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专题
公元5世纪,东西罗马帝国的联合军队达到百万(包括德国雇佣军和西欧国家提供的藩属军队),为西方历史之最。
自公元前8世纪的周朝以来,中国军队的规模几乎从未少于1万。人类历史上疆域最大的国家不是罗马帝国,也不是俄罗斯帝国,而是中华民族的蒙古英雄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
在50多年的时间里,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先后灭了40多个国家,用总共不到40万的兵力征服了720多个民族,消灭了各国军队1000多万,征服了各民族人口6亿,从而建立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国家——蒙古帝国。在其稳定时期,其领土面积超过3500万平方公里,在其最盛时期超过4500万平方公里,占当时整个人类世界的五分之四以上。现在亚洲的陆地面积(包括所有岛屿)只有4400万。蒙古民族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最大的生存能力!
而且蒙古军队以骑兵为主,战斗力远胜以步兵为主的罗马帝国!
毫无疑问,蒙古军队有三个原因:一是蒙古军队整体素质高。个人认为,从小吃奶吃肉的蒙古人比普通人强多了。第二,蒙古军队以纯骑兵作战。在古代战场上,骑兵的战斗力和杀伤力是最强的~ ~!蒙古作为游牧民族,车技高超,这支部队可以说是无敌的。第三,从历史上可以看出蒙古是强大的。它征服了整个世界而不是半个世界。当时中国和欧洲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但是蒙古把他们都打败了。两个世纪以来,蒙古军队是世界上最强的。这本身就说明了一切。
继续问:那朱元璋为什么被打下元朝?
补充回答:元朝衰亡的原因
元朝的衰落和灭亡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特殊的。一方面死于统治阶级的频繁内斗和极度腐朽,另一方面也死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皇室内部纷争,大臣权力。成吉思汗时代,国王和可汗之间就开始了争夺土地和人口的斗争。元太宗死后,术赤之子八斗决定贵由继位,逐渐形成一股自成一体的势力,成为朝廷与北方诸王斗争的先声。元朝统治中心南移至汉朝后,一些被分封在北方草原上的君王屡次发动叛乱。再加上朝廷权贵对皇位的操纵,皇帝更迭相当频繁。从1308到1333这二十多年间,一共换了八个皇帝,只有从1328到1333,期间换了五个皇帝。每一次皇帝更替,都会有皇室内部的相互残杀,造成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和政权的动摇,以及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破坏和人民的灾难。其中,海都、西丽吉与东道主诸王之间的混乱最为严重。
由于皇室内部的激烈内斗,加上一些皇帝年轻或无能,政治权力的把柄往往落到一两个有权有势的大臣手中。如文士颜铁木尔因积极支持文士,破例被封为“独丞相”,任中书省政务总裁。所有的王子、公主、附马都不允许直接玩皇帝,必须通过他来玩。独占朝政,肆无忌惮。以至于他的儿子唐奇石扬言说:“天下归我家。”另一个例子是元顺帝的伯颜,他执政了一段时间,担任了38个职位。官衔长246字,为中国历史上之最。当他出城时,卫兵挤满了街道,但皇帝几乎没有仆人。当时是“世界上唯一知道有伯颜的人”
第二,整个统治集团的贪婪、腐败、堕落。从元朝第三个皇帝武宗开始,皇帝越来越混蛋。他们只知道奢侈,却不知道如何管理国家。武宗把自己的官职随意作为礼物送给了他。公元1307年,在宰相政务中不经过中书省,直接授予官职880个。
当舜帝到达时,腐败变得越来越严重。蒙古贵族和僧侣的傲慢,官员的贪婪,地主的专制与日俱增。当时以舜帝为首的蒙古王室“丑不像话,外有所闻,虽市井之人也深恶痛绝。”阎铁木的生活极其放荡,女人难以计数。其中有40人嫁给了黄宗的女儿,嫁给了泰定帝。“后面的房间太满了,我不可能什么都知道。”“一顿盛宴或杀死十三匹马”。如此放荡以至于他死于身体缺陷和溺死在血泊中。
只知道颓废,不会治国的皇帝,花钱惊人。他们最大的两项支出是布施和做佛。元朝皇帝祈求佛祖保佑,大兴土木,修建寺庙,挥霍国库。仅在拜佛上的花费有时就高达国家总收入的三分之二。再有就是给皇室和官员的钱,就更惊人了。武宗即位不到一年,他给的钱就花了828万元宝,而国库收入一年只有280万元宝。比起仁宗的挥霍,武宗还是小巫见大巫。仁宗一年花费高达2000万元宝。弯曲的棍子会有弯曲的影子。皇帝的大臣们如此腐败,以至于下级官员也纷纷效仿。历代官员贪赃枉法,元代尤为突出。《吴文正公文集》说:“几十年来,风俗如此恶劣,官员贪欲惯了,与盗贼无异。他们不感到羞耻,人们也不感到惊讶。其间,自给自足的人也不少。”官员要钱有各种各样的名目:下属要“探视钱”,逢年过节要“存钱”,生日、生日要“生日钱”,迎送要“个人钱”,他们称之为白花钱,日常工作要“套路钱”,诉讼要收“官钱”等等。当我到达舜帝时,因为监督办公室是一份利润丰厚的工作,我对它进行了估价。当时不仅官方腐败严重,而且官职设置过多。所以当时的民谣是这样唱的:“天高皇帝远,人少众多。”
军队也越来越腐败。到元朝末年,军队几乎丧失了战斗力。当初跟随南征北战的开国皇帝。后来他白天守在宫门,晚上在校门外抢劫,跟土匪一样。镇守备的部队不练武,以至于将军不知道打仗,士兵不知道弯弓射箭。
第三,人民在国家上层阶级和统治阶级的双重压迫下,为了寻找出路而被迫举行起义。在元朝,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非常尖锐。先说民族矛盾。元朝统治者带着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统治绝大多数人口的汉族为了继续统治,采取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政策。他们把各族人民分为蒙古族、色目人、汉族、南人四个等级。制造民族矛盾,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蒙古人是第一阶级。他们是一个拥有各种政治、经济和法律特权的支配性国家。第二类是色目人,包括西夏人、回民、西域人和一些居住在中国的欧洲人,政治地位仅次于蒙古人。第三类是汉人,包括契丹人、女真人和原本在金统治下的北方汉人。其政治地位高于南方人。低于色目人。第四类是南方人。主要包括南方的汉族和其他民族的人。最低的政治地位。各级统治机构的长官和掌权者都是蒙古族和色目人,其次是汉族,南方人很少有机会做官。在刑法上,蒙古族、色目人、邓小平人由不同机关审判,量刑极不平等。蒙古人打汉人,汉人打不过。如果他们被杀了,他们不想死。他们只想被放逐,而汉人杀了蒙古人就想死。此外,还规定汉族和南方人不得藏匿武器和狩猎。
在阶级压迫方面,首先表现为统治阶级兼并土地,导致人民流离失所。自元武宗以来,土地兼并日益增多。可以说是疯了。太定皇帝做晋王的时候,曾经向朝廷捐了7000公顷的土地。7000公顷的土地不是个小数目。这些土地从何而来?他们被疯狂的兼并收购了。伯颜在顺帝统治时期,先后从皇帝那里得到了两万多公顷的土地。王公大臣在兼并土地的同时,寺庙僧人也占据了良田。在宗彝和顺宗统治期间,通过赠予超过325,000公顷的土地来保护神圣的寺庙是一项巨大的荣誉。民间地主拥有的土地数量也很惊人。如松江大地主曹,有湖田数万亩,粮食二百万石。福建省崇安县六分之五的土地集中在地主手中。
这样,一些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了难民,更多的成了地主和官僚佃农,有的甚至成了难民。佃农不仅要向地主和官僚交租,还要承受其他严重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地位最低的是驱口,相当于古代的奴隶。根据法律,它们“和财产一样”,可以在市场上公开买卖。
其次,表现在人民所遭受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元朝中期以来,由于统治者的挥霍无度和夺取皇位的战争成本,政府经济一直入不敷出。所以我们加强了对人民的搜查和压榨。但在宗皇帝统治时期,保险金总额比元初增加了十倍,一般税收(包括营业税)比元初增加了五十倍。不仅中原百姓深受其害,塞北名义上享有特权的蒙古人也普遍陷入贫困。甚至把孩子和女孩卖给色目人和汉人做奴婢。元朝政府还滥发纸币,将传统的“中鲍彤钞”和“鲍志元钞”改为“直包拯钞”。于是,物价暴涨,百姓水深火热。
与疯狂的腐败、剥削和残酷的压迫一道,是严重的自然灾害。1333年北京大暴雨,饥饿人口48万。公元1337年前后,江浙两次受袭,饥民达百万以上。公元1344年,黄河三次泛滥,甚至到处都是饥民。在天灾人祸的双重压力下,成千上万的饥民不得不铤而走险,举行起义。
1351年,元政府动员15万民夫修黄河。这位民夫受到元朝官兵的严密监视,经常被官员克扣工资和食物。那个平民工人的怨恨非常强烈。白莲教教主刘福通利用这个机会,提前在工地上埋了一个独眼石人,让一直流传的民谣“独眼石人搅黄河反天下”成真。果然,石人被挖了出来,广大民夫激动起来,起义随即爆发。然后全国其他地方的农民陆续爆发。其中,徐寿辉的南方红巾军、朱元璋的南方红巾军和郭子兴的南方红巾军最具影响力。在不到十六年的农民起义战争中,腐败的袁政府被推翻。
用语言表达的思想
一:卢野出彩
耶律楚材(公元1190-1244),原为辽国皇族,后被辽国所灭。他是元朝最早也是最博学的大臣。当年蒙古大军南侵,正是他向窝阔台进谏,拯救了数千汉人于死地。窝阔台死后,皇后是马谡的摄政王,奥都索恩掌管朝政,朝臣依附于他。但是卢野·楚才没有发生性关系。奥杜索恩相当害怕第一个朝臣卢野·楚才妨碍他的专制权力,派人用假手给他52000银子收买他。但是是的,我决定不接受。奥地利用假手写了一封信,说:“谁做的事相当准,谁不服从命令,就砍掉谁的手。”叶说:事情有利于国,自然水到渠成;如果不合理,我死也不避,更别说断手大喊了!
——我看过古书,有句话叫“千金难换楚才之志”,但我不知道如何表达何典。现在我读了元代卢野楚材的传记,我知道楚材也是卢野楚材。叶的义拒千金,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君子形象。这里作者把“一千块钱永远换不来楚财之”作为上半部分,把下半部分补上,做出一副:“以后给官僚们想想吧!”
公元1244年,卢野楚材死后,有人假意奉承他说:“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天下贡品进了他家。”结果抄了他家,只得到10多把阮琴,上千件古今字画,金石学,碑文,等财物。事实证明,卢野楚才清正廉洁,这让所有人都感到惊讶和钦佩。
——不管是浊还是清,是贪还是贱,抄了就知道了。耶律楚材是真正的清官,生而不畏权贵,死而不畏财物!我们中的一些人现在夸耀自己诚实清廉。你害怕检查吗?你害怕抄袭吗?
郑铮五年(公元1345年),舜帝派中央官员充当“使者和宣传员”,对各地进行全面检查。通过圣旨,全国人民“大旱望云霓,孩童仰视慈母”。迅速形成一个轰轰烈烈的运动,以评估地方官员和整顿社会秩序。
我才知道,这些被多次“授意、宣旨”的龌龊不法之徒,到各地去考察,不是为了挽救当前的流弊,而是借机大捞一笔。他们有的有专门记账、出纳的追随者,争多议少和买卖一样;有的随便许愿封官,包庇贪官,从中发财;有的吃喝,嗜酒好色。而对普通人的疾苦视而不见。普通人用顺口溜来表达自己的失望和愤慨:“使节来了,惊天动地;当特使去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官欢喜,民哭。”还有:“官方黑色漆皮灯笼,特使来了更添分量。”"赵丹赏了九倍,又送来黄金万两."
从表面上看,元代舜帝整风的失败是不人道的。这些“命令和文告”都是污秽无法无天的人。他们拿着诏令从京城跑到赵,跑到土地上,就像一群群饿鬼扑向面包一样。但从更深的意义上说,是舜帝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腐败,首先是自上而下,自上而下腐烂。没有皇帝的腐败,就没有朝臣的腐败,没有朝臣的腐败,也没有地方官员的腐败。我们常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根在上面,在中间。整风首先要从上面开始,从中央开始。经过中央整顿,包括责令他们整顿,这些使节才下得去,才能做到刚正不阿,清正廉洁,雷厉风行地反腐。
但是舜帝不是这样的。他的根除腐败始于当地,他派出一批贪墨的人去清洗另一批贪墨的人。这怎么可能无敌??
第三:几首民歌
为了了解当地的社会情况,调查关键事件,调查地方官员的表现,惩罚当地的贪官,历代统治者都要委派人员去访问、视察、调查和处理。虽然不同朝代、不同世代任用的人员名称不同,但性质是一样的。由元顺帝受命“指示和宣告”在各地胡作非为,从而引起人们的怨声载道,作者不禁想起当代有关这方面的民歌:
一、巡视组还没到/惊天动地/巡视组来的时候/巡视组来了之后/巡视组走了之后/巡视组走了之后/找遍了所有地方/于是巡视组/失去了威信。
其次,组长/庄稼汉在前/村长/手里的烟头/乡长/书记在后/县长/记者偷拍。
第三:带队下乡调研/突然炫耀自己的风采/赏山河/“搬砖”饱眼福邦加/海鲜美食通宵/“三步”“四步”/如果问调研进展如何/隔窗看花/突然觉得日子快到了/马上回城/基层同志真热情/走的时候准备点什么/山里种的土特产。
第四:略论“被抓有多偶然”
武莺宗潮时,茶陵发生了一起震惊朝野的大案。800多人涉案,受贿金额达11.5万。这起案件的起因是一起小小的民事纠纷。茶陵财主秦怡死后,没有孩子。他的妃子进门后,诬称干女婿嫁尸藏玉杯夜明珠等珍宝。有关官员在处理此案时收受贿赂,使此案几年未决,甚至事态逐渐扩大。只有执法之神王破了案。没收赃款11.5万元,处分贪官800余人。
大案要案靠偶然事件解决,正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抓到什么算什么偶然。可以说,没有重庆綦江县彩虹桥的突然断裂,就没有綦江县一窝老鼠的曝光和正义。“奔驰”“宝马”开路,疯狂诈骗河南“1.31”特大金融诈骗案3亿元。如果商丘农行营业部的张没有仔细观察和核实一张定期存单的真伪,也许这个团伙现在还在行骗。
从某个角度来说,受贿诈骗的偶然事件,助长了今天的贪婪和腐败的猖獗。为什么?因为偶发性事件是很多很多情况下的一个或几个事件,是很小的概率。贪官们都在想,只要手脚干净,就算是偶然的事情也未必会发生。因此,他们确信贪婪和欺骗。
在这里,我们的党和政府被赋予了一个严峻的任务:如何把“身陷囹圄是比较偶然的”变成“身陷囹圄是必然的”。要完成这个问题,笔者认为至少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制度建设。既要加强党内监督机制,也要加强党外监督机制;既要强化舆论监督机制,也要强化群众监督机制;既要加强对政绩和政绩的检查考核,又要加强对财务离任的审计监督等等。第二,加大和加强反腐力度,变被动进攻为主动进攻。遇到缝不要扎针,遇到蛇也要挖眼。不要坐等偶然事件出现,或者想尽一切办法使其必然暴露。这样,不贪的人就不敢贪了,贪过的人就早暴露了。从而达到反腐败、反腐败、净化社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