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历史陈列馆
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有着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五四时期,当时崇德的学生成立了自治社团。学生们在市学生联合会的领导下参加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尽管代理校长E·方志作出了努力。
1925上海五卅惨案后,崇德中学的反英气氛特别高涨。为了表达反英,大部分学生退学或转学,9月开学时一所当时200多的学校只剩下不到100名学生。
1935的12月9日运动中,崇德的部分学生不顾校长凌显阳的劝阻,于65438+2月16日凌晨走出校门参加游行。在中山公园举行的一次讲座上,杨振宁代表崇德中学参加了中学生演讲比赛。演讲的题目是“中学生的责任”。在12月9日的震惊之下,高中生、、孙一良(孙道林)、陶生吹、许、等人领导学生开始了救国运动。1936年6月至65438年2月,、孙道林、许、(朱自清之子)、先后加入中国* * *并成立崇德中学党支部。第一任支部书记是李一舟。1936 165438+10月,绥远的中国军队抵抗日军入侵,住在崇德的学生一度攒下一些伙食费来支援。
日伪统治时期(1937-1945),北京的中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1939,崇德中学被迫关闭。1940年春,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与凌显扬密谈,以焰炟大学为掩护,将崇德老根据地迁至海淀维秀园,创办焰炟高级中学。同年8月,招收高一高二学生150余人。九月开学,凌显阳任高中主任。19411 2月8日,日美太平洋战争爆发,燕京大学和高中同时被日本关闭。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崇德中学在崇德校友和老师的赞助下,于同年9月复课。凌咸阳还是校长。
1947年春,国民党发动的内战愈演愈烈。4月,地下党学习委员会在北平成立了爱国青年学生的政治组织——民主青年团。不久,崇德中学成立了NLD组织,李友宾、郑家登、庄守敬等同志为首批成员。1947 165438+10月初,崇德中学地下党支部正式成立,李有斌任书记,顾昂然任组织委员,郑家登任宣传委员。地下党支部成立后,带领学生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组织不断发展壮大。迎接北平解放时,学校有党员17人,NLD党员40多人。1948年底,解放军包围北平,国民党军节节败退。学校一度被变成国民党伤兵收容所,无法上课。凌显扬在教会有人的怂恿下,把全校教职人员都辞退了。这时,学校的地下党支部组织了一队师生日夜巡逻学校,迎来了北平的解放,并成功地组织师生参加了解放军进城。
1949 65438+10月31解放军进城时,崇德中学的师生们在前门的五座牌楼里,为解放北平而无比激动地欢呼。2月学校如期开学1949。改组了学校董事会,在教职员工中建立了人民教育家联盟,使学校的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1950年,凌显扬辞职,校董事会决定请李瑞琦担任校长职务。
1952 10年6月,北京所有私立中学被政府接管。崇德中学更名为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所有教职工继续聘用。李瑞琦是一所公立学校的首任校长。党和政府任命白涛同志为党支部书记、副校长,学校在党和市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不断发展。
崇德中学的自费生很少。大约一半的学生来自中小资产阶级及其上层官僚的子女;大约五分之一的学生是教会神职人员和信徒的子女。神职人员子女可免试优先入学,免交学杂费;基督徒的子女要通过考试,如果家境殷实,享受免费或自费奖学金待遇;还有56%的学生选自河北省农村教会小学。1913至1927,崇德高中每年夏季在分布在永清、安国、河间、献县、肃宁等地的教区设立招生点,家长报名时报出能交多少学费;被录取的学生每年缴纳5元至20元不等的学费。入学后免除其他学费,享受教会奖学金待遇,寒暑假回家发路费。他们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好。自费生毕业后不受任何限制。免费和奖学金生只能报考教会批准的学校——燕京大学、协和医学院、北京税务学院、山东齐鲁大学医学院、武昌文华大学、上海圣约翰大学或南京金陵神学院。解放前,中国几乎所有海关都有崇德毕业生。
学校的英语教学更为突出。自小学五年级以来,一直采用直接教学。老师大多是英国老师。教科书直接从英国订购或由我校英国女教师瑞德兰编写,高中也使用林语堂等人编写的明凯书店印刷的教科书。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发音准确,符合学生的英语水平。很多毕业生反映能顺利从事英语相关工作,基础就打在我们学校。
语文教学更注重古典文学。起初,尽可能地聘请一些老学究,如(第二名)、吴磊川(翰林,后来的燕京大学校长)和王(八公)。这也吸引了晚清一些士子将子女送进学堂,如梁启超之子梁思永、梁思成,陈(溥仪之师)之子陈念岱,(晚清最后一位士子)之子等。
小学和初中的数学课本是我们学校编写的。其突出特点是从小学五年级开始教平面几何,从初中一年级开始教代数。自制几何教材从几何绘画入手,直观地引起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兴趣。英国数学家高福来和西登斯主编的代数教材《普通代数》的特点是从图像中引入概念,并有许多直观的插图。从中学三年级开始,用英语教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加强了英语训练。
学校十分重视语文、数学,尤其是英语等重点课程的教学。对学生学习和自学的管理和监督严格,促进了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风气。
崇德中学热爱体育。学校特别重视足球、网球和壁球。有一个足球场,三个网球场和几个壁球场。崇德足球队曾经在这个城市名声很好。校队经常和英国驻华大使馆的英国士兵足球队比赛。此外,他们还经常与通州潞河中学、北京书院比赛,凯旋而归。足球一直是崇德中学的传统体育项目。它还培养了许多优秀的足球运动员。50年代有很多足球慈善赛,为抗美援朝做出了微薄的贡献。足球已经成为全校最受欢迎的体育活动。
1961年,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被市教育局定为西城区重点中学,从此学校有了很大的发展。
文革结束后,是全市第一所正式复课的学校。学校教学秩序稳定,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成为当时全市乃至全国唯一的中学。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建校以来培养了两万多名学生。其中不乏蜚声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著名艺术家。1933夏末秋初,崇德中学迎来了新一批学生,其中包括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杨振宁于农历8月11日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县。1929年秋,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应清华大学的要求被聘为数学教授。全家到达北平。在崇德中学,杨振宁接受了正规的中等教育。他聪明好学,兴趣广泛。他不仅数学、科学和化学成绩优异,而且普通话和英语也读得很好。65438-0938年,杨振宁考入当时中国最大的教育中心——西南联合大学,该校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合并而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生活为杨振宁提供了学习和成长的机会。1945年夏天,杨振宁去了美国学习。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71年,美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教授首次回国访问新中国,并与毛泽东总统进行了长谈。访问期间,他走访了母校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电话1994,1998。杨振宁为中美建交、中国学者赴美深造、中国教育和科技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他的思想、言行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物理学家的所作所为,尤其是他对中华民族的热切关注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们。当他第一次访问中国时,他列了一张他想见的人的名单。名单上的第一个人是他的密友,崇德中学的同学邓稼先。
邓稼先,1924,6月25日出生于安徽怀宁县柏林坂。他和杨振宁是老乡,他的父亲邓以蛰是北京大学哲学系的教授,他和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是多年的老朋友。邓稼先和杨振宁从小就有深厚的友谊。1936,邓稼先从至诚中学转到崇德中学读高二。正在上中学的邓稼先,学习成绩提升很快,一部分是因为他长大了,开始懂事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生活在这样一个民族压迫很重的环境中,他觉得他必须有知识和技能才能拯救我们的国家。这可能是当时他脑海里模糊的意识,但毕竟是存在的。他从一个无知的顽童变成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年轻人。1941年秋,邓稼先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8年秋,邓稼先受其父好友杨武之教授的委托,随杨振宁的弟弟杨振平赴美留学。1950年8月20日,邓稼先顺利通过普渡大学物理学博士论文答辩。拿到博士学位的第九天,他毅然踏上了回国的旅程。回国后,邓稼先在中科院工作了八年左右。1958年8月,邓稼先服从组织动员,主持原子弹氢弹理论设计。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把自己的智慧、个人的幸福乃至生命,无偿地奉献给了我们国家的国防事业。28年来,他努力工作,不辞辛苦,孜孜不倦。突破原子弹氢弹原理后,为中国研制成功,并进一步武器化;随后,又成功研制出新型强化氢弹,取得重大理论突破,并成功试爆第二代新型核武器。曾四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的国威大大提高,中国人民引以为荣,他做出了极其重要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他被称为中国的两弹。1986年7月29日,受辐射重伤、患直肠癌的邓稼先终于因全身大出血去世。他的遗言是:死而无憾。
崇德中学培养的学生中,有著名建筑师梁思成,我国大地测量学和几何学的奠基人,世界结构工程大师,有机化学家高振亨,地球物理学家秦新玲,著名材料学家严东生,数学家关。崇德中学与杨振宁、邓稼先一起培养了9位中国科学院院士。
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孙道林、戏剧表演艺术家、词作家开川、画家丁武、体育活动家、原北京体育学院院长、FIVB规则委员会主任委员马启伟、中国游泳横渡琼州海峡第一人、北京体育大学第一位成功横渡渤海海峡并创世界纪录的教师、原国家足球队队员张昆岳、体育播音员、骨科专家冯传汉、等。、驻芬兰大使王炼、北京大学图书馆原馆长、《大英百科全书》译者、北京大学出版社美术编辑室主任林胜利、在德分别获得工学博士、医学博士的赵、赵兄弟、原人民医院院长冯传汉、、著名摄影师廖增、国际知名电机专家廖等。和三兄弟,原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廖曾祺,著名法学家江平,书法家林新成,漫画家孙以增,围棋手张文栋,著名电影演员张光北和丛珊都曾在该校学习。
新中国成立以来,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和社会知名人士的子女,如蔡延锴、王镇、安文子、李景泉、杨成武、童、廖汉生、吴烈等都曾就读于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许多校友在这个校园里度过了他们三代人的中学时代。
崇德中学和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都为在这里就读的学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正如严东生院士8月回母校时所说,1985,北京三十一中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人才,教书育人是母校的一贯宗旨。我在这里度过了整个中学时代,我感谢母校为我的人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是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的宝贵财富。为了更好地激励在校学生,在东北工业大学秦皇岛分校第48届校友王振武教授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荣誉室于1995+00年6月落成,室内展出了代表9位中科院院士的优秀校友的事迹。从此,它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爱情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基地。
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不仅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也有许多教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优异的成绩。1976唐山7月28日地震后,学校成立了以毛普森老师为首的地震小组。他们将观测数据及时上报国家地震局和有关单位,为上级及时做出地震预报提供了重要依据。连续三年,他利用震前接收电磁(波)辐射的方法监测地震,多次接收震前信息,目测判断大致方向。这一成果被写成论文发表在1986第一期《地震学杂志》上。在全国地震前电磁波会议上,他的观点被会议采纳。他还引入了计算机技术,设计了一种智能记录仪,用于接收地震前的电磁辐射。1990 10国家专利局通过了这项专利申请。毛普森的名字入选了1992年5月出版的《中国现代发明家辞典》。有着辉煌历史的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充满了生机。校园环境更加整洁优美,是北京市绿化美化园林式单位。整个校区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拥有设备齐全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语音教室、电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备课室、音乐艺术专用教室,图书馆藏书5万册,阅览室可同时容纳150名学生,有130种报刊可供师生选择。200米的跑道操场和900平方米的游泳池为师生提供了锻炼身体的条件。
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是西城区文明校园,治学严谨,校风积极。现有教职工143人,其中西城区高级教师40人,学科带头人8人。学校历届领导都十分重视发扬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廉洁、文明、团结的校训,倡导勤学、周到、坚韧的学风。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德育为核心,加强教育研究,实施分层管理,完善不同学龄群体的德育目标,加强心理教育,倡导和探索启发式、讨论式等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快教育技术现代化,努力探索教育改革新路子,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特长,尤其是京剧、钢琴、手风琴、电子琴、排球、游泳。三十一中是北京市排球传统学校。学校排球队曾代表北京参加全国中学生排球比赛。是北京的软式排球训练基地。足球和游泳在西城区的比赛中也表现不俗。新建的形体教室丰富了学生的文体活动,特长生在三十一中有了更大的发展。2000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被命名为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实践基地。
学校非常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1985期间,在《人心》生物教学中使用了复合幻灯片、自制视频、教学片等手段,取得了优异的效果。之后,三十一中在电教硬件和软件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自主开发的电教教室控制平台及一批教育现代化所需的电教设备和教学软件,并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1990被评为北京市第一批优秀电化学校,1997被教育部命名为国家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学校承担市级科研项目《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健康第一是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学校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需求,保持密切的社团关系,注重建立健康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从65438到0997,全校师生为一位患骨癌的同学捐款4万余元,鼓励他战胜病魔,于2000年高中毕业后赴瑞典留学。1999,学校通过健康促进学校铜牌验收。
1997以来,三十一中主动承担教育扶贫任务。每年为云南省绿春县培养10名品学兼优的少数民族高中生,首批10名学生已于2000年全部进入大学。
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是一所开放的机构。多年来,先后接待了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斯诺、美籍华人科学家李政道等来自近100个国家(地区)的12000多人次。荷兰著名电影导演埃文斯和法国电影工作者马斯林分别于1972和1974两次到该校考察,以31中教师教育学生的内容为素材拍摄了电影《球的故事》,在1974年4月的巴黎电影节上获得200多部电影一等奖。
1992,三十一中与日本福冈县日宣街高中结成姐妹学校。通过两校交流,增强了师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培养了学生参与国际交流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经历了100多年的风风雨雨。成立初期的小楼,似乎在向人们讲述那些久远的故事和曾经的辉煌。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也在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