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历史沿革
中国现代高等机械工程教育不是凭空产生的,因为现代大学教育必须以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为基础。交通大学(原南洋公学)自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举办近代新式教育以来,立志创办一流高等教育。教师教育在中国是为了解决中小学新教育的师资问题而发起的,然后举办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相继开设了具有特殊改良性质的经济班、政治班和商业班。1900增加了铁路班,标志着工程性质的教育开始萌芽。1906学校将铁路班升格为铁路课程,1908增加了电气工程课程,1909增加了航海课程。可以说,这三个专业为高等机械工程教育准备了师资、教材等办学条件,而进步的中小学教育为创办大学准备了合格的生源。1913年初,按照教育部的指示,将电气工程系改为电机系,同时调整了课程设置,这被视为交大高等机械工程教育的开端。1915,电机三年制改为四年制。1921从1年8月起,学校正式更名为交通大学上海学院。除了原来的电气工程系,新成立了机械系。机械工程四年级有三门课,分别是工厂工程、铁路工程、工业管理。1928,机械工程系扩建为机械工程学院。1934机械工程学院新增汽车工程门。1935,汽车工程门改为自动工程门,分别设立汽车组和飞机组,其中飞机组成为后来的“航空部”和“航天院”的前身。抗日战争时期,由于特殊的战争环境,交大一度由两个地方(重庆大学和上海大学)办学,重庆大学是交大的本部。1941重庆大学机械工程系设铁路、汽车、航空、造船四个组。1943重庆大学新增四个系,其中造船管理系和工业管理系与机械工程教育相关。同时增加船舶和驾驶两个专业。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庆大学恢复到上海,上海大学和重庆大学合并。1946有10个系,2个专科,其中机械工程系一个。新中国成立前,机械工程系有机械制造、动力、汽车、机车等4个专业,当时在校生2305人。1952年,我国开始院系调整,交大定位为工科大学,以机电一体化为主。动力部分转出,成立动力机械制造部。同济大学机械工程系转到交大。调整后,机械工程系更名为机械制造系。模仿苏联模式,机械制造系下设1教研室,即机械制造、锻造、铸造、焊接、金相热处理、金工教研室。1956年,交大开始西迁,机械制造系迁至Xi安。经过解放后的第八次院系调整,学校的院系设置为机械制造系、动力机械系、运输与起重系、电气设备制造系、动力工程系五个系。学校现有22个专业,其中,机械制造包括机械制造技术、金属切削机床及工具、铸造技术及其机器、金属压力加工及其机器、冶金热处理及其车间设备、焊接技术及设备、提升输送机及其设备、车辆制造、蒸汽机车制造、内燃机车制造、锅炉制造、汽轮机制造、内燃机制造、压缩机及制冷机制造等13专业。1957,Xi电力大学并入Xi交通大学。交大Xi安部分有七个系:(1)工程物理系,(2)无线电工程系,(3)电力工程系,(4)电气设备制造系,(5)运输起重机系,(6)动力机械系,(7)。65438+7月31,0959,国务院发文要求“交通大学的上海和Xi安独立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和Xi安交通大学”。到目前为止,独立成立的Xi交通大学有7个系,32个专业。1980机械制造系更名为机械工程系(简称机械工程系),设机械制造技术、设备及其自动化、金属材料、锻造、铸造、焊接、液压传动及控制等7个专业。1983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从机械制造工程系(简称机械系)分离出来,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机械制造工程系(以下简称机械系)设有机械制造技术、装备及其自动化、铸造、锻造、焊接、液压状态与控制六个专业。1986与机械工程系(简称机械系)相关的科研机构为机械工程研究所(国家教委批准),下设机床基础理论研究室、液压与机械控制研究室、模具研究室、机械故障诊断研究室、激光与红外技术研究室、CAD与CAM研发中心、耐磨材料研究室。1987新增机械工程系,1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设置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原理与零件、工程制图三个教研室;建立两个实验室:机械原理与零件,计算机绘图。65438-0992机械工程系(简称机械系)设置本科专业,包括机械制造技术与设备、锻造技术与设备、焊接技术与设备、铸造、机械与电子工程(五年制)。机械工程系本科专业为机械设计与制造。1994年6月,10工科、理学院在我校组建,由机械制造工程系和机械工程系合并成立机械工程学院。1999机械工程学院成立工业设计系。2001润滑理论与轴承研究所、CIMS并入机械工程学院。2003年,铸造与焊接专业转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04年,机械工程学院成立仪器科学与精密制造系。2008年,机械工程学院成立车辆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