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区颐和园简介,只有400到600字。求你了。
颐和园最初是皇宫和花园。公元1750年,乾隆在此改建为清漪园。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慈禧太后从海军中挪用3000万两白银进行重建,并于今日改名为避暑游乐园。到1900年,颐和园被“八国联军”摧毁,许多建筑被烧毁。在1903修复。后来在军阀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到破坏,解放后又不断修缮,使这座古老的园林焕发了青春。
颐和园占地290公顷(4350亩),其中水面约占3/4。整个园林以万寿山上41米高的佛香阁为中心。根据不同的地点和地形,配有殿、堂、楼、亭、廊、阁等精美建筑。一条728米长的长廊建在山脚下,就像一条连接着各种建筑、青山和碧波的彩红。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占有突出地位,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园林艺术杰作。
颐和园主要由昆明湖和万寿山组成。总面积超过290公顷。建在万寿山上的佛香阁和青铜亭,建在湖边的千米长廊,昆明湖的十七孔桥和石舟都是游客必游的景点。颐和园位于北京西郊,距市区约10公里。你可以乘坐市郊巴士或班车。
颐和园造园艺术的几个特点:
这个巨大的园林依山傍水,昆明湖约占整个园林面积的3/4。然而,它的水面并不单调。除了各种建筑点缀在湖中,湖中还有一个南湖岛,由一座漂亮的17孔桥与岸边相连。在湖的西部,有一个西堤,堤上建有六座造型优美的桥。
颐和园有许多景点沿袭了江南园林的一些优点。例如,幽默园是模仿无锡机场花园建造的。西堤是模仿杭州西湖的苏堤。
在颐和园的前山中间,有一组巨大的建筑群,从山顶的智慧海到佛阁、德惠殿、排云殿、排云门、云会玉宇坊,形成一条明显的中轴线。在中轴线的两侧,有许多陪衬建筑。山下有很多假山隧道,游客可以在里面走上走下。颐和园后山的设计格局与前山大相径庭。前山风格雄伟,后山以松树林小径小桥胜。
颐和园的门叫东宫门。东宫门以仁寿殿为中心的一组建筑群,是当时的政治活动区。仁寿殿,原名秦征殿,是皇帝坐堂听政的大殿。慈禧、光绪曾多次在此召见大臣、接待外国使节。现在中部还保留着清朝的原始陈设。展览前展出的青铜龙凤鼎都雕刻精美。仁寿殿北面,有一组戏楼。对于德和花园和颐和园,有各种古代建筑形式。在颐和园,几乎集中了古代建筑的所有形式,如亭、堂、厅、阁、塔、桥。除了木制建筑,还有青铜铸件、石工和玻璃镶嵌。主要建筑有:佛香阁,高41米,建在20米高的石台上。据说这座巨大的建筑是英法联军烧毁后1,891年重建的,耗资78.2万两白银,是颐和园最大的工程。登上佛阁,周围几十里的景色尽收眼底。
排云殿是千山最宏伟的宫殿式建筑群,是慈禧在园中接受祝寿的地方。有273条长廊,总长728米。北临万寿山,南临昆明湖。沿着长廊走,可以欣赏湖光山色,长廊的每一根横梁都绘有彩色的画供观赏。
仁寿殿是慈禧和光绪在颐和园会见大臣的地方,陈列着许多珍贵的文物。乐寿堂是慈禧在园中居住的地方。室内陈设,基本维持当年的面貌。院子里种了几株珍贵的玉兰,一块名为清芷秀的巨石点缀其间。
十七孔桥,长150米,宽8米,是公园里最大的桥。这座桥的形状很漂亮。西接南湖岛,东连一条亭台楼阁般的走廊,不仅是通往南湖岛的唯一通道,也是湖区的重要景点。颐和园有3000多座建筑。除了园林,参观颐和园和欣赏各种古建筑也很重要。
依山傍水的颐和园非常壮观。浓绿的万寿山耸立在昆明湖北岸。在湖光山色中,有许多精巧的建筑,如厅、楼、亭、廊、阁、桥等。这些建筑在风格上各有特色。全园布局可分为政治活动区、生活区和景区。
进入颐和园大门(东宫门)就是以仁寿殿为主体的政治活动区。仁寿殿前庭宽阔,松柏葱郁,山石假山点缀其中。台阶前陈列着古代青铜鼎和龙凤。院内石髯座上蹲着一个青铜怪兽,就是传说中的麒麟。在清朝,这里是慈禧和光绪大臣们会面的地方。现在寺庙仍然装饰着皇帝在皇宫时的样子。仁寿殿南北两侧的附属厅和仁寿门外的南北组室是六部九卿的值房。
仁寿殿后面一圈,是慈禧、光绪及其后妃居住的生活区。这是一组由五六十个游廊组成的三个大四合院。其中慈禧居住的乐寿堂,前临昆明湖,背倚万寿山。东面以德和花园剧场为衬托,西面以长廊入口为衬托,是生活居住区的主体部分。乐寿堂陈设豪华,有珍珠玛瑙、翡翠等制成的鱼桌。
仁寿殿南侧是光绪居住的玉兰堂。玉兰堂的后院是光绪皇后居住的方毅阁。这三个院落都种满了奇花异草,尤其是乐寿堂前的几十棵玉兰树。乐寿堂、玉兰堂内部按照慈禧太后的生活原貌进行展示,展品均为原作。玉兰堂两侧附厅有一面砖墙,是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为囚禁光绪而建。
沿着仁寿堂北面的花台一直走,就可以到达由乐毅堂和大剧院建筑组成的德和园。乐毅大厅里展出了200多件文物。剧院建筑很有特色。上翘的角,重檐,竹柱,绿柱,是专门为慈禧看戏设计的。居住区西面是旅游区,是颐和园风景的精华,分为万寿山、昆明湖、后山湖三部分。
万寿山的正面,以八面三宅四檐的佛阁为中心,形成一个巨大的主体建筑群。从昆明湖岸边的“云辉玉宇”牌坊向北,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通往山腰的德惠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层层上升的中轴线。排云殿在这条中轴线上占据重要位置,是慈禧过生日的地方。庙里陈列的各种盆景和文物,多是慈禧七十大寿时大臣们送的礼物。庙里的慈禧大油画是1905年慈禧71岁时,美国的卡尔女士画的。万寿山主体建筑东侧有“转轮藏”和万寿山昆明湖石碑,高达9.88米。西侧有铜制的吴芳亭和宝玉亭。宝玉阁坐落在汉白玉雕刻的须弥座上。它是世界上罕见的珍贵之物,俗称铜亭,其梁、梁、拱、椽、匾,均与木结构一样,为蟹青色、青铜色,重404千斤。佛阁建在60多米高的山坡上,亭高38米。亭内有四根擎天柱,高30米,由坚硬的铁梨木制成。佛香阁的造型是根据黄鹤楼设计的。站在佛阁前,可以看到湖光山色。沿千山脚下,有一条彩绘长廊,东起乐寿堂的邀月门,经排云门,至万寿山西端的张世亭,全长728米。中间有四个重檐八角亭,分别是“待好”、“寄兰”、“秋水”、“清远”。长廊的每一根横梁上都画着五颜六色的画,有西湖的风景,有山水人物,有花羽毛。像一个五彩缤纷的画廊,曲折连接着前山的建筑。
万寿山正面对着浩瀚的昆明湖。东岸自北向南有知春阁、文昌阁、苦如亭等风景建筑。知春阁,位于玉兰堂以南的一个小岛上,四面环水,小桥相连。亭子重檐重柱,典雅别致。亭畔有一石台,铜牛仰卧,昂着头,竖起耳朵,眼睛盯着昆明湖。水中的南湖岛由一座十七孔桥和东堤相连,像一道彩虹飞过波光粼粼的碧波。南湖岛被石头栅栏围着,韩旭大厅高高地矗立在岛上。隐藏在绿树中。昆明湖西部的西堤是仿照杭州西湖的苏堤修建的。堤上种满了桃柳,西递上著名的六桥就隐藏在堤边的柳树中。其中,汉白玉雕刻的玉带桥高耸入云,远看像一条玉带,造型优美。西堤以西的水域被短堤分成南北两个湖。北湖有团城岛,南湖有藻厅。昆明湖从北到南逐渐汇聚,东堤和西堤在南端的一休桥汇合。昆明湖从这座桥下注入通往北京的长河。在昆明湖的西北,万寿山的西岸,有一艘白色石雕的石舟,叫青岩石舟。船体由巨大的石头雕刻而成,两层船舱,五色玻璃窗。山川湖泊之后,别有一番江南风光。在1860和1900年,后山的建筑被帝国主义侵略者两次摧毁,大部分只剩下废弃的平台和废弃的地基。只有那些镶着彩色玻璃的宝塔依然矗立在绿树之中。后山的项燕宗银三阁及其周围的塔曾是一座宏伟的藏传佛教寺庙。在它的前面,有一座横跨后湖的三孔长桥,桥的北面是颐和园的北宫门。桥两边的后湖河是当年的商贸街遗址。
在后湖的东端,有一个遥远的翟,还有一个幽默的花园,叫“园中园”。条元斋地势较高,南面面对墙外大街。据说,慈禧每年农历四月初八都会看着人们去苗丰赶会,所以它也被称为“看惠楼”。谐趣园仿乾隆年间无锡长园而建,池水清澈,荷叶婀娜,湖岸周围数百条游廊连接十三个亭子。绿色的饮水水榭坐落在湖中央。传说是慈禧钓鱼取乐的地方。从谐趣园往东走,穿过“紫气东来”城门,离东宫门不远。
元代万寿山叫翁山,昆明湖叫翁山波。明代,翁山上建有一座袁晶庙。在清代,它被称为清漪园。翁山公园后来改名为西湖。清朝乾隆皇帝为了给母亲庆祝六十大寿,在翁山修延寿寺,改为万寿山,并仿照汉武帝在长安昆明池练水师的故事,将西湖改名为昆明湖,全园改名为清漪园。清漪园最终于1764年建成,耗时15年,耗资480多万元。186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园内珍贵文物被洗劫一空,许多李鸿建筑被焚毁。慈禧太后“听政”期间,宰相海军事务的醇亲王奕以创办海军学堂为名,开始修缮清漪园,并改名为“颐和园”,有“关心他人,讲和”之意。工程历时近十年,于1895年基本完工。1900年,八国联军进京,慈禧随光绪逃往xi安,颐和园被毁。慈禧从xi安回京后,用巨资修缮了颐和园。它不仅成为慈禧晚年避暑、参拜、祝寿的御花园,也成为她内政、外交、政治活动的行宫。1914年,颐和园被清皇室辟为皇家园林。1924年,晚清皇帝溥仪离开北京,颐和园被辟为公园。颐和园的西边有景明园。园内有巍峨的玉泉山和著名的“玉泉突突”泉,是京郊四大名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