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古丝绸之路穿越了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的发源地,穿越了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人的聚居地。
不同文明求同存异,开放包容,* * *谱写了人类文明繁荣的壮丽篇章。
古丝绸之路已成为人类历史上文明交流、互鉴和生存的典范,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1.古丝绸之路开创了东西走廊的开放,首次构建了一个庞大的世界交通路线网络。
古丝绸之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是世界道路交通史上的奇迹。
无数大大小小的中外交通要道,构成了古丝绸之路的“血脉经络”,构筑了古丝绸之路的基本格局,构筑了古代连接东西方世界的交通网络,成为亚欧之间最便捷的通道。
众多的通道使人行路,物畅其流,东西方的使臣、商队、僧人、学者、工匠络绎不绝,极大地扩大了沿线各国的商业、文化交流半径和贸易市场半径。
2.古丝绸之路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大流通,率先实现了东西方的贸易和经济交流。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贸易的生命线。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漆器等商品源源不断地出口到沿线国家。来自中亚、西亚和欧洲的珠宝、药材、香料、葡萄、亚麻、核桃、胡萝卜、西葫芦等农作物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
丝绸是沿线国家商品交易中最重要的高档商品。
原产于中国的丝绸在古代西方国家是非常宝贵的。
在古希腊购买和穿着丝绸成为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就连公元前5世纪希腊帕台农神庙的“命运女神”和埃里克森的伽利略雕像都穿着透明的中国丝绸长袍。
公元5世纪左右,中国的茶叶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传入南亚、中亚和西亚。一旦在公元15世纪被引入,它很快就风靡了整个欧洲。
茶叶贸易大大增加了沿线国家的贸易收入,促进了沿线国家的经济繁荣和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转口贸易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第三,古丝绸之路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互动传播,广泛而深刻地推动了沿线国家的生产进步乃至社会变迁。
丝绸之路是中国与沿线国家科技交流的重要平台。
在欧洲近代工业革命之前,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和炼铁技术通过丝绸之路相继传入西方,成为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因素。
中国古代造纸术从4世纪传入朝鲜和日本,8世纪传入中亚、北非和欧洲。
8世纪末,阿拔斯王朝先后在巴格达和大马士革开办造纸厂。大马士革一度成为欧洲纸的主要产地,造纸技术传到了埃及和摩洛哥。
随着12世纪西班牙和法国出现造纸作坊,中国的造纸术席卷了意大利、德国和英国。
中国古代的印刷术是沿着丝绸之路向西传播的另一项重要技术。
中国早在7世纪就发明了木刻印刷术。在吐鲁番和敦煌发现了木刻印刷和一些纸制品。
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不久,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到了13世纪,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的欧洲人把这项技术带回了欧洲。
65438+5世纪,欧洲人古腾堡用印刷术印制了一本圣经。
1466年,欧洲第一家印刷厂在意大利成立,印刷技术迅速传遍欧洲。
英国学者弗朗西斯·培根称赞中国的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他说:这三项发明改变了全世界事物的整个面貌和状况。
(弗朗西斯·培根:《新工具》,许宝驯译,商务印书馆,1984,第103页)马克思指出: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这是预言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三大发明成为科学复兴的手段,成为创造精神发展必要前提的最有力杠杆。
事实上,中国四大发明向西方的传播,为欧洲文艺复兴和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重要条件。
第四,古丝绸之路促进了多元文化交流,是东西方不同国家、种族和文明之间的重要纽带。
古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是不同民族和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文明之路。丝绸之路横跨亚欧非几十个国家,连接并融合了中国、印度、埃及、波斯、* * * *和希腊罗马等古老文明。
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音乐、舞蹈、天文历法、文学语言、服饰习俗等。比如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民乐,互相传播,互相影响,互相借鉴。通过与当地音乐形式和表演技巧的有机融合,不仅成为沿线国家民族化、区域化的代表和标志,而且深深镌刻在沿线国家的文学、戏曲、歌舞伴奏、民俗生活等各个方面。
唐朝时,琵琶从中国传入朝鲜、日本和越南。
从中国传入日本的珍珠母紫檀五弦琵琶,现收藏于日本奈良的东田寺,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稀世珍品。
公元753年,六次东渡终于成功的鉴真在日本传播佛教并创立教派,被日本人民誉为“文化之父”、“法家之父”、“平衡大师”。
早在1世纪初,儒家思想就已传入朝鲜,《诗经》、《春秋》等儒家经典成为朝鲜人的经典读物。
5世纪前,儒学通过朝鲜传入日本。根据古代记载,百济的阿奇基和王人是第一批来到日本的儒生。
文化交流、交融、互动一直伴随着古丝绸之路的发展。丝绸之路在密切联系各种文化和文明的同时,形成了独特的丝绸之路文化和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了不朽贡献。
扩展数据:
以史为鉴,合作共赢——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
1.对内,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西部深度开发提供了契机,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堪称中国经济升级的战略引擎。
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改革开放起步较晚,中国经济的全面振兴和中国梦的实现都离不开中西部地区整体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提高。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在中西部地区与中亚、东欧、西亚之间形成新的贸易通道和经贸合作网络,对促进中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进程、维护国家安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调整城市结构和人口分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有利于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贸联系和文化交流,促进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随着经济合作的深入,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提升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必将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地缘政治利益,为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战略支撑和能源供应。
2.对外,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是中国与中亚、南亚,乃至中东和欧洲部分地区国家加强友好交流、促进区域合作的必由之路,也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产物。
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务实互动的区域合作是“造福沿线各国人民的大事业”,前景广阔。
上合组织6个成员国和5个观察员国都位于古丝绸之路沿线,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望惠及近30亿人口。
21世纪的高技术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不断建设完善的公路、铁路、油气管道、网络通讯等公共设施,就像古代丝绸之路上的现代商队,使丝绸之路经济带最终成为同发展、同命运的合作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