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油灯原理

煤油灯的结构是下面一个油锅,上面一盏灯。这盏灯是一个灯芯柱,带有一个可以通过手柄转动的齿轮。连接顶部和底部的是“灯芯”,它是由棉织物织成的扁平或圆形。通过转动手柄上的齿轮,灯芯可以在灯芯柱中上下移动,从而调节灯的大小。

煤油倒入底油锅。煤油之所以能到达顶部灯芯头,是通过灯芯编织层的微小缝隙向上供给的。这种现象被称为“毛细现象”。这不是一种“虹吸”现象。毛细现象是液体表面对固体表面的吸引力。

扩展数据:

煤油灯的历史

自清末开始,煤油灯传入中国。漂亮的灯,先进的燃料,科学的燃烧方式,数倍于旧油灯的亮度,一下子吸引了国人的目光。特别是一些外国石油公司,利用煤油灯作为向中国人民推销其石油产品的敲门砖。他们向中国人民提供免费的煤油灯,甚至提供一些燃料给人们尝试。

解放初期和六七十年代,没有电的农村普遍使用煤油灯。在计划经济时期,煤油是凭票从供销社购买的,所以细心的女主人会及时调节灯的亮度。

只有在孩子们做作业的时候才开灯。即便如此,微风中摇曳的灯光依然照不到多远,几个孩子只能围着灯坐着。再久一点,眼睛就黑了。勤快的女主人不会让灯光白白浪费,及时架起夹板接鞋底或者缝衣服。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很穷。为了省钱,我们往往几个房间只点一盏煤油灯。做饭的时候灯在正房,全家人围在正房。煮好了,把饭拿到里屋,灯就跟着上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