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剑镇名人的故事
1.丁灵光(484-526),穆太后,人,世代居襄阳。南朝梁武帝的萧炎和圭弟。它诞生时,祥光室内充满紫色气体,故名“光”。十几岁的时候,他很努力。夏天,他和邻居的女儿在月光下编织。姑娘们被蚊子咬了,惨不忍睹。只有他没什么感觉,被当成一个陌生的女孩。他的左臂上有一颗红色的痣,在与萧炎结婚后,它被治愈了很长时间并消失了。
丁灵光在14岁时与萧炎结婚。三年后,她生了一个儿子,即后来著名作家昭明太子萧统。田健元年(502),萧炎建立梁国,封他为贵族夫人(仅次于皇后)准备法规,与平亲王说话时称阶。第二年,次子小刚出生。丁灵光待人宽厚善良,深得宫廷内外的喜爱。他的生活很节俭,没有一件衣服和电器是华丽和珍贵的。他从未向萧炎要过亲戚。后来,他专攻佛学,精通精明静。平凡七年(526年)病逝,萧炎悲痛万分。他命吏部尚书张謇写了一份衰书,大加赞赏,称他为“穆”。大宝元年(550)萧纲()登基后,被尊为皇太后,史称“穆皇后”。
2.元李欣宇(?—456),肖剑镇小李庄人,北朝魏皇后。兴安元年(452),被文成帝的拓跋睿接入宫中,封为贵妃。李生下太子拓跋弘后,被尊为皇后。谥号为元,史称元皇后。
3.刘金定和高琼
刘金定(935-1010)是肖剑镇双锁山东麓刘庄人。我从小学习武术,熟读经史和兵法。五代动乱之时,17岁的他在村民的支持下,在双锁山立旗立寨,保护家乡,多次击败乱民的兵匪,使百里村民安居乐业。周显德三年(956),柴荣、周世宗、将军赵匡胤招降南唐,高琼奉命从寿州前往汴梁(今开封市)求援,途经双锁山,与之作战。由于金鼎高超的武功,他被高琼打动了。得知高知有报国之志,相亲相爱,结为恩爱夫妻,派兵与高琼一起渡过淮河,在八公山区屡败南唐军,解赵匡胤之围被困寿州,为统一祖国立下战功。北宋建立后,在北方与辽作战,帮助丈夫镇守雁门、宁武、偏头北部边境,为保卫北宋又立战功。
高琼(934-1006),本名君宝,出生于肖剑东南3.5公里的高庄。少年参军,先在王审琦手下服役,周贤德与刘金定结婚三年。北宋初,它被提升为由毛直接指挥的御龙史。太平兴国四年(979),随太宗北伐,屡败北汉、北辽,战功卓著。同年,迁天吴都督,领西州刺史。五年,移至神威右翼任都督,雍熙元年(986),任宋吴北伐军总司令。攻平洲、克勤黄岛、锦州。端公元年(988),镇守北疆重镇,卫镇雁门三关。他镇守雁门时的勇猛不亚于杨业。后来被校对员邱和忠武授予《我们的时代》。晚年到北京任殿前都督(国防部长)。景德镇元年(1004)冬,辽率二十万兵进犯益州,高琼、太宗北征,益州大获全胜,被迫媾和。景德三年,高琼驾崩,奉中太师大臣、秘书之命,追授武将之王。
高琼有14个儿子,都是武将,尤其是高继勋和高玄寂,他的后代被加冕为王的多达9个。如:康王高继勋、楚王高尊福、普安郡王高世勋、、新兴郡王高、高、忠节郡王高世泽等。,在历史上,他们被称为一所高中的“九王十八诫”。
4.任绪安圣烈高皇后(1031-1093),生于镇东南3.5公里的高庄。高琼的曾孙女,父亲高尊福,母亲曹石。曹石是曹仁宗皇后的姐姐。高皇后在宫中与姑姑一起长大,与同岁。李青七年(1047),仁宗与赵书结婚,次年生下赵旭。嘉祐八年(1063),仁宗驾崩,赵书继位,为英宗皇帝,任绪安圣烈皇后。至平四年(1068),神教赵勇登基,为太后。元丰八年(1085),哲学家赵旭即位,尊自己为皇太后。
在高太后几十年的宫廷生活中,她曾两次参政议政。第一次是元丰八年(1085)初,宗申病重,以皇太后的身份处理朝政。当时最严重的问题是宗申没有王子。谁会继承王位?成了万人瞩目的大事,慈禧太后却不动声色,排除了儿子、赵继承皇位,立长子为皇太子。宗申病逝后,赵旭继承了哲宗的王位。一场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因为她果断无私,避免了混乱。第二次听政治是元丰八年三月。因为继位的哲宗年轻,所以以太后的身份来到朝鲜。听政之初,起用司马光、吕公著、苏轼等人,而在京已动工或将要动工的宫殿、府衙、寺院,则下令修缮,并遣返从全国各地招募的农仆;减少帝都卒;禁止各级官员暴虐、腐败、肥私、敛财;遭受自然灾害的农民将被免除土地税。这道圣旨发出后,农民们赞不绝口,称赞它是“快乐条款”。
高太后在位的九年间,不拉裙带关系,不徇私情,在宋史上被称为“女人中的尧舜”。自汉朝以来,高太后是蒙城县最杰出的女性。以前蒙城县的门楼都是挑角,而脊吻雕的是凤而不是龙,是为了赞美高太后的德行。
5.高士谈(?——1146),字文子,一字即墨,肖剑镇人。南宋著名诗人。宋宣和九年(1125),忻州(今山西省新县)居民曹参军。后又向晋国派遣使节,被晋国留用,晋升翰林院学士,为促进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有诗集,如《蒙城集》。《中州集》还收录了他的诗文。
6、高,字端淑,号万朱,先生。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杜南居明州(今宁波)。穷,学易经,学春秋。他写了九首《变骚》,是宋儒所不及的。《春秋》中有300多个故事,编号为宗彝。他还对《易》、《史》、《论语》和《后汉书》进行了注释。著有《茶甘稿》等。
7.丁琪(1316-1385),兖州阳谷(今山东阳谷县)人,历任县令、知府、大理寺官、正医等职。丁琪在当地工作了很长时间,深知人民的疾苦。元朝惠宗统治时期,政治腐败,水旱灾害严重,阶级和民族矛盾尖锐,农民起义如火如荼。郑铮十年(1350),改钞和发行“郑铮珍宝”导致物价飞涨。第二年,大规模挖掘黄河,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对此,时任正一博士的丁琪试图缓和阶级和民族矛盾。宗对的不满,加上对哈马等权臣的排斥,导致被驱逐出京,任命为江淮督察。
丁琪被任命为江淮督察时,并没有因为被降级而气馁。他一到,就深入民间疾苦,不顾各方压力,减工减税,开仓放粮,救助灾民。不一会儿,他就赢得了民心。不久,刘福通在颍州(今安徽阜阳市)起义,史称“红巾军”。与此同时,郭子兴在濠州(今安徽凤阳县)起义,又称“红巾军”。后来朱元璋率领这支起义军,逐渐发展壮大并取得胜利,元朝濒临崩溃。此时,丁琪既不能回京,也不能回老家。途经蒙城时,他看到庄周的家乡土地富饶,民风淳朴,于是定居肖剑。从此,他带领后代扶贫济困,传播文化。明洪武十八年(1385)卒,葬于肖剑汉桥。
8.丁舒(1864-1732),本名小兰,肖剑镇花园村人。清雍正元年(1732),在洪县(今安徽泗县)任甲骨文。他是蒙城县地方史研究的先驱,为蒙城历史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古代正史中,居里只写了郡,但一旦老了,家乡就不为人知了。有些为国家和人民做了有益事情的人,如果长时间不记,就会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学识渊博、对历史感兴趣的丁殊作为肖剑本地人,对肖剑有全国影响的历史人物进行了研究,记述了刘金定、高琼的家乡住址及其事迹,填补了历史空白,为后人进一步全面研究历史人物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线索。丁殊深受洪县人民的爱戴,因为他为人正直,忠于职守,是一个书生,在洪县当了九年老师。雍正十年(1732),寿终于被任命为洪县人,葬于故乡。
9、邓建堂(1860-1938)字英,号丹仙,肖剑镇李三邓村人,一生教书育人。民国初年,他积极参与重建蒙城县志。后来,张子云、诗人张桂娥、杨等创立了“启元诗社”,帮助一大批诗人把蒙城、的诗风推向高潮,使几千年的文化得以延续。著有《邓子嘉言论》、《丹仙文集》、《石刻考证》、《性论补》等。
10,(1874-1952),字子云,娄人。著名的泥塑壁画艺术家。我从小就喜欢玩泥巴。9岁就能捏泥人和马,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可怜穷人乞讨,未能入学。12岁时,在黟县随同门高僧学习竹编艺术。15岁时,到开封著名艺术家李俊毅处学习音律。17岁时,师从河南省中牟县著名泥塑壁画家刘庆之学习泥塑绘画。三年来,我认真钻研技艺,获得了泥塑绘画的要领。从20岁开始,他已经为蒙城、杨过、亳州和合肥的20多座寺庙雕刻了300多尊神像。这些造像不仅形象生动,而且色彩适中,在两淮都很有名。
王定和不仅擅长泥塑,还擅长竹编、国画、音律、绘画,还是壁画大师。他的壁画代表作有《苏武牧羊》、《关羽春秋夜观》、《薛东征》、《桃花源三界》、《锁蚊》、《水漫金山》、《柴王送伞》、《黄鹤楼》、《南极仙女》、《怪力醉酒》、《呵呵二仙》、《五个老人》等。1941年,王守合为新四军惠山烈士陵园绘制壁画,受到四师首长的表扬和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