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知识管理

企业是知识的集合体,知识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企业知识存量形成的知识结构决定了其发现未来机会、配置资源等创新活动的能力。企业中的知识,尤其是一些隐性知识,很难被竞争对手模仿;企业内各种资源的效率差异是由企业已有的知识决定的,从而最终反映出企业在产量和市场势力上的竞争优势。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成为企业最重要的增值资源。知识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成为企业价值链管理的核心。知识管理的目标是建立企业知识库,实现知识共享和增值。知识共享是价值链增值的重要手段,知识增值是企业价值链的增值。

知识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知识管理是指西方企业管理和经济理论界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总结和实践的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方法。是指企业作为一个组织,对知识的获取、存储、学习、传播、应用、共享和创新的管理过程,旨在提高组织中知识型员工的生产力,提高组织的适应能力和响应速度,创新商业模式,增强核心竞争力。

一般认为,知识管理的概念是由彼得·德鲁克首先提出的。他在1988发表的《新组织的出现》一文中指出,在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指挥控制型组织之后,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将进入一种新的形态:由专家群体组成的知识型企业。它“应该被称为一个信息组织。它以知识为基础,由各种专家组成。这些专家根据同事、客户和上级的大量信息,自己做决定,自己管理自己。”这些变化的根源是信息技术。《新组织的出现》一文被称为知识管理的“指南针般的创举”。

日本教授野中郁次郎深入研究了日本企业的知识创新经验,提出了著名的“知识创造转化模型”,成为知识管理研究的经典基础理论。野中郁次郎特别强调了隐性知识和知识环境对于企业知识创造和共享的重要性。他指出,在“不确定性”是唯一可确定因素的经济环境中,知识无疑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当原有市场开始衰退,新技术突飞猛进,竞争对手成倍增加,产品被快速淘汰,只有那些持续创造新知识,将新知识传播到整个组织,快速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企业才能成功。”他把这种企业称为“知识创新企业”。该组织的知识创新有四种基本模式:从隐性到显性、从显性到显性、从隐性到隐性、从显性到隐性。知识创新是通过隐喻、类比和模型使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因此,知识型创新企业的管理是“从无序到理念”。

“知识管理之父”、瑞典企业家卡尔·爱立克·斯威比博士的知识管理研究带有浓厚的实践色彩。他更注重以知识为核心的无形资产在企业成败中的关键作用。有人认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知识管理”这个词的人。他首先发现并定义了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企业组织形式“知识组织”,并对其组织特征、生命周期、治理结构和成功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20世纪90年代末,斯威比提出了以知识为核心的企业发展战略框架,并将知识型企业的组织理论和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在内的监控信息系统统一在知识战略框架下,形成了完整的知识型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体系。他始终把人这个知识的真正载体放在知识管理的核心位置。

知识的定义和分类

关于知识管理有许多定义。Buzz:知识管理指的是创造、获取和使用知识以提高组织绩效的过程。Quedas等人:知识管理“是管理各种知识以满足现在和未来的各种需求,识别和探索现有的和获得的知识资产,并开发新机会的连续过程”。Vig:知识管理主要涉及四个方面:从上到下监控和推动与知识相关的活动;创建和维护知识基础设施;更新组织,转化知识资产;利用知识提高其价值。文莉:知识管理是“帮助人们反思他们所拥有的知识,帮助和发展支持人们知识交流的企业技术和内部结构,帮助人们获取知识来源,促进他们之间的知识交流”。法拉普洛:“知识管理就是利用集体智慧来提高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Mas:知识管理是系统地发现、选择、组织、过滤和呈现信息的过程,旨在提高员工对具体问题的认识。达文波特:知识管理真正显著的方面分为两个重要的类别:知识创造和知识利用。

马认为“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和发展”;“信息管理经历了文献管理、计算机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和竞争情报管理,并演变为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发展的新阶段,它不同于信息管理的前几个阶段。它要求将信息与信息、信息与活动以及信息与人联系起来。在人际交往的互动过程中,通过信息和知识(包括显性知识之外的隐性知识)的共享,利用群体的智慧进行创新,以赢得竞争优势。”

上述定义从不同方面描述了知识管理的内容。知识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企业所能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资源的合理配置。APEC把知识分为四类:知道什么是执政者(也叫事实性知识),知道为什么是原因(也叫原理性知识),知道怎么做是诀窍(也叫技能性知识),知道谁有知识是诀窍(也叫人情知识)。其中,前两类是可表达的知识,即显性知识,后两类是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知识,即隐性知识。也有人称之为“言语知识”和“隐性知识”,或者“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的管理主要是编码和数据库;隐性知识的管理主要是显性的。但是,不是所有的显性知识都要编码,也不是所有的隐性知识都要显性。一般来说,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加完善,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而挖掘和利用隐性知识的能力将成为个人和组织成功的关键。通过使用隐喻、概念、类比和模型,可以将存在于整个组织中的有价值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易于传播的显性知识。另一方面,显性知识必须转化为隐性知识,从而成为组织的宝贵财富。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生产知识可以分为关于生产技术的知识和关于协调生产的制度知识。有人把企业的知识构成分为四种形式:物化在机器设备上的知识;书籍、材料、说明和报告中包含的编码知识;存在于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知识固化在组织体系、管理形式和企业文化中。因此,从知识的构成来看,企业知识管理不仅应包括对企业信息资源和信息系统的管理,还应包括对技术创新、企业文化、员工知识、组织和制度以及企业固化知识的管理。企业通过采用信息系统、股票期权等技术支持和激励机制,以及设计和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和组织形式来实施知识管理,发掘内在知识,引导知识创新,实现知识共享,并有效应用共享的知识,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成长。

从增值的角度来看,知识可以分为增值知识(提供企业区别于竞争对手的能力)、直接支持知识和间接支持知识。

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1.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活动的主要领域。知识管理是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获得生存能力的途径,是企业适应环境的选择。

2.从生命周期理论来看,产品、技术、企业或某项事业都有一个从产生到消亡的周期。对可持续增长的追求是超越特定产品、技术和职业领域的约束,使企业获得更大更好的生存空间。企业的这种成长和突破过程与企业的知识积累和创新密切相关。在企业的每一个成长时期,企业的知识存量都在增加,但同时,沿着这条路径的成长历史可能会限制企业的选择,需要在内部实现知识创新或者从外部学习“额外”的知识,形成新的知识库,才能使企业进入新的成长阶段,实现可持续发展。

3.从企业竞争的角度来看,知识将是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衡量企业竞争优势的四个基本尺度,即创新能力、难以模仿性、可持续性和学习能力,都依赖于知识。

4.从企业运营的角度来看,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复杂,需要充分挖掘、利用和创新企业的知识,并以最快的速度应用于竞争,企业的运营模式呈现出知识化的趋势。

5.从资源的角度看,知识资源(无形资产、信息资源、智力资源等。)是知识经济社会中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知识管理可以使知识资源得到开发、利用、交换和共享,从而实现知识链,进一步为价值链增值。

6、实施知识管理有助于企业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有助于有效管理基于无形资产的核心竞争力。

知识管理的内容和步骤

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核心目标。它是通过对企业知识的利用和创新来实现的。知识管理的任务是建立知识储备、提高知识获取、改善知识环境、促进知识创新和管理知识资产。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内部形成知识共享和实施知识管理的行为环境的基础条件。分享知识要形成全方位的知识网络环境和知识网络团队。企业的知识来源于企业组织和员工的实践和学习。作为企业管理者,要敢于挑战自我和传统的行为习惯,敢于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将企业管理模式从控制、监督、命令转变为支持、鼓励、引导,营造共享学习的组织内部环境。企业的每个员工都认为贡献知识并与他人分享是一种自觉的行为,并与企业内外的人组成知识网络团队。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企业来说,关键是营造一个持续创新和知识共享的环境,这是创新的最佳载体。这就要求企业的所有成员必须相互信任。为了实现组织内的知识共享,企业员工必须积极合作。企业必须长期、公平地制定和实施相关激励措施,为员工相互信任、共同努力创造条件。

企业应从以下几点有效推进知识管理:

使组织知识表现出明显的经济效益或与企业利益和竞争优势密切相关;发展有利于知识管理的良好的科学、技术和组织基础设施;开发一个具有标准系统和灵活结构的合适的组织知识库;形成有利于知识流通和创新的组织文化;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组织成员参与支持知识管理的活动;建立有利于组织内部知识流动的渠道;高级管理人员的支持。

知识管理一般遵循五个步骤:首先,识别企业存在的问题;第二,明确要开展的学术活动的目标;第三,建立由各级优秀分子组成的知识团队;第四,改变企业文化;第五,利用各种网络和相关技术获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