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历史改革回顾

商鞅变法(成功):以商鞅为代表的法家在公元前400多年的秦国进行了一次变法,有利于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虽然商鞅本人最终打破了咸阳的西入口,但他的改革内容却成为秦国在接下来的二百年间驰骋六国的强大政治引擎。

屈原与宪政秩序(失败):屈原,“屈”二字似乎是他一生政治命运的预言。他试图通过劝说楚庄王项进行政治改革,尤其是官制改革,来洗刷当时楚国陈腐的政治风气。让这个曾经辉煌的霸权国家重新焕发活力。最终,在权贵反对和主变心的双重打击下,其改革被扼杀在萌芽状态。

同时代的变法有魏国的李悝,齐国的邹忌,韩国的申不害,但他们好像比商鞅差很多,我就不解释了。详见/view/520688.html?wtp=tt

晁错与七国叛乱(失败):七国叛乱虽然最后被平定了,但这根本不是晁错政策的结果。相反,他这种割据诸侯的想法,几乎毁了这个诞生不过百年的帝国。孔子释易中有一段话:“不守密则失位,不守密则失贞,不守密则害人。”汉景帝、晁错、天下皇帝对号入座。

王莽与“托古改制”(失败):王莽迂腐的学术和政治见解,似乎决定了他失败的必然性。仅仅依靠一本书《李周》就是企图凭空造出一个尧、舜、玉堂那样的太平盛世。其儿童画般的改革蓝图的实施,把摇摇欲坠的西汉王朝卷入了一个更加荒谬和悲惨的混乱之中。但就改革精神而言,还是比那些只在皇位上挥金如土的英雄们表现出了一些傻傻的但难能可贵的勇气。

王安石与改革(失败):王安石的改革和他同姓的前任一样,也获得了李周的深刻含义。然而,他的改革中注入了更多的操作元素。如果他不太急功近利,如果他在改革的实施上能够采取循序渐进而不是如火如荼的方式,如果他能够更加注重各方利益的平衡,如果他能够理顺法律法规的实施和配套的监督体系;那么也许中国的历史会被大大改写。所以在我看来,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痛心的失败之一。

张变法与万历对朝打击:作为中国历史上主要士大夫自发发起的第三次变法,张真正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它的改革宗旨在合理的实施方法下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在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他的一个致命伤是,他忽视了皇权的实际存在。张作为皇帝的老师,深受皇帝的崇敬和慈禧太后的信任,这也是他的改革没有得到抵抗高层重用的原因之一。作为一个改革家,他或许是成功的,但作为一个老师,他自己的思想并没有真正影响到被后人认为有点变态的皇帝(这种变态心理和万历对张的敬畏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考证),以至于变态的皇帝用他那令人震惊的方式毁掉了张苦心经营的11年的改革成果。仅仅30年的对朝打击和疯狂征收“矿税”(据说是土地用来开矿,钱都捉襟见肘了),不仅使改革中积累的社会经济财富由正转负,也使皇权与政府内部文人阶层的信任度降到了历史上罕见的冰点。接下来,明朝的荒谬代代延续,这种危机也与日俱增。明朝末年,崇祯在给李自成的信中留下一句话(“我被请上天十七年,三次困地。贼反京师,众臣误我。”分裂我的身体,就可以杀死所有的文武人员,不要破坏陵墓,不要伤害我的人民。“出自崇祯血脉)。

康梁与“戊戌变法”(失败):清朝政治僵化,“变法”仿佛是中国政坛的一座禁园。直到19年底,中国的光绪皇帝才从甲午战争失败的巨大屈辱中醒悟,决心实行变法。从而再次推开了禁园生锈铁门。但“一个书生造反,却用了三年时间”的说法,又一次被这些野心勃勃、政权不成熟的“书生”验证了。但是,几千年的封建枷锁,在谭嗣同这样的改革者的血液渗透中,终于松动了。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失败):孙中山对中国的贡献,正如华盛顿对美国的贡献。但在孙中山先生时代,中国有多少人知道孟德斯鸠和“三权分立”呢?国民思想领域革命的缺失,注定了在那些全副武装的军阀眼里,孙中山不过是完成了中国政坛又一次改朝换代的“洗牌”,接下来就轮到他们“摸自己”了。

毛泽东与“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成功):中国混乱的政治舞台在这一刻终于稳定下来,人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冷静地梳理自己纷乱的思绪。

邓小平与“改革开放”:没有对当代事件的历史评论。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当前中国始终处于变革的快车道,如何在纷繁复杂的改革过程中尽可能避免走错一步;当局怎么可能不着迷?希望历史能帮助我们以第三者的视角审视当今世界的变迁与得失。中国经历了太多失败的改革,在多国争霸的形势下,改革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