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周即殷周。那是什么时候?

殷周,准确的说是商朝(约公元前1300年-约公元前1046年)、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和东周(约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殷周时期为公元前1300年至公元前256年。

一、殷商时期(约公元前1300年——约公元前1046年)

商朝初期,由于黄河水患,多次迁都。盘庚在位时,定于殷,定之。从此,商朝也被称为殷朝或商朝。著名的甲骨文就是在这个时期诞生的。

商朝建立后,从钟鼎到盘庚的一百多年间,商朝统治阶级之间存在着长期的皇位之争。商朝历史进入中期衰落期。为了摆脱政治动乱和灾难,王上五次迁都。

盘庚迁殷是商朝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扭转了商朝的衰败,走上了中兴之路,出现了“宁民兴殷,道民兴”的政治局面。从此,商朝结束了屡次迁都的动荡岁月,直到商朝灭亡,再也没有迁都,迎来了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新时期。

二、西周(约1046-771年前)

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后,周武王灭商朝,建立周朝,史称西周。吴王征服商朝后,基本控制了原来的统治地区,并征服了周围的许多小国。然而,如何牢牢控制东部的广大领土,成了武王面临的严峻问题。

于是,他采取“封建亲族,靠诸侯筛周”的政策,分封同姓族人和有功谋士,建立诸侯国。一个又一个诸侯国成为统治一方土地的据点,它们也起到了保卫周王室的作用。

西周在成康统治后进一步加强,而周朝的实力在赵穆时代有所削弱。这一时期,狗军的影响逐渐强大,阻碍了周朝与西北各国的交流。

到周厉王时期,国内矛盾日益尖锐。李王勒索虐待百姓,不让百姓谈国事。多年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后来导致了“华人暴动”。781年前,周幽王继承了王位,一个有利可图的石国的父亲被任命为掌权者。朝政上的腐败引起了国人的反感,西周被狗军所灭。

三、东周(公元前770-256年)

西周灭亡后,诸侯国建立了以前废弃的太子伊久为王,史称周平王,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东周前半段诸侯争霸,称为春秋时期。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族联手灭支后,三族分晋,诸侯互相征伐,史称战国。

周平王东移后,管辖范围大大缩小,成为一个小国,春秋时期有140多个诸侯国。面对诸侯之间的相互攻讦和兼并,天子承担不了主的责任,往往会向一些势力强大的诸侯求助。

在这种情况下,强大的诸侯就会以霸主自居,中原诸侯就会“尊王拒洋”,团结自卫。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东周为秦国所灭。同年,周赧王病死,东周灭亡?。

扩展数据

殷商时期的经济发展

一、殷商

殷商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民族,商汤也曾经派过几千人帮助葛人种地。甲骨卜辞多次出现“其年代”(能收获吗?)反映了商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在畜牧方面,商代除了六兽遗骸之外,还有象骨,说明当时北方有驯象。并掌握了猪的阉割技术,开始人工饲养淡水鱼。

手工业都是政府管理,分工精细,规模庞大,产量大,种类多,工艺水平高,尤其是青铜器的铸造技术达到了顶峰。在殷商时期成为文明的象征。

而且商代人已经发明了原始瓷器,洁白细腻的白陶相当有水平,造型逼真,精雕细刻的玉石石器,显示了商代玉器工人的高超技艺。丝织品有平纹万、绞纱结构的纱罗、千种花纹的绉等,提花技术已经掌握。

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用牛车和船从事长途贩运的商人。到了商朝晚期,杜毅出现了专门从事各种交易的商贩。鲁商过去在朝戈杀牛,在金梦卖米。

第二,周朝

周朝时期,耦合农耕盛行,即两人一组一起劳动。这样既省力又快捷,是一种耕作方式的进步。金属农具的应用和耦合耕作的普及,使开垦荒地的规模越来越大。《千人耦合》这首诗,大规模地反映了千人耦合农耕的景象。

那时候,人们不仅可以犁地,还可以使用绿肥,制作堆肥。“茶稀,黍茂”,就是把地里的茶叶和杂草沤成绿肥,让黍等作物长得更茂盛。火葬、土化等方法制成的堆肥也是常用肥料。此外,非常重视虫害控制。

由于农耕技术的进步,西周时期农作物的品种和产量都有所增加,如水稻、高粱、谷子、小麦、黍桑、麻、瓜果等。《诗经》里有一些歌颂丰收的诗句。

周朝不仅农业大发展,商业也很繁荣。西周时期,商业发达,有专门从事贸易活动的商人。卜筮用的贝类、蚌类、龟甲,往往是从很远的地方贡献和交换的。海贝当时也是作为货币,以友为单位计算。船和马车是重要的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