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资料写作要求
CPPCC的文史资料具有补充历史遗产、纠正历史错误、补充档案不足、辅助历史佐证的独特功能。它不仅可以填补党史、国史、地方志、历史档案的一些空白和补充不足,而且可以从不同侧面和角度证明历史,保持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真实面貌。古为今用是我们编写历史的根本目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提供借鉴。文史资料也可以“描述一个人,团结一大片。”它起到了化春风为雨,润物细无声的作用。通过描写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重大变革,许多仁人志士为中国的独立、富强、民主而英勇奋斗的史实,可以团结更多的人为社会主义建设鞠躬尽瘁,同时教育后代继承革命传统,热爱社会主义,热爱脚下的土地,使他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成才,为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多做贡献。
第二,继承历史学家直接用笔写作的时尚
提笔直写是中国史家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被当作衡量史家和历史著作的道德标准,所以被称为“史德”。这种美德的价值在于“直”,即无论你是多么伟大的人,你都不会否认你的功绩,你也会对你的成就直言不讳。历代史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光辉灿烂的直书史佳作。司马迁把农民起义的领袖陈涉列入其家族,把失败的英雄项羽列入此纪,同时也不掩饰汉高祖刘邦贪财好色的缺陷。董虎,历史学家,春秋时期晋国(今为闻人所喜)人。他出生于诚实坦率、正直正直的年代,以讲真话而闻名。晋灵公十四年(公元前607年),晋国大臣赵盾的弟弟赵传在桃园杀死了昏庸残暴的晋灵公。董虎在《史记》中写道:“赵盾弑君”。盾说:“不然。”是的,他说:“你是义子,就不越界,但也不求贼。是谁?”子曰:“东胡古有好史,书法不藏。”后人把直接记笔记的人称为“东胡笔”。
第三,坚持叙事为主的写作风格
叙事的方法有很多,不外乎直接叙述、插叙、倒叙,但使用它们的方法只是为了把一个人或一件事说得清楚明白。但作为历史笔,它所面临的任务主要是记录人物和国家事迹(即介绍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介绍人物的经历和事迹),想象和夸张是绝对不允许的,所以用的方法通常是直接讲故事。我这里说的是突出一种精神,不是强调写作技巧。这种精神看似简单而古拙,但却体现了一种历史写作的精神。这种精神必须贯穿文史收集、考证和写作的全过程。只有牢牢把握住这一点,才能忠实地继承中国史家的笔法。至于叙事技巧的运用,只是历史学家在不歪曲事实的前提下,补充史料或使自己的陈述更具吸引力的必要手段。其实纵观各种历史,有很多文章都没有讨论或者描述过。只有如实讲述事情,才能把一个历史事实写清楚。
第四,把握生动准确的语言风格
文史资料的文章体裁属于“史料”,要求作者用写历史的笔法和语言组织文章。首先是不要虚构、想象、夸大,要坚持历史的真实性。写作中的人物和事件可以是想象的、虚构的,而历史中的人物和事件必须是有根有据的,不能掺杂丝毫的虚构和夸张,更不能用想象和推理来弥补史料的不足;二是不要过于抒情。文学创作可以自始至终抒情,甚至上下其手,以自己的主观感受感染读者,引导大家热爱生活,展望未来,而历史写作只能依据史实进行冷静的分析和简明的评论;第三是不能沉迷于描写。毫无疑问,描写可以增强文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包括历史写作,这是不能绝对拒绝的。但是,历史写作的使命和写作的使命是不一样的。如果描写被滥用,可能会伤害历史写作所追求的“历史真实”。所以历史学家一般用线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