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常征路2018.10.13新丰县尤山镇坑口村陈毅康复中心。
早上,我们收拾好帐篷,买了一床被子,送给了老乡。早饭后,我们7: 30出发。
李贵华用智慧救了陈毅。
1935年冬,国民党残酷地“全军覆没”,陈毅和尤山游击队已断粮数日。这一天,因为遭到敌人伏击,陈毅在西坑组屋后面的树林里迷了路,与游击队失去了联系。他的旧伤复发,又饿又晕。红衣交警李贵华上山拾柴,发现陈毅昏迷不醒,立即将其抢救回家休养。
一天,一群国民党士兵闯入李贵华的家进行搜查。一无所获后,敌人的目光停留在了一旁的土阁楼上。这个阁楼有两层楼高,一楼只有一个人高。里面堆着几件闲置的农具和破帽子,二楼堆满了稻草。陈毅就藏在那堆稻草里。
敌营长命令士兵爬上摇摇晃晃的木梯,在阁楼里搜寻。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李贵华故意砰的一声把一个沙碗摔到了地上。敌营长紧张地掏出手枪问道:“怎么了?”说着慌慌张张地往外走。这时,院子外面传来一声枪响。一名士兵报告发现游击队,敌人急忙追赶。陈毅脱离了危险。
参观完西坑,我们去了大余县赤江,穿过滴水岭到了原中共中央支部。路边有牌子,周围没有房子。不知道是不是已经荒废了。还剩下什么?还是在山里?
中共中央支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公室和滴水龙、项英和陈毅故居。
1935北山事变后,中央支部书记项英、中央政府办公室主任陈毅、中共赣粤边界特委书记李乐天、副书记杨尚奎从北山转移到尤山坑口村。项英住在滴水岭老沟的棚子里,陈毅住在滴水岭的干坑里。项英、陈毅在此召开特委、新康赣县委、南雄县委联席会议,决定分散坚持游击。
后来看了1984再次走长征路的记者罗开复记录的故事,印象深刻,至今难忘!
陈毅1936春节选赣南游击词。
天亮了,队员们早早醒来,衣服都露了出来,夏天依旧寒冷,树上唧唧喳喳,知了长满了杂草。
中午饿的像打鼓一样响,食物已经堵了三个月了,袋子里能数的米,野菜,开水。
突破三月笔记蔡慧文65438+3月0935
寒泉融,强敌随,夜谷朦胧。
林密铿深为敌人所惧,故不辩东西,血洒满山。
士气是英勇的,风和饮料像彩虹,你累了躺在毛葱石头的枕头上。如果你在春风喝醉了!
1936年春陈毅写的赣南游击词,1935年3月红军粤赣军区司令员蔡会文写的诗,都让人感受到了当时的艰辛。
革命军人是“野人”,革命群众也做出了巨大贡献,付出了巨大代价,有的牺牲了生命,有的牺牲了幸福。《追踪红军长征》一书中记录的关于李少昌和他姐姐的故事,让我屏息凝神。哥哥姐姐未婚,穷了一辈子。当我读到:“两兄妹只有一个木凳,三个半碗”时,我的眼泪不禁夺眶而出。我把内容拍了照片发了出去。你可以仔细看看。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
也有当时贫穷的故事和描述。他说,“不只是油山上的穷,而是一路(他从江西于都县开始的)。”他“真的说不出心里是什么滋味”,我也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很难受!伤心!让我想起了我在农村的童年生活...其他革命老区的人们...
我想一路走,下午1下山,进入大余县赤江镇刘阳村。和陈骁聊了聊婚姻和未来的职业。如果陈骁继续这样下去,他可能在走完长征后对长征了解不多。他受的苦,走的路,我都很难过。
我们没有带食物,因为我们在路上没有地方吃饭。太饿导致体力严重下降。我在刘阳村的一家食堂吃了半碗方便面和一份快餐,然后休息一会儿,继续往前走。走了几公里,不知道为什么很累。最后几百米要休息,感觉很快。下午3点,去了长江村,吃了一碗鹅肉面。吃过之后,感觉完全不一样了。我恢复了体力,一口气去了池江。
晚上看书,太累了,早点休息,9点多睡觉,明天去大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