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吴是什么意思?
一、追根溯源1。古时候有个姓吴的。第一,舜的一些后裔被封在禹,因为“禹”的音与“吴”相近,所以舜之后有一个吴姓。先是颛顼当皇帝的时候,有吴权,然后是吴。先是少康当皇帝的时候,有弓箭手吴贺,接着是吴。2,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是黄帝轩辕氏的直系后裔。在商朝,12黄帝的孙子周,建立了周部落。泰王有三个儿子,其中最小的儿子李稷很有才华。他生了姬昌,姬昌一出生,盛瑞就出现了,于是泰王选了姬昌接班。长子太伯和次子钟勇知道父亲打算先把王位传给李稷,然后传给姬昌,于是他们决定自动让位,他们一起南下到(周人称他为“仇楚”)。太伯和把中原的先进文化带到了当时落后的江南,被当地原住民推举为君主,史称句吴。泰伯死后,钟勇继位。在(姬昌为文王,其子为吴王)灭商后,的第三孙成了诸侯,国号改称吴,太伯谥号。钟勇第19代孙守孟为王,建都今江苏吴县。寿孟的第四个儿子季札本应继承王位,但他逃避了,并逃到鄢陵以务农为生。从此,王武守盟的后代分成了两个分支:一个是政治上发展起来,出现了贺律、傅察等著名君主;二是及其后裔独立发展,人口众多,构成了今天吴姓的绝大部分。吴国被越国灭后,其后人以国为氏,称之为吴。二、迁徙分布吴国灭亡后,夫差的太子被流放到江西,夫差之后也在江浙皖鲁豫一些地方兴盛起来。隋唐时期,吴广泛分布于大江南北。在,吴陪、父子入闽开漳州;在,吴随王入闽定居。宋明以后,吴氏家族称霸东南,其中第五十三孙武宣为后,其家族显赫一时。吴宣第五孙吴继孚是吴入粤的始祖。吴于1291年移居台湾省。第一个进入台湾的人是元朝的外交大臣吴光斗,他奉命率领6000人乘船“去琉球”(即台湾省)。明末以后,闽粤吴沿海地区有不少人到澎湖、台北、高雄等地谋生创业。到目前为止,最突出的是吴伯雄家族。吴伯雄现任国民党中央常委、台北市长。他家号称吴的“台湾第一”。吴移居香港始于元朝。吴的海外扩张始于日本。公元前450年左右吴人东渡日本,其中一支演变为日本皇室。当吴的家人前往日本时,大批人南下,进入了今天的越南地区。其中,939年季札第50任孙武权登基,建立了越南历史上最早的独立王朝——吴王朝。南越政权的最后一任主席吴庭艳是在吴权之后。目前越南共有200多个姓氏,吴姓是第六大姓氏。武凤在东汉时期进入朝鲜。至今,吴姓被称为朝鲜143姓氏中最常见的20个姓氏之一。明朝以后,吴国一部分人迁徙南洋,辗转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缅甸等国,近代还有一部分人生活在欧美。三、郡望堂号“延陵堂”:季札是王武守孟的第四子,以德著称。寿孟让他继承皇位,他不肯接受辞呈,寿孟只好把他封在延陵。他的三个兄弟先后是吴国的国王,死的时候都想给他,他还是不肯。因此,他被后人尊为“至德第三人”,又因其封地在炎陵,被称为“炎陵之子”。县王彦岭县:曲阿县建立于西晋。濮阳县:晋代改董县,西晋后期改郡。这个吴家的祖先是孙,广平侯武汉的后裔。陈:西汉时建县。吴家的这个分支,是姬杂的后裔,隶属于东汉吴惠家。长沙县:秦时建县。继之后,这个吴氏家族的始祖是西汉的长沙王。
渤海厅是吴的第二大郡,今天福建的吴后裔大多是渤海厅。福建连城宣和培田村至今保存着一份非常完整的吴氏族谱。这本家谱不仅记录了家族的演变,更重要的是记录了很多当地的风俗和诗词。吴道子,历史名人:唐代著名画家。被后人奉为“画圣”。他的画线条浑厚多变。自古沿袭的高古尤思邈的工笔,发展了线描的艺术方法,所以所表现的对象富有运动感和节奏感,被称为“五代当风”。吴承恩:明代小说家。代代相传的《西游记》作者。吴冕:吴起,贵州黎平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爱国。先是鲁国大将,后是魏国大将,后跑到楚国,任灵隐,主持变法,后来被杀。光武:晚清农民起义的领袖。公元前209年,陈胜发动九百守军起义,建立张楚政权。后来外交部以陈胜为幌子,命令田苍杀人。吴:清朝人,杰出的讽刺作家,以小说《儒林外史》闻名。吴沃瑶:清代著名小说家。著有《二十年见证的陌生现状》。吴昌硕:清代著名篆刻家、画家、书法家。龚氏擅长书法,尤其擅长篆刻。吴:清代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著有《植物名图考证》22卷、《植物名图考证》38卷,是19世纪中国重要的植物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