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都城与南宫——《阜阳日报》与南宫
《阜阳日报》是抗战时期济南地区第二区委的机关报,也是济南地区党委机关报《济南日报》于1942年4月被迫停刊后第二区的替代报纸。
研究冀南革命斗争和抗战历史,谁也绕不开《阜阳日报》,研究《阜阳日报》也绕不开南宫。因为该报于4月初在新河县台家庄创刊,1942,最终于8月下旬在南宫小石坝村出版,1945,历时三年零五个月。期间辗转新河、蓟县、南宫、巨鹿、隆平、宁南6县29村。其中在南宫驻扎两年,时间最长,辗转13村,驻地村最多。
1941到1942这段时间,是世界上法西斯势力最猖狂的时期,也是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最困难的时期。此时,德意日签订军事同盟条约,德国对苏联宣战,日本成功偷袭美国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为了把中国变成其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后方基地”,日军加紧了侵略。冀南抗日根据地作为华北敌后重要的抗日堡垒区,自然被纳入作战重点。为了摧毁这一根据地,从1941开始,他们除了频繁突袭外,还修建大量碉堡据点,开辟道路,挖沟筑墙,对根据地实行分割和“蚕食”的“笼子”政策。他们还极力壮大伪军和组织,发放“市民证”,查账,实行护甲坐秘政策。
在这种形势下,《济南日报》不可能继续出版发行,但严酷的斗争需要报纸作为舆论宣传工具的配合。为此晋安区党委决定暂时停刊《济南日报》,改为地方委员会单独办报,在当地发行。于是《阜阳日报》在1942年4月创刊出版,也就是《济南日报》停刊的那个月。报纸发行范围覆盖南河、任县、龙坪、瑶山、柏乡、萍乡、宁南、巨鹿、南宫、新河、二师内东区。所以作此登记,是因为滏阳河流经二师境内,既体现了地域特色,又旨在激发人们关爱、保卫家乡的内心情感。
《阜阳报》创刊后,有8个油印版。一般每期都用蜡纸刻好,三天出版一次,印四五百份。主要内容是阐述抗战方针,分析抗战形势,宣传抗战事迹,揭露日伪军罪行。分发对象是区领导机关和县武装部队伍。
“四·二九”铁壁围剿后,斗争形势更加严峻。报社不可能集中精力在一个村办报。在日伪军经常占领村庄的现实威胁下,他们不得不频繁搬家。7月中旬,他们转移到新河、蓟县、南宫三县交界处的董家庄。9月中旬,又转移到河北特区的宋立状、王村、子村。由于环境和稿件来源的限制,《阜阳日报》三天一刊的局面难以为继,只好改版为三十二开本的《阜阳荀刊》。
河北特区位于二师东部边界,报社长期处于此一隅,不利于指导各县对敌作战,也不利于报纸的出版。1942初冬,根据区委指示,报社向二师腹地西部转移。然而,行程进行到一半,我得知伏羲的情况非常严重。于是决定留在南宫,第一站是城西的凤阳庄。后来又转移到德严宫、大甲村、苏村。这一年,他们在花盆村和李村过了1943春节,三四月份又搬到了德阳宫村。
德言宫是南宫西边的一个大村,有一个我党任命的“两面人”村长。同时,南宫敌工作站也在附近设立了一个点,可以随时通报敌人的活动情况。因此,虽然村南是公路,西南角有炮塔,可谓敌人眼中的“国王的天堂”,但我党却利用了“灯下黑”,在这里建立了抗日“据点”。直到7月底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报社才不得不再次搬家。这一天,虞雯主席在前往地委汇报工作的途中,被南边山寨之敌抓获。得到消息后,报社连夜转移到公路南侧的冯家庄。
1943年秋,地委决定恢复《阜阳报》出版。为此,除了增加报社人员外,他们还配备了一个接收新闻稿的广播电台。在石家庄和云家庄短暂停留后,蓄谋已久的西进计划再次启动。
从65438年到0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明显好转,中国抗日战争也迎来了战略反攻的新阶段。到这年夏天,我已经拔掉了冀南腹地的瞭望塔和据点。随着形势的变化,《阜阳日报》的工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阜新转移到了冀南中心区南宫。途经宁南县龙坪郭家台、赵家台、余家台、老王庄、王家场村,于1944年9月到达南宫市西北部孟村。
此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正处于最后胜利的前夕,北孟村也在解放区附近。报社进村时,群众正在集资唱戏。他们请来了秧歌队,点上两盏大油灯,连续唱了20多个晚上,这在日据时期是不可想象的。在这样的环境下,阜阳日报的工作也有了新的转机。
首先,工作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分散的多村工作、多村住宿到住在同一个村、集中工作,方便了工作联系。其次,作息时间大幅调整,改变黑白作息方式,实现白天正常作息。第三,人员有了很大发展。从1944开始到1945的春天,大量的工作人员被转移。电台、编辑、印刷、发行、行政都设置了人员,分工细致。第四,印刷设备有了很大的改进,从油印到石印,不仅提高了印刷质量,也增加了印刷数量。五是办报质量大幅提升。一方面扩大了覆盖面,广泛收集报道了二师的情况。另一方面,加强了对时事的宣传,使人们了解了全国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鼓舞了士气。
1945年3月,阜阳日报社全体员工怀着迎接抗战胜利的心情,搬迁到距县城不到10里的简家陈村。这时,振奋人心的消息接踵而至,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七大胜利召开,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上胜利的消息接踵而至,二师的形势也出现了可喜的变化。这年春天,报社所在的南宫攻克了苏村的据点,拔掉了德严宫的炮塔,清剿了大钊的哨所,消灭了高村的顽匪。在一次次奇袭的震慑下,其他据点的敌人纷纷逃入县城,南宫县城于5月2日解放。这一天,苏军攻克柏林,5月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日可待。
正当报社职工满怀信心日夜奋战,以实际行动迎接抗战最后胜利的时候,晋安区党委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委办自办报纸,为《济南日报》停刊、合并、复刊做准备。据此,地委指示该报移至南宫市南小石柏村待命。
7月底,我到了小石柏村。然后传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中国人民八年的历史灾难终于结束了。为了让人们尽快知道这个好消息,《阜阳日报》立即加印数千份,广为散发。接着他又抄录汇编了朱德总司令发布的一系列命令,要求日本侵略者投降,揭露蒋介石和日伪的阴谋,以及全国人民热烈庆祝抗战胜利的消息,从而圆满完成了最后阶段的宣传任务。至此,阜阳日报社也完成了历史使命,正式宣布停刊。
8月下旬,阜阳报社全体人员从南宫小石坝村出发,前往临清胡庄与兄弟报社会合。
9月11日,《济南日报》第一期正式发布。
(邢台日报2008年9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