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的历史演变
1881 4月5日,虹口医院中医云开英等8人路过外滩,欲进入外滩公园时被门卫阻拦。他们很生气,第二天就给工业部总经理索伯恩写了一封英文信:“先生,我们都是租界的居民,都是纳税人。你们有没有禁止中国人进入公共花园的规定?”4月20日,彭涛的回信来了。他说:“公园不大,不可能全中国人都进来享受。门卫接到指示,只让优雅、穿着得体的中国人进入花园”。同年4月25日,彭涛再次回信,称“工信部不认为中民有权进园。”他说,工信部是根据时任英国驻沪领事温斯顿给上海路站的一封信做出这一决定的。在这封写于1868年6月20日的信中,Winstar表示,“此处(公共花园)为上海外来社区居民作为娱乐场所或公园”。写完信一个多月后,外滩公园于当年8月8日正式开放。但是,当时上海道泰对此没有说一个“不”字。事实上,在那个时候,外滩公园是上海唯一禁止中国人进入的外国人的地方。英国总会、德国总会等娱乐场所从来不允许华人进入。著名的赛马场,从1850修建的第一条到1854修建的第二条和1862修建的第三条,一直不接受华人为会员,引起华人抗议?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分析,这与外滩公园当初公布的“龚* * *园”名称有关。既然是“公”的,是工部建的,那就应该属于整个租界的居民,因为所有的居民都交了税。而那些俱乐部和赛马场都是会员,所有权和资金来源不同。根据《上海景观年鉴》的资料,外滩公园是由租界“公共游乐园(俗称欢乐谷厅)基金会”出资兴建的。中国人的抗议,无论是来自民间还是政府,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公园占用的土地仍然属于中国;第二,园区建成后,维护费用也将来自于工信部收的税。中国人民的第一次抗议没有产生任何实际效果。四年后,1885,工信部计划扩建外滩公园。现在,中国人民的抗议又来了。这次是唐茂之等8人带头。165438+10月25日,他们联名上书工信部:“中国人和外国人在使用公共园林上被区别对待,令人不满。希望工信部想办法消除这种令人反感的矛盾。”他们指出,“工业和信息化部拒绝接纳中国人入园仅仅是基于种族,无论是权宜之计还是国际礼仪,都是站不住脚的。”唐茂之是怡和的买办,其他七人,要么是前海关首席翻译,要么是富有的房地产商人,要么是教会牧师,总之都属于“中国高层”。最让我恼火的是,外滩公园我自己和韩国人都可以去好几天,唯独中国人不行!在抗议的同时,唐茂智还提出,可以通过向中国人发放代金券的方式,允许一些“高级别中国居民”进入园区。这次抗议得到了媒体的支持,《申报》发表了攻击工商部的文章,上海的华商团体也为此联名上书。迫于压力,工信部不得不同意该园从5月4日起,1886有条件向中国人开放,允许中国人凭券入园。每张优惠券有效期为一周。据统计,在1889年,* * *发放了183张优惠券。但是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中国人入园需要凭证,外国人不需要,这本身还是不平等的。但即便如此,外国人还是觉得来自中国的人太多了。1890,管理该公园的“上海市公共娱乐委员会”向工业部报告,在过去的一年中,“申请入园的人数逐渐增加...几乎没有迟到的外国游客的位置”,报道还称,他们发现中国人在门票上作弊,更改了门票日期。此时工部正准备第三次填滩,扩大苏州河沿岸园区。由于上海路的反对,最后经过协商,苏州河沿岸的一个河滩被改造成了中国人可以随意进入的“中国公园”。1890至65438+2月,中华园正式开园。与外滩公园相比,中国公园(现在是街道绿地)的设施很差,环境卫生也差很多。清末,广州荔湾居民抵制美国新闻画《光明女性》。1905期间,美国政协胁迫清政府续签华工在美合同,并将其驱逐出境。上海和广州爆发了中美雇佣华工公约。1928中国人才获准入园。
上海外滩位于上海市中心的黄浦江畔。它是上海的一个景点,也是来上海旅游的游客的必去之地。外滩又称中山东一路,全长约1.5 km。位于浦西,黄浦江以东。
黄浦江是流经上海的最大河流,其源头位于浙江安吉龙王山自然保护区。由于黄浦江连接江海,受潮汐影响,平均每天有两次明显的高潮和低潮。一天的水位差可达4米以上。如遇天文大潮,水位差更大。
上海外滩面对开放的母亲河——黄浦江,背靠造型严谨、风格各异的建筑。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近百年来在经济活动领域对上海乃至中国的影响,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由江面、长堤、绿化带和美丽建筑组成的上海外滩街景,是最具上海特色的上海景观。1995入选“90年代上海十大新风景”。早上,上海外滩是人们锻炼身体的地方。白天,这里是熙熙攘攘的旅游景点;晚上,是情侣的爱情世界。每逢华灯初上,外滩的建筑灯火通明,宛如水晶宫,令海内外游客赞叹不已。一百五十年前,上海只是江南沿海的一个中等县城,航运业非常不发达。人们不需要也没有能力沿河筑堤,所以除了东门的黄浦江,大部分河岸都是天然海滩。退潮时,河水停滞在河床中央,露出一大片沙滩。涨潮时,河水没过河滩。黄浦江是上海的主要河流。因为河面宽,水流急,逆水航行的船只必须拉着纤维行走。几百年来,纤夫的足迹在黄浦江沙滩上踩出了一条曲折的小路,被称为“纤道”,这条纤道就是外滩最早的道路。在上海地名的习惯用词中,河的上游一般称为“里”,河的下游称为“围”。比如今天上海人习惯把虹口港的汉阳桥叫“李红桥”,长治桥叫“中虹桥”,大明桥叫“外虹桥”,都是根据桥所在的河道位置来命名的。
同样,今天苏州河入黄浦江的第一座桥叫“外白渡桥”,依次的桥也俗称“李白渡桥”(今乍浦路桥)、三百渡桥(今四川路桥)。如果以县城为依据,离城近的地方叫“里”,离城远的地方叫“围”。今天,市中心的李仙瓜街和外仙瓜街,李仓桥和外仓桥都以此命名。
上海县城附近的黄浦江在陆家嘴出口处形成一个急弯,所以上海人以陆家嘴为界,其上游称为“里黄浦”,下游称为“外黄浦”。里黄浦的沙滩简称“里黄浦沙滩”,外黄浦的沙滩简称“外黄浦沙滩”。
外滩位于上海黄浦江畔。它代表了上海的风景,是上海必去的旅游目的地。19世纪后期,外滩多家外资银行在外滩成立,被誉为上海的“金融街”或“东方华尔街”。因此,外滩成了鼓励金融投资的地方。因为外滩丰富的历史价值,在外滩拥有一小块土地不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荣誉的象征。
黄浦滩从白渡桥到金陵东路这一段,因位于上海县城外,被称为“外滩”。它是上海的原始轮廓,曾叫黄浦路、扬子路、黄浦滩路,1945更名为中山东一路。外滩曾经是一片贫瘠的浅滩,沙滩边有一条狭窄的土路,供船夫拉纤维时行走。沙滩西边是农田,楼房和沟渠之间散落着茅屋。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英帝国主义在上海开设租界之前,首先将外滩一带的江面指定为其船只的“锚地段”。1845 165438+10月29日,外滩以西830亩土地通过《上海土地宪章》划入英租界。此后,殖民当局在李家庄建有英国领事馆(又名李家场,现圆明园路西南,外滩附近的一段北京东路)(现外滩33号中国旅行社上海分社所在地)。不久,沙浔洋行、仁济洋行、宝成洋行、启昌洋行、天长洋行等洋行出现在黄浦江畔的英国领事馆以南。黄浦江附近的纤维路在1848改造成18米宽的道路,道路东侧修建码头、书库、银行、船厂。1854-1941期间,涌现出十余家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成为上海的金融中心,被誉为“东方华尔街”。外滩的房子开始是两层三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