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昌历史
说起德昌的旅游资源,傈僳族的民俗真的很值得了解。
从广义上讲,傈僳族属于蒙古人种的南亚类型,民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人物分新旧傈僳族语言,普遍信仰原始宗教。
在中国,傈僳族是56个民族家族中的一员,起源于古老的边强民族,与彝族有关系。主要分布在怒江和恩美开江(伊洛瓦底江的支流),即中国云南、西藏和缅甸克钦的边境地区。
四川德昌傈僳族从米易县迁徙而来,经年后定居在德昌金沙、南山乡,人口约7000-8000人。
德昌金沙乡位于县城东南部,距县城约30公里,国道108蜿蜒穿门而过。南山乡在德昌县中部偏南,距县城约25公里,有县道直达,来往也很方便。
德昌傈僳族善于生活,不仅勤劳善良,而且勇敢聪明。以前以农耕狩猎为主,现在男人不狩猎,却成了野毒蜂的克星。他们一直延续着捕捉和饲养野蜂的习俗。走进德昌县傈僳族居民区,你会发现许多傈僳族人家,马蜂来回飞舞,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是一道风景,可能对于傈僳族来说是这样,但是对于去玩的客人来说就不是这样了。城市里的人,平时看到蜜蜂在周围游荡就大喊大叫,更怕野毒蜂,最好不要轻易招惹。
傈僳族妇女擅长编织火草麻布和手工羊毛腰带,手工缝制和刺绣的女装尤其有特色。中老年人的服饰刺绣,线条和图案简洁明快,显得古朴典雅;年轻人的服装,鲜艳夺目,对比强烈,讲究选色、图案搭配、繁复精致的刺绣,体现出独特的风格。
傈僳族刺绣采用特殊材料制成,其装饰方法多样,图案选择广泛,刺绣风格具有浓郁的民族和地域特色。图案丰富,技艺精湛,技法独特,是中国刺绣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对研究傈僳族的服饰工艺、历史文化、社会发展和精神信仰具有重要价值。
傈僳族爱唱歌跳舞,婚丧喜庆都要唱歌跳舞(二人转)。婚礼非常神秘,伴郎、伴娘和新郎新娘必须睡在一张床上才能共度良宵。
他们还擅长制作各种民族乐器。竹口弦,又称“口琴”、“编钟”、“吹”、“拨”,是一种通过吹或拉舌头来发声的微型乐器。竹串外管上的雕刻图案不仅可以用来装饰,还可以随时表达对生活的感受。所以是傈僳族妇女最喜欢穿的东西。竹口弦的制作完全依靠制作人的经验和理解来确定其音高、音色和音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认知,是傈僳族手工艺人杰出智慧的凝结,具有很高的技术和审美价值。
傈僳族的日常生活、生产劳动、节日、婚丧嫁娶都离不开葫芦笙。德昌傈僳族女性喜欢弹弦乐,男性喜欢弹葫芦笙,大多是自制的五管葫芦笙。德昌县金沙乡、南山乡的傈僳族成年男子大多会制作葫芦笙,师生关系以家庭为单位,世代相传。葫芦笙的音律、音色、演奏技巧都是独一无二的,是中国民族乐器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此外,德昌县傈僳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相当丰富和独特。傈僳族的原生态歌舞、服饰、婚俗、广四季、口弦、葫芦笙、火草编织技艺、民间文学等。都是这个县最具民族特色的极其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由于文化的独特性和珍贵性,德昌傈僳族成功申报了1个国家级、9个省级、4个国家级傈僳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如今,金沙乡、南山乡也在积极打造民族特色旅游。除了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游客眼球外,时尚项目的引入和自身文化瑰宝的融入,再次提升了傈僳族旅游文化的品位,备受游客青睐。
德昌县岳乐镇沙坝村的魅力水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是一个玩水的地方,特别适合亲子游。水寨以“在迷人的山泉中冲浪”为特色,水上漂流、水上乐园等项目颇受游客欢迎。为了保证小朋友玩耍的安全,园内还有专门为小朋友准备的冲浪游乐区。
在这个国家3A级景区,你可以玩水,跳“嘎其其扎勒舞”,品尝独具特色的傈僳族美食。带给你的不仅仅是娱乐,还有傈僳族光芒四射的民族文化。
你不会想体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