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管制的现状和历史

毒品问题一直是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绊脚石。特别是20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快,毒品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灾难,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范志海等,2011)。回顾中国禁毒工作(包括禁毒社会工作)的历程可以发现,禁毒斗争早在清朝雍正七年(1729)就开始了(张颖,Blair,2014)。当时主要是政府层面的行政措施,群众团体只在清末民初参与。新中国成立后,毒品一度被禁,并取得显著成就。改革开放后,受全球毒品浪潮影响,毒品问题死灰复燃,专业社会工作开始进入禁毒领域率先探索;2010以来,禁毒社会工作在中国(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发展迅速,全国各地形成了各种禁毒社会工作的实践模式。

第一,清末的禁烟运动

早在19世纪,为了打开中国紧锁的封建大门,英国试图通过鸦片蚕食中国人民的健康,以达到“突围”的目的。这场灾难性的“鸦片战争”让人们认识到了毒品的危害性,也拉开了中国禁毒行动的序幕。道光十八年(1838),鸿胪寺书记黄觉子上书道光,建议严惩鸦片吸食者,维护国家经济利益。这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禁烟运动。

(在虎门销毁鸦片)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滩公开销毁鸦片,历时23天,至6月25日,共销毁鸦片19187箱、2119袋,总重2376254斤。

虎门销毁鸦片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传播,对民众产生了积极影响。其次,禁烟运动大大提高了中国广大民众对鸦片危害的认识,使许多人看清了英国向中国贩运鸦片的本质,唤醒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意识。

1909年2月,1召开了近代史上第一次世界禁烟大会,肯定了中国在禁烟方面的努力。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禁毒运动

1949新中国成立于10年6月,万事匆匆,面临着复杂的药品安全形势。对此,中国* * *和人民政府面对复杂的形势和严重的困难,于2月24日1950向全国发布了禁止吸食鸦片的通令。通令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纲领性文件,表明了党和政府禁毒的决心,同时明确了禁毒的方针和具体政策。

为彻底治理毒品,经过充分准备,于7月1952掀起了全国范围的禁毒高潮,集中时间和力量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禁毒斗争。到同年10月,持续三年的全国禁烟运动基本结束,中国被宣布为无毒国家,创造了世界奇迹。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禁毒工作

20世纪80年代以来,近代以来危害中国百余年的毒品问题重新浮出水面(Blair,2010: 73),禁毒工作再次被提上日程。

1979社会学和1987社会工作的复课,促进了禁毒与社会工作的逐步结合。

2003年,上海开始组建禁毒公益组织,招募和培训大批禁毒社工,在国内率先以政府购买服务、公益组织承办服务的方式创新禁毒社会工作体系。上海禁毒社会工作是中国第一代专业禁毒社会工作,开创了全国禁毒社会工作的发展。

2008年6月5438日至10月,深圳市禁毒办将福田区作为社区禁毒社会工作试点单位,深圳社区首个禁毒社会工作站正式成立。

5438年6月+2009年10月,广州市民政局与广州市荔湾区禁毒委员会合作,在荔湾区东圃街道率先开设社区戒毒康复试点。

2010年5月,东莞市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在7个镇街综治办开展禁毒社会工作试点。

2011年6月,广东联众戒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珠海正式开始运作,这是首家以开展戒毒治疗研究和实践工作,促进戒毒治疗领域社会工作发展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

综上所述,中国的禁毒工作早在清末就开始实践了。新中国成立初期,* * *领导的禁毒运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一度禁绝毒品。然而,改革开放后,毒品问题死灰复燃。专业禁毒社会工作于21世纪初在上海实践,至今已有10多年的快速发展,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