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金融股?
中文名
财务单位
发行公司
金融行业及相关行业的公司
类别类型
银行股、保险股、期货交易商的股票
目录
金融股1A股
?银行部门
?经纪股票
?保险单位
?信托单位
2投资优势
3强劲的市场
?海外资金热烈追捧。
?金融部门一马当先。
?未来的市场是“三角洲”
?应付策略
4泡沫风险
?风险的产生
?流动性过剩的危机恶化了。
1A股金融股编辑
银行部门
600000浦发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600015华夏银行60016民生银行600036招商银行601009南京银行601166兴业银行601169北京银行60655。银行601398工商银行601939建设银行601988中国银行601998中信银行00001深发展A(深发展)002142宁波银行。
经纪股票
600030中信证券600837海通证券601099太平洋00562宏源证券000686东北证券000728国源证券000783长江证券。
保险单位
601318中国平安601601中国太保(中国太保)601628中国人寿。
信托单位
600643 S爱建600816安信信托000563陕国投A
2投资优势编辑
从市场因素来看,金融股有四大投资优势:
第一,股价不高。大部分金融股整体股价仍然不高,尤其是证券股和信托股基本处于起步阶段;
二是增量资金介入明显。从成交量分析,金融股上涨时成交量显著,但下跌时成交量能迅速萎缩,说明介入资金立足于长期投资,坚定看好该板块后市;
三是技术形态良好,个股底部形态完整扎实;
第四,在有利的政策支持下,金融股是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潜在试点板块。
在当前市场背景下,金融股的市场号召力和对资金的吸引力正在逐步显现,该板块有望成为领涨核心,值得投资者密切关注。
3强市场编辑
金融领域景气度较好,将成为稳定市场的坚实力量。预计节后市场将出现横向震荡的“三角形”形态,未来指数波动幅度收窄将成为趋势。
海外资金热烈追捧。
从大的方面来说,现在大家都看好中国经济,外国投资者普遍有强烈的投资中国的冲动。由于我国大部分银行都进行了重组,其经营状况能够很好地反映我国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并且由于风险控制能力的提高,在保持持续稳定增长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所以,如果你想在中国投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中国投资银行。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的银行股在海外市场发行时受到热烈追捧。
这些股票在国内市场上市,无疑会得到各类投资者的广泛认可。如果说过去中国的实体经济无法支撑银行业的大发展,也无法在股票市场形成对金融板块的有效支撑,那么客观来说,中国的经济结构已经初步具备了建立相对完善的金融体系,使金融股得到应有估值的条件。
金融部门一马当先。
最近,金融业繁荣发展。华夏银行(21.52,-0.08,-0.37%)昨日率先涨停,带动民生银行(14.88,-0.17,-1.13)。
数据显示,2007年一季度,银行业景气指数创历史新高,达到69.6%,连续第七个季度上升,表明银行业经营状况良好;不良贷款率的下降和充足的拨备覆盖率表明银行资产质量在不断改善。2007年,预计银行将继续获得税前工资扣除,2008年有效税率将继续下降,这将刺激银行释放利润。从宏观调控来看,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影响有限,而加息对银行有正面影响;股指期货的推出将凸显大型银行的战略地位。在银行股的带动下,市场心态逐渐稳定,周三大盘再度收高。可以说,银行股和金融板块已经成为短期市场的核心因素。
有意思的是,在a股市场的历史走势中,有一个特点是龙头行业和上市公司引领整个市场。也正因为如此,这波牛市的发展其实是相当清晰的,蓝筹股的主线也是相当清晰的,只是因为市场目前处于暂时的震荡中,很难看到对指数的协同作用。由此看来,在个股充分活跃的前提下,未来指数整体走强,横向震荡的概率更大。
未来的市场是“三角洲”
从盘口来看,周三大盘低开3708点,随后快速下行,一度下探至3656点,随后继续受到蜂拥买盘的支撑。连续三波上攻之后,股指不仅立即收复失地,还在金融板块的带动下创出新高,直指3800点关口。但从趋势上看,目前上证综指上行斜率有所收窄,走出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出现类似横向震荡的“三角形”行情的可能性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采取以下策略来应对节后走势。
应付策略
首先,行业成长性好、质量好的公司会在市场系统性风险小的时候率先贡献利润。通过选择行业成长前景明确、公司成长可靠的大类优质蓝筹股并稳定持有,可以获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
其次,市场近期进入季报集中公布期,应坚持主题投资策略。如果说2006年属于股改主题,那么2007年就属于包括定向增发和整体上市在内的资产注入主题,可以给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带来双重财富效应。上海证券彭
4泡沫风险编辑器
风险的产生
股市有喜有忧。喜的是股市价值取向的调控措施越来越清晰。担心的是金融股和资本市场相互刺激,增加了股市的泡沫担心。
恐高导致股市谣言频出,包括遏制上市公司私募热,严控银行贷款流入股市等。《人民日报》毫无根据的社论成了这一谣言的点睛之笔。在政策层面,第一个建议还是习惯性的,主要集中在央票等手段回收流动性,加息应对资产泡沫。
但管理层显然认为还是加快上市速度,加强金融创新,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投资渠道,严格监管为好。这代表着从资本市场改革开始,一种新的市场观的形成,即政府将不再为资本市场设置人为的风险警戒线,而是利用市场平衡手段进行远程调控。这显然与1995推出国债期货风暴后,金融期货停盘的方法相去甚远。
这不仅体现在今年中信、交行、红筹股回归a股的热潮中,也体现在久闻的股指期货紧锣密鼓的筹备中。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基准短期融资券将作为试点推出,市场辐射范围正在逐步扩大。有关部门急于实现利率市场化,央行的利率管制措施屡屡成为空调,是货币政策的克星。
最新信息来自上交所。近日,上交所发布公告,修改交易规则中涉及涨跌停板的部分条款,将集合竞价上市无涨跌幅限制股票上市首日涨跌幅限制由发行价(或前收盘价)的50%至200%调整为发行价(或前收盘价)的50%至900%。冒着部分股票上市首日会遭遇非理性溢价的风险,上交所修改了交易规则,提高新股上市首日定价效率和套利空间。一方面说明管理层对当前股市的认可,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宁愿在一步到位的市场定价和温水中的青蛙定价之间选择前者,以提高市场定价效率。
从经济体量来看,中国的金融市场仍然落后。美国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本周在谈及中国时表示,“他们的金融市场相对于其经济而言是不发达的”,但与中国的市场化进程相比,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有时有超前之嫌。比如,股指期货是国外去工业化时代的产物,而中国正处于重工业化时期。金融机构脱下行政马甲不久,就登上了国际快车,用老爷车的底子加快了速度。人们的担心不无道理。比国外至少多十倍的存贷差盈利模式是保护的产物而不是竞争力的体现。在贷款大幅增加的前提下,不良贷款的风险是隐藏的,一旦经济处于紧缩状态,就会出来。
总的来说,中国内部市场的承受能力应该与市场化的步伐相匹配。比如,在监管没有到位之前,谨慎对待融资融券交易是一个可行的选择。虽然有各种形式的市场化创新,但需要提醒的是,逐步取消对国内银行的保护措施也是市场化的核心问题之一。
流动性过剩的危机恶化了。
大量上市金融机构加剧了中国流动性过剩的危机。金融股在资本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约占总市值的40%。目前中国沪深股市总市值已达15万亿。中信、交行即将登陆a股,城商行上市躁动不安。去年下半年以来,已透露上市计划的城商行有北京银行、宁波商业银行、重庆商业银行、南京商业银行(已更名为南京银行)。
一方面,央行发行央票,提高准备金率,加息对冲货币流动性;另一方面,银行资金从资本市场滚滚而来,可能导致两个不良后果。第一,银行贷款的冲动无法抑制,今年一季度的贷款数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更关键的问题是,在银行存贷差盈利模式受到保护的条件下,银行缺乏内部创新激励机制,放贷时可能无法遵循效率优先的原则,盲目追求大公司、大项目是正常的。
另一个后果是,流动性过剩的放大效应导致实体经济萎缩,金融机构相互持股,银行、券商、保险机构相互依赖,相互联系,风险来了,所有的船都翻了。甚至一些实体经济企业成立了热衷于快钱的投资公司,让人联想到1929之前的美国。将于本周五上市的中信银行掀起认购热潮,冻结资金1500亿元。解冻后银行间拆借利率居高不下,可见市场对资金的渴求。
市场化导向,投资渠道多元化,方向是对的,否则储户存款只能在楼市和股市之间来回。拖垮资本市场的不是金融创新和市场导向,而是实体经济的解体和资本市场梯子的拆除,使得资本市场高高地挂在空中,够不到天,也够不到地,自然只能像牛顿的苹果一样坠落。管理资本市场的创新,监管,实体经济的效率都要两手抓,否则就会被自己的泡沫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