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县行政区划
1952年9月,水南乡并入五云镇。
1953年4月,靳东乡分为靳东乡和石井乡;9月,盘潭乡划归磐安县,五云镇改为县直属建制镇。
1956年3月,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决议,撤销市区、仙都区,全县分为6区3镇35乡。详见下表:五云镇、城南乡、武陵乡、城东乡、梅辛乡、城北乡、城西乡、仙都乡、东方乡、湖镇、白柳乡、三河乡、三溪乡、靳东乡、三联乡、延陵乡、新民乡、新建镇、东川乡、碧河乡。榕江乡、双溪乡、新华乡、张远乡、侯伶乡、陈玲乡、安陵乡、西岗乡、前村乡、方希乡、石坚乡、木南乡1958 9月,撤销区乡建制,在原区的基础上建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以原乡镇为基础建立管理区;管理区下面成立生产队。在10行政区的县直辖区基础上建立红旗人民公社;以原壶镇区为基础建立幸福人民公社,下辖8个行政区;在原新建区基础上建立卫星人民公社,辖6个行政区;以原攀西区为基础,成立英雄人民公社,下辖四个行政区;红星人民公社是在原嘎县区的基础上成立的,下辖六个行政区;在原海洋区的基础上,成立了上游人民公社,辖四个行政区。5438年6月+2月,分别改名为五云、湖镇、新建、攀西、嘎县、大阳人民公社,习惯称“大公社”。
1961年6月至10年6月,中央《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订草案)》实施,取消“大公社”,恢复恢复恢复区建设;以38个行政区为基础,建立36个人民公社,习惯称为“小公社”。
1962年5月,撤销嘎县区,下辖的陈玲公社、西岗公社、安陵公社划归仙居县,其他三个公社并入攀西区。同年6月,木南公社分为木里公社和南溪公社,榕江公社分为榕溪公社和雅江公社。到目前为止,全县有4个区,35个人民公社。
1978年9月,五云公社恢复为直属县的建制镇。
1980年4月,新安公社分为新安公社和小云公社。8月,城南公社分为城南公社和长坑公社。
1981年2月,增设市郊区,管辖原直属公社和大洋区方希公社、石坚公社。3月,撤销三河公社,成立欢喜公社和陆谦公社。撤销雁翎公社,成立雁门公社、岭背公社;白柳公社分为白柳公社和括苍公社。5438年6月+10月,新民公社、岭北公社、双溪公社、红旗公社分别更名为白竹公社、唐史公社、双溪口公社、树洪公社。
1982 65438+2月,撤销胡园公社,成立胡村公社、桃园公社;撤销梅辛公社,建立诏安公社、方川公社;仙都公社分为仙都公社和城东公社。
1983年2月,湖镇公社改为建制镇。
1984年6月完成政社分开,取消公社制,恢复乡镇制。165438+10月,城西乡分为城西乡和黄店乡;双溪口乡分为双溪口乡和上洲乡;撤销东方乡,设立侯强乡和镜月乡。今年,该县辖5个区、2个镇和44个乡。详见下表:各区(镇)乡名:城南乡、城东乡、城北乡、城西乡、黄店乡、方川乡、仙都乡、诏安乡、长坑乡、方希乡、白竹乡、雁门乡、唐史乡、三联乡、白柳乡、石坚乡壶镇区括苍乡。三溪乡(镇)是远近闻名的乡镇。大君乡攀西区的新建镇、新川乡、新碧乡、碧河乡、东川乡、双川乡、新安乡、书洪乡、荣溪乡、周舟乡、双溪口乡、新华乡、张远乡、胡村乡、桃园乡、雅江乡、侯伶乡海洋区前村乡等。8月,树洪乡改为建制镇。
1991,新碧乡、前村乡分别改为新碧镇、大洋镇。
5月1992撤区扩乡。全县有9个建制镇,15个乡镇,具体为:五云镇(原仙都乡部分改为仙都农村管理办公室)、湖镇、新建镇、树洪镇、大洋镇、东方镇、杜东镇、大源镇、七里乡、陆谦乡等
2008年2月,部分乡镇行政区域进行调整,新碧镇、城北乡建制撤销,其行政区域并入五云镇。新建镇的简言、西岩、梅溪三个行政村划归五云镇管辖。新川乡、双川乡建制撤销,其行政区域并入新建镇。撤销延陵乡、白竹乡建制,其行政区域并入湖镇镇。南溪乡、木里乡建制撤销,其行政区域并入大洋镇。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县设8个建制镇、8个乡(含2个农村管理办公室),具体为:五云镇(含仙都农村管理办公室、新碧农村管理办公室)、湖镇、新建、树洪、大洋、东方、杜东、大源、七里、陆谦、三溪、双溪口、榕江。
2010 12,全县行政村规模由644个调整为253个。缙云县位于武夷山-戴云山隆起带和寿昌-丽水-静宁断裂带中段。有中心、低山、丘陵、河谷四种地貌类型,其中山地和丘陵约占总面积的80%,是“八山一水一田”的山区县。地势从东向西北倾斜。
山脉大致以浩溪为界,东有括苍山脉,西有仙霞岭残岭。东半部山峰高耸,地势较高,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43座。其中,东北部由潘达山延伸,地貌主要为低中山。东南部为括苍山,中山地貌。南部的大阳山主峰海拔1500m,海拔1,000m以上的主峰有三个。北部地层塌陷,形成湖镇和新建两个河谷盆地。中部丘陵广阔绵延,是仙霞岭和括苍山的过渡段。全境地势东南西三面环山,北口呈“V”字形开口。县内的河流都是山溪。有濠仙河、新建河、永安河三条河流,分属瓯江、钱塘江、灵江。其中,濠溪是全县最大的河流,发源于磐安县潘达山,由东北向西南斜穿澧水。干流长66.11 km,流域面积791.8 km2。全县水资源丰富,年均径流量1.369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3321立方米。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总储量8.3万千瓦,人均0.2千瓦。水利资源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