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铁店窑遗址历史
“据有关史料记载,对外贸易主要通过杭州、明州(今宁波)等港口进行,尤其是明州港,早在晚唐时期就是日本驻唐使节的停泊地。据日本文部省和文化财务局在1981发表的《新安海底遗迹》一文记载,1976和1977年在新安海域打捞出“钧窑”瓷器144件,包括3种造型和纹饰。1983年,故宫博物院冯宪明先生在日本参观展览时,确认是金华产品,说明当时铁店窑生产的部分产品是外销的。"
唐代梧州窑为深灰色、浅灰色或近紫黑色。根据现有资料,从历史上看,三国时期以前,梧州窑的瓷胚较薄,呈灰白色,胚料没有经过精心处理。东晋以后,粉砂岩被用作胚料。粉砂质砂岩是金华、衢州地区粘土矿物的主要来源。易采易碎,可塑性好,但含铁量高。烧制后胎呈深灰或紫红色,严重影响青釉颜色。因此,梧州窑从西晋开始用化妆土覆盖暗胎纹,这是古梧州窑瓷器的特点之一。
梧州窑“在唐代以前的瓷器业中,仅次于越窑”。在瓷器烧制技术上,梧州窑在釉料创新上更为突出。一、使用化妆土首先是使釉面看起来翠绿美观,掩盖瓷胎上的凹坑、裂纹等缺陷。梧州窑首次使用化妆土,陶瓷专家冯先明称之为“非常有意义的创造”。第二,梧州窑在西汉中期就已经开始使用青花和褐釉,大大增加了器物的美感。《梧州古瓷》作者常工认为,这“突破了传统的单色釉工艺,是一种创新”。
我国著名古陶瓷专家朱研究员认为,梧州铁店窑二次施釉一次烧成的先进工艺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而且梧州窑烧制历史非常悠久,产品种类繁多,是我国古陶瓷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