头衔。
那么什么是男孩家庭呢?其实古代的科举制度不仅仅是科举,而且是科举制度中最重要的一科。到了宋代,科举考试的科目数量简直惊人: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科目,如三礼、九经、法明、教育学、词、绘画、武术等。,自然,九岁的女孩参加了男孩的班。
按照宋朝的规定,所谓童子军的科目,其实就是15岁以下精通儒家经典,懂得诗词歌赋的孩子。他们在地方长官的推荐下参加考试,最后皇帝亲自参加考试。
因为当时设置科举制度的官员没有料到会有女性报名,在规定考生资格时也没有特别指出男性,所以这次林右玉抓住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