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探春宴”与“裙宴”

“探春宴”和“裙宴”是唐代开元至天宝一带女子经常举行的两种户外宴会。人们一般会选择野外风景优美的地方,在那里不仅可以欣赏自然美景,满足审美需求,还可以品尝美食,满足食欲。“探春宴”的参与者大多是来自官僚和富家的年轻女性。据《开元天宝遗》记载,此宴在农历正月十五后的“立春”和“雨”两个节气之间举行。此时万物复苏,权贵之女相约为伴。一家人用马驮着帐篷、餐具、酒器和食物去郊外赴宴。首先,散散步,吸吸新鲜空气,沐浴温暖的春风,欣赏美景;然后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搭起帐篷,摆好酒菜,同时点上春天(在唐代,“春天”有双重含义:一是泛指一般意义上的春天;第二指酒。所以喝酒叫“饮春”,品酒叫“品春”),而围绕“春”字做拼图、讲故事、写诗等娱乐活动,黄昏归来。每年三月,皇家曲江花园(位于Xi市东南郊曲江村)也向文人雅士开放,供人们欣赏和举办宴会。比如“探春宴”上,女人来这里办酒席,先打花,再办“裙宴”。所谓“斗花”,就是年轻女子在花园里,比赛谁佩戴珍贵美丽的花朵。长安的富婆们为了在斗花中取胜,不惜重金购买各种名贵花卉。那时候名花很贵,一般人买不起。逛公园时,女人们“争相攀上柳条千千的手,插上千朵红花”,成群结队穿梭于曲江园林之间,争奇斗艳。当时现场人山人海,音乐齐鸣,盛况空前。玩到一定时间后,他们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以草为席,在周围插上竹竿,然后把裙子连起来挂在竹竿上,就是临时的宴席帘,女眷们在里面举行宴席。人们称之为#e# "裙宴。"类似于现在公园里的野餐。“探春宴”和“裙宴”的参与者都是女性,高雅有趣,与其他宴席不同。宴席的地点在野外,可以让平时蛰在闺房的女人们摆脱过去的压抑心情;女性聚集饮酒,反映了当时社会伦理对女性的一种宽容态度。为了使宴席更有趣味,女性非常注重菜肴的色、香、味、形,在餐具、酒器、食盒等方面追求创新。因此,“探春宴”和“裙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古代烹饪技艺和餐具造型的发展,丰富了食物的品种,成为中国饮食生活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反映了唐代城市经济的空前繁荣。

来自: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