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本含义

(一)什么是军事思维?

就其基本含义而言,军事思想主要是对战争和军事问题的理性认识。军事思想是军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战争的本质、战争的基本规律、军队建设和使用的一般原则,从整体上反映了军事研究的成果。这个完整的军事思想体系,也叫军事理论。

军事思想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很多,一般是军队建设和使用的方针、原则,包括:战争观、国防思想、作战思想、建军思想、军事哲学等。

(二)中国古代思想是什么?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各个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军事著作对战争和军事问题的理性认识。其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与军事思想基本相同,但时间有限。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过程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用四句话来表达:

第一阶段:夏商周时期的第一个萌芽(形成阶段)

1,时间: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中国为奴隶社会。

2.战争的主要特点是:武器以木石器为主,作战方式基本上是近距离编队进行群体肉搏战。商朝以后才逐渐以战车为主,在战斗中形成了以战车为核心的方阵队形,产生了一些萌芽的军事思想。

3、军事思想:第一,军事作为内部统治的特殊手段。由于当时外部侵略较少,军队主要承担治理诸侯、镇压奴隶反抗的任务。二是以“礼”和“刑”来治理军队。三是迷信,形成了以天命为基础的战争观。战争的例子有春秋、战国、宋楚时期两国的抗洪。

代表作:军事,军事记录。

第二阶段:春秋战国时期逐渐成熟(成熟阶段)。

1时间: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末,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

战争的特点:这一时期,战争的变化和发展是明显的。第一,从战争形式上看,争霸和吞并的战争非常激烈和频繁,约600次,用兵数量逐渐增多,从几千到几十万;这场战争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以前的战争,一战就解决了问题,后来持续了几个月甚至几年。第二,从军事技术上看,铁制武器的制造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军事设防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一些国家修建了防城和长城。攻防装备也开始增多,比如梯子的使用。

3.军事思维:一是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战争观,如“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生存之道,必须遵守。”它已被所有国家接受;第二,一直采用一些战争的指导原则,如“不战则胜”、“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第三,军事斗争、政治斗争、外交斗争同时或交替进行,如晋楚之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思想。

这期间产生了一些著名的军事专著。在封建社会一直被视为军事学经典的七部武学著作中,有五部产生于这一时期,其中包括《孙子兵法》,这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军事理论基础著作。

代表作:《孙子》、《伍兹》、《孙膑兵法》、《司马法》、《魏辽子》、《刘涛》等。

第三阶段:发展恰逢秦五代(发展阶段),但艾版指出中国军事思想在封建社会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1 '时间: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0世纪中叶,中国经历了秦、汉、晋、隋唐五个朝代,这是封建社会发展的上升阶段。

2.战争特点:秦朝统一天下后,进入铁制武器为主的时代,骑兵成为战争力量的主角,出现了一个新的军种——船师海军。

3、军事思想:一、战略思想趋于完善和成熟,诸葛亮的《隆中对》成为当时决策的典范。第二,出现了许多总结军事斗争经验的军事书籍,其特点是通过战争案例来说明问题,如《李问得对》

第四阶段:自成体系宋嘉佑(体系阶段)

1,时间:公元960年左右到公元1840年,中国经历了宋元明清(前期),这是封建社会的后期,也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形成体系的重要时期。

2.战争的特点:火器逐渐被广泛使用,战争进入了冷兵器和热兵器时代。

3.军事思想:一是武术开始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确立了兵法的正统地位;二是有大量门类齐全的艺术书籍,***1815种,占古代艺术书籍总数的3/4以上;第三,兵书一般,自成体系。宋仁宗将军事经典七书列为武学必读之书,使中国零散的古代军事思想形成体系,自成体系。

三、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

众所周知,不同时期不同代表产生的军事思想是不一样的。

以《孙子兵法》为例,简述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

(1)以仁为本的战争观念,形成于奴隶社会初期,基本成熟于奴隶社会末期,主要包括两层含义:

(1)战争的支柱——以仁为本。司马法开宗明义:“古人以仁为本,以义为治。如果他们没有得到遗嘱,他们就有权利。”

(2)一场战争众所周知。

诚然,这种简单的战争观受到了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毕竟,它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仁政只是为了处理新兴地主阶级的内部关系,“人民”愿意服从他们的统治。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还是有一定历史进步的。当然也为后人了解和研究这场战争奠定了基础。比如“得道者多助。”

(2)不战而胜的指导原则。

孙子站在新地主的立场上,用当时比较先进的思想和方法观察战争,旗帜鲜明地在理论上支持战争,号召人们积极研究和参与战争。他的四战思想(重战、慎战、备战、善战)构成了“不战则胜”的指导原则。。

1非常重视战争,非常重视战争的研究和准备。孙子兵法认为,战争是关系到国家人民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不能不认真研究和对待。

2.战争谨慎的思想,即谨慎对待战争,不轻言战争,以及“非利不动,非用不动,非危不战”等军事思想,对我们处理国际问题和地区冲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准备战争。“战斗的方法是靠我们不来,靠我们等;不依靠它攻击,就依靠我们攻击什么东西。”

4、善战的思想。就是和战士一起战斗。第一,关注以陶为首的多因素制胜论。第二,庙堂理论,在战争之前,要计划和统筹战争的全局,要制定出可行的战略方针。第三,诡辩制胜论。

战斗实例:马岭之战

齐军获胜原因有三:一是选择了正确的出兵时机和方向,保证了战争的主动权;二是规划得当,减灶诱敌;三、伏击,选择狭窄有利的马岭路地形,采取有效的攻击方式,赢得决战。

(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思想。孙子在《孙子兵法》中写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百战不殆。”孙武简洁的语言指出了战争的普遍规律。解放战争时期的莱芜战役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知己知彼,对政治、外交、经济乃至人生都有帮助。

(D):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自古以来,战争的直接目的就是自救,灭敌。关于这个问题,孙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孙子的这一思想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对现实也具有指导价值,具体体现在:

1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思想是一种人道主义的军事思想。从古代战争史的发展来看,它使战争从残酷的屠杀中解脱出来,并导致了更文明的保存敌方(包括我方)人力物力为我所用的斗争。虽然,战争特有的对抗、战斗性及其破坏性不能归结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但是,如果所有懂得战争的人都坚持这种思想,即使是需要战斗来决定胜负,也会大大减少战争中的滥杀和破坏。应该说,“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提出,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在战争问题上的反映。

2“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可行的。比如公元前618年,楚王率部讨伐。郑和陈被楚国的威胁吓住了,没有战斗就投降了。

3.不战而屈人之兵是高级的战争指导艺术,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战略指导意义。其本质在于以武力为后盾,以战略和威胁为手段,以小代价换取大胜利。他集政治斗争、外交斗争、经济斗争、军事斗争于一身,是一种谋、断、兵相结合的威胁策略。他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仅仅被军事家所用。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战争都可以这样。在阶级社会里,战争从根本上说是不可避免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只能是战争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矛盾转化的一种形式,并不能代替战争的一般规律。她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条件,即交战双方有一方在军事实力上有明显优势,在政治上符合历史潮流。

民心所向,而对方士兵毫无斗志,内部矛盾重重,战争必输无疑。在这样的条件下,一方对另一方保持强大的军事威胁,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可能的,否则只能是空想。

(5)争取感情的作战思想,表现在“造成人而不造成人”,抢占主动。强调要根据战场的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有针对性的制胜方法,因为战场上的情况千变万化,“兵不可测,水不可测”。只有实事求是,运用战术和原则,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比如巨鹿之战,充分体现了项羽的事业。

(六)奇与正并存的辩证思维方式。孙子在用兵上强调奇与利。他说,“每一个战斗者都是靠运气和正义取胜的。奇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军事矛盾,历代兵家都有阐述和运用。总的来说,怪和对永远是对的,改革才是怪。例证:朝鲜战争中,美国在仁川登陆。

(7)选贤任能,用之有道。注意思考,选择和使用它们。

4.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现实意义:

(一)了解历史,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古为今用,找出民族进步的推进器。

广泛的学习和智力。

1,通常,军事思想有什么特点?

一是具有深刻的实用性;二是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第三,它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第四,具有明显的继承性;第五,不断创新。

2.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是什么?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从夏朝到清初(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1840年)几千年间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军事理论。在中国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朝代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萌芽、形成、成熟、发展的历史朝代和重要标志?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萌芽于夏商,形成于西周,成熟于春秋,发展于战国至清初的漫长历史时期。有关其重要符号,请参考教程的第3-6页。

4.孙子兵法中提出的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五大基本战略要素(五物)是什么?

《孙子兵法》提出的五大战略基本要素(五物)包括:道、天、地、将、法。

5.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思想家孙武,现代军事思想家魏源,杰出的抗日名将戚继光都有哪些代表作?

孙武最著名的代表作是《孙子兵法》,魏源的代表作是《沧海一粟图》,戚继光的代表作是《练兵》。

现代军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