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信息

对联材料大全

对联简史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始于五代,盛于明清,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秦汉以前,就有过年挂桃符的习俗。所谓符涛,就是把传说中的神祇“神荼”和“雷宇”的名字写在两块红木板上,挂在左右门上,以驱鬼镇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直到五代,人们才开始在红木板上贴对联。据《宋史》记载。蜀家”,五代后蜀主孟昶,“年年除,命学士为字,题写桃符,左右设寝门。年底(公元964年),学士有幸为殷寻写了一首诗,诗中假意写下题目:长春,余庆甲节,新年。

这是中国最早的春联。

宋代以后,人们在新年时挂春联已经变得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的“千户总换新桃换旧桃”这句话,正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与桃符密切相关,古人也将春联称为“桃符”。

直到明代,人们才开始用红纸代替红木板,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春联。据《毛云楼杂言》记载,大年三十前,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命官员、文人墨客在家中加挂一副春联,亲自出门微服私访,挨家挨户观看,寻欢作乐。从那以后,所有的学者都认为对仗是一种高雅的东西。进入清代后,楹联一度兴盛,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楹联。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也传入了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仍有贴对联的习俗。

二,对联的特点

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句发展而来的,保留了律诗的一些特点。古人把背诗和吟诗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协调流畅,上联平尾,下联平尾。这些特点都和律诗差不多,所以有人称对联为贴诗。但是,对联不同于诗词。他们只有上下对联。总的来说,它们比诗歌更精炼,句式更灵活,或长或短,灵活多变。对联可以是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十字、几十字。中国古建筑中甚至有数百副长对联。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者具有较高的概括能力和驾驭文字的能力,才有可能做到文质兼备,形神兼备,在寥寥数语中给人以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备的感觉。

三、对联的基本规则

对联雅称“对联”,俗称对子。简洁深刻,工整均衡,一字一声,是汉语言特有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的种类可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幽默联...).对联长短不一,只有一两个字短;它可以长达数百个单词。

对联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对、对、流对、联对、集句对等等。但是,无论使用什么样的对联和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第一,词语要对等,句子要一致。除了刻意留出一个字的位置以达到一定的效果外,上下对联的字数必须相同,不能多也不能少。

第二,要平铺直叙,语气和谐。传统习惯是“噘而落平”,即上联最后一句的结尾是噘的,下联最后一句的结尾是平的。

第三,词性是相对的,位置是一样的。一般叫“虚对虚,实对实”,意思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量词对量词,副词对副词,关系词一定要在同一个位置。

第四,内容要有关联,上下贯通。上下链接的意思一定是相互联系的,但是不能重复。另外,传统的挂对联做法,一定要书写顺直,粘贴垂直,从右到左,从上到下,不能颠倒。与对联密切相关的横向批评,可以说是对联的标题和中心。好的横评可以画龙点睛,在对联中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