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吐鲁番高昌古城有什么介绍?
高昌古镇位于吐鲁番以东约40公里,火焰山以南,艾丁湖北岸,海拔-50米。又称“护城”。城墙巍峨,街道纵横,护城河路遗迹犹存,城墙基本保存完好,分为内城、外城、宫城三部分。外城总体呈方形,墙厚12m,高11.5m,周长5.4km..夯土板建筑,部分地段用土坯修补,外围有凸出的马面。城内有九个城门,其中南面有三个,东西南北各有两个。西面和北面的门保存得最好。
内城在外城的中间;西南城墙大部分保存完好。周长约3公里。宫城呈长方形,住在城北。北宫墙是外城墙,宫墙是内城墙。这一带至今还有不少3-4米高的土台,是当时回鹘的高昌宫。内城北面有一个高台,土坯方塔高达15米,俗称“可汗堡”,意为宫殿。西边有一座地上地下两层建筑,可能是宫殿遗址。
外城西南有一座大庙。庙门东西长约130米,南北宽约85米,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它由山门、庭院、讲经堂、藏经楼、大雄宝殿和僧室组成。正殿仍有壁画的痕迹。唐玄奘,唐朝的一个和尚,去西方取经。贞观二年(628)春,他到高昌国讲学一个多月,据传就在此寺。在寺庙附近,仍然有手工艺作坊和市场。外城东南有一座小庙,残存的壁画比上述大庙更加完善。
高昌古城水资源丰富,城墙坚固,四通八达,确实是当时的三西都城。今天,你仍然可以从高耸的城墙上看到它昔日的辉煌。由于古城位于盆地平原中部,城高而深,易守难攻,自古以来就是西域的军事重镇。高昌古城始建于公元前一世纪,由当时定居此地的西汉军队所建。《舒威》有记载,因“地势高远,民风富庶”,故名“高昌”。此后,在内外形势的影响下,其人口不断增加,经济日益发展繁荣。两汉经营建设西域,一直把它作为重要的根据地。屯田部队的最高指挥机关,一个上尉公署,先在交河,后迁到高昌。此后,魏晋派校尉到此城管理屯田,故又称“校尉之城”。327年,前朝张浚在此设高昌郡,后先后辖前台、侯亮、西凉、北凉。442年,北凉巨渠毫不掩饰地在这里建立政权。450年,巨渠安州攻交河城,灭车师前国。吐鲁番盆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完全由蛟河市转移到高昌。460年,柔然杀北梁王巨渠安州,立郭伯周为高昌王。高昌开始称王。此后,张、马、苟为高昌自称王的姓氏,其中民治高昌时间最长,约140年。这些“高昌王”都是中原政府册封的。汉朝的博雅也去了隋朝的长安,看望并迎娶了华容妃。640年,唐依桐高昌,设西周,辖五县,人口3.7万。9世纪中叶以后,漠北草原的回夷汉国衰落,一个西迁的分支在这里建立了回夷高昌国,其疆域远远超过今天的吐鲁番盆地。1209年,高昌回娟,降蒙古。13世纪中叶以后,天山以北广大地区的蒙古游牧贵族,以海都、都瓦为首,发动叛乱,多次以回纥入侵高昌国,并于1275年出兵攻打霍州(高昌)达半年之久。战争持续了40年,高昌最终毁于战火。此后逐渐被废弃,现在只能看到一片废墟,可供后人凭吊。
现存的老城遗址是在唐代高昌回鹘统治时期高昌城的基础上修建的。整个城市是一个不规则的正方形,总面积约220万平方米。城市布局与唐代长安城大致相似。经过多年的建设,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有一个外城。外城城墙轮廓基本完整,部分区域保存完好,周长约5.4公里,墙基厚度12。两边各有2-3个门,其中西边朝北的门保存得最好。有曲折的骨灰盒和大量的马脸,都是夯土做的。夯层厚8-12 cm,中间夹少量土坯,有非常清晰的夹穴。在外城的东南和西南部分,还可以看到寺庙的遗迹。旧城外城建于高昌年间。出土文献中有《城内块上》、《东南坊》、《访西南》等记载,说明城内分外中、东、南、西、北,城门名称有青阳门、惠德门等,唐代西周时期有分城。外城也有内城,住在外城中间,也就是外城中间,宫城以南。城墙都是用夯土建造的。西侧和南侧的城墙大部分还保存着,也有一些破损的地方。在东面,只能看到东北角的高地和东南角的一个土堆地基,北面的中、西北角还有一些遗址地基。至于城门的废墟,从地面上看没有任何痕迹。据测算,内城周长约3600米,与隋书的记录基本一致。其建筑年代早于外城,平面南北呈长方形。内城的主要建筑是宫城和寺庙建筑。内城就是皇宫,宫城住在城市的最北部。外城北墙是宫城北墙,内城北墙是宫城南墙。整个宫城平面呈长方形,周长约700米。西墙有几处残垣断壁。连接上后,我们可以看到残骸。东墙被彻底摧毁,什么也看不见。宫城很多高大的寺庙一般高约3.5至4米,夯层厚约35-48厘米,可见为四层宫殿建筑遗址。早期的宫城在今天的可汗城堡。居士高昌时期,随着外城的修建,宫城北移,南为王,类似隋唐长安城的布局。回鹘高昌时期,宫城大力土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