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龙族历史上的段誉是个怎样的皇帝?

人物简介:(1083-1176),又名段,是大理第十六任皇帝,在位39年。在位期间“勤于政事”,“爱民圣贤,思接政权”。后来由于各派内斗,出家为僧,94岁去世。

青天正气危,玉壁辉煌。马儿香幽,绝壁远,微步枢纽生。

谁家的孩子都在,没有后悔和亲热的打算。吼虎吟龙,换巢夫妻,剑气青烟。

这就是金庸《天巴龙部》中描写的段誉:英俊多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近又有段誉后人秀出“一阳指”,甚至掀翻美军士兵的新闻。不少网友纷纷留言,称段誉只是金庸《八条龙》中虚构的人物。怎么会有后代?其实金庸小说里的人物也不完全是虚构的。据考证,《天巴龙部》中的段誉原型是大理第十六世皇帝段之子(又名段)。有人怀疑父子俩名字里都有个“正”,看起来更像兄弟。事实上,在中国的许多地方,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父子联合制是流行的,也是为了显示血缘关系。

段正严不仅是大理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在中原与宋朝开启了正式的外交关系,维护了南方丝绸之路的畅通,确保了西南近40年的和平与繁荣。

大理之王

大理继承了唐朝南诏的衣钵,建国比北宋早了23年。937年,通海使段思平在南诏灭亡后的战争中出兵,定都杨卯城(今云南大理古城),建立大理国,疆域为今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以及老挝、越南北部。

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派大将王全斌攻打蜀国,消灭了后蜀政权,为滇进入内地扫清了障碍。大理派人到宋朝表示友好。但宋朝对大理有戒心,态度不冷不热。相传,继王全斌平舒之后,宋太祖赵匡胤也与于夫在地图上画出了大渡河,称“大渡河以外不是我的地盘。”所以“云南三百年没来过中国,所以段家可以长生不老。”此后两个政权都没有重点突破边界,形成了和平对立的局面。当时宋朝有人评价说,这种策略使大理“无法征服,无法为臣”,是“抗戎上策”。

大理国就是在这样的和平环境下发展了一百多年,一直称霸西南。

段正严出生于1083。当他牙牙学语的时候,他非常喜欢刀和枪。他7岁入学,师从佛教天台宗刘璇大师和妙成大师。苗成教给段正严六大妙法,“都是绝活”,颇像金庸小说中的“段家兀术”。

尽管段正严从小吃得很好,有名师教导,但他的青年时代充满了险恶的政治斗争。他出生的时候,大理的皇帝是他的叔叔,保定皇帝段,但实权掌握在大理儿女高智晟和高圣泰手中。1094年,段迫于高的专权,出家为僧,大理被灭。高升台取而代之的是大中华的建立,段正严从皇族变成了臣子。1096年,高圣泰病逝。临终之际,迫于国内各部门的压力,他让儿子郜泰铭回到郑段家,的父亲段做了皇帝,重建大理。

段氏家族虽然重新掌权,但高氏贵族继承,统治大理,导致了段氏有国无权,高有权无国的局面。1108年,国力衰退,瘟疫四处蔓延。另外,高玩弄权术,段对心灰意冷,无心治国。他从他的哥哥那里学会了避免出家,并被转移到他的儿子段正严那里。

段正严继承王位后不久就遇到了困难。1111年,大理滇东三十七个乌蛮部造反,段正严派丞相高太明去平定。平叛后,高太明又让四子高铭清镇守颛顼府(今昆明),以稳定局势。

高加公高震大师,不知如何收敛。据《大理州无为寺通灯录》记载,郜泰明死后,其子高志长和段正严在饮酒。醉曰:“今皇帝归我,家父听爷爷之言,让与段。如果你在段当皇帝,我不会接受的。”段正严听到后,以不服从为由将高志长流放。高志长在流亡中死于痢疾后,他的两个手下试图在段正严烧香拜佛时暗杀他,但他们被抓住了。段正严读到他们是忠诚的人,他们没有被定罪,所以他们被赦免了。后来,这两个人自杀了,段正严也为他们修建了一座义冢。

除了以德报怨,段正严还以德治国,减免徭役税。据史书记载,段正严当政时“勤于政事”,“爱民之才,思取大权”,“所以远慕之,学有所为”。

段正严还展示了外交上的王者智慧。北宋虽然经济发达,但由于周边动乱,战乱频繁,需要大量战马。但北方有辽、金、西夏,只能依靠相对和平的西南。大理从一开始就制定了与北宋接轨的战略,尤其是在段正严时期。正是官民之间的不断交流,才导致了从先秦开始的南方丝绸之路的发展,将中原与今天的南亚、东南亚如缅甸、印度等地连接起来。

其实早在宋朝建国初期,大理就多次请求宋朝封关通商。但宋朝总说疆域不平,灾害频发,封爵得等到“平”的时候。在段正严时期,他决定不等待“和平”,而是采取主动。他物色外交精英,派他们去宋朝寻找机会。最后,他找到广州的观察员林晃,送给他大量的金银珠宝,希望以他为桥梁,打通与宋朝上层的关系。1115年,黄易上奏朝廷,说大理国因为爱情“甘愿做臣妾”。宋徽宗给黄易写了一封信,要他在宾州(今广西南宁宾阳)设局,信中说:“如有奏请,尽速制止。”。

1116年,段正严又派使臣带着380匹贡马、麝香、牛黄、细毡、珠宝等物品向宋朝进贡。1117农历二月,大理代表团抵达京城,向宋徽宗进贡,献乐舞。宋徽宗非常高兴,奖励了音乐家段浩德。使团还带来了段正严的国书,这表明了与宋朝保持和平、与朝贡做生意并希望被追封的愿望。宋徽宗见语重心长,便封他为金紫光禄博士,一个普通的校对员,我们的云南,上诸州,大理王。

大理代表团在北宋都城汴京住了两个月,充分领略了这座大都市的繁华。既有“舟楫竞千里”的热闹场面,也有“百花争粉墙细柳斜笼奇处”的场面。1117农历四月十二日,使团出发前往大理,在宋徽宗特派使团的陪同下,赠送了一份日历,象征大理对新月和大宋的虔诚。

由于段正严申遗成功,宋朝与大理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相互间的贸易也越来越频繁。宋朝买的马大多来自大理。到南宋时,广西是买卖马匹最繁华的地方,往往每令有1.5万匹的配额。每匹马的价格从30-42到60-70不等,交易量往往在7.2万左右。1186年,大理去广西一次卖马1000匹,随行6000多人。大理生产这么多马,也说明这里生态好,经济发展快。每次都有很多人陪同,不仅可以看出民众对贸易的迫切,也知道当时已经形成了一条贸易链。

除了马匹与茶叶、丝绸和瓷器的贸易,大理的使臣和商人也注意购买宋朝的书籍。比如1103年,大理国使臣去宋朝索要“六经六十二药书”;1173年,大理使臣在横山寨(今广西田东县)经商时,向宋朝赠送了一长串图书。

由于不断受到中原迁徙民族和中原王朝的影响,大理汉化程度很深。大理的官方通用语言是汉字,至今保存下来的许多大理汉文碑刻、诗词、杂文都很精美;有些制度也是仿照中原王朝的制度,比如曹六部制度,也就是模仿唐朝的六部制度;大理政权的最高统治者也叫皇帝,有庙号和谥号;大理也开始取士,设儒官,读儒书。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看到大理与宋朝友好关系的见证。是一本金书《维摩诘经》,是1165438年宋朝代表团回宋时,段正严特意赠送的。

由于段正严的努力,南方丝绸之路复兴了一段时间,汉族与西南少数民族的交流日益频繁,极大地促进了民族融合。

在金庸小说中,段誉是一个儒雅的贵族,信佛,精通园艺和棋艺。在历史上,段正严也精通各种书画,史记记载他“善写荷花,善赏琴,写玉莲诗四卷,琴谱一卷,曲三首”。

大理全国各地尊佛,从君主到老百姓都以出家为荣。“以佛治国”的思想也充分体现在政治制度上。比如各级官员必须“释儒”,即通晓佛教的原理和四书五经。大历王朝的22位国王中,有10位国王出家,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段正严从小跟随师父学习佛教,最终像他的叔叔和父亲一样成为了一名僧人。

靖康之乱后,宋朝逐渐衰落,段正严与宋朝的关系也渐行渐远。到他在位末期,段氏家族和高氏家族在皇位问题上产生分歧,导致大理国诸侯内斗,大理国政局混乱。段正严筋疲力尽了。公元1147年,为了缓和各方矛盾,他主动将皇位传给儿子段正兴,去武威寺剪发出家。之后,段正严长期在大理崇圣寺等佛寺修行,法名广传。

1176年,段正严去世,享年94岁。他的庙号是献宗,谥号是任绪安,历史上称他为大理任绪安。

段正严的时代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他见证了宋朝从北宋到南宋的转变,也看到了身边各种势力的变化。他根据形势,寻找与宋朝高层接触的空隙,最终实现了几代人寻求封爵的愿望,从而保持了南方丝绸之路的畅通。这些措施维护了西南地区对中原的向心力,为以后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上真正的“段誉”,虽然缺少江湖儿女的豪情和传奇,却有一代智者的军事谋略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