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四库全书是什么意思?
系列名称。清乾隆年间编纂。始于1772,历经十年编撰而成。中国古代最大的官书,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系列,分为经、史、书、集四部分,故名四库。据《文锦阁集》记载,该书载有古籍3503种,79337卷(79337册),36000余册。保存了大量的文献。“文房四宝”的名称起源于初唐。唐初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四叠,称为“文房四宝”或“文房四宝”。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籍分类的主要方法,基本涵盖了所有古籍,故称“全书”。清代乾隆初年,学者周水年提出儒藏论,主张将儒家著作集齐供人借用。这一理论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响应,是编纂《四库全书》的社会基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另一部重要的目录学著作。
《四库全书》编纂史
乾隆三十七年(1772)十一月,皖籍秀才朱军提出编纂《永乐大典》的问题,得到乾隆皇帝的认可,随后他下令用“各省所收,武英堂各官所刻”的书来编纂佚书,称为《四库全书》。这样,《永乐大典》的编纂就引出了编纂《四库全书》的庞大工程,成为编纂《四库全书》的直接原因。《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分为四步:第一步是藏书。藏书工作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历时七年。清廷为了表彰入册者,还制定了授书、诵经、登记姓名等办法。:“奖书”即入围500本以上者,赠送一本《古今图书集成》;阅读超过100种书籍的人将获得一本《裴云纹赋》。“题字”,即入百余种书者,选一本纯正醇厚的书,乾隆皇帝会在短边上题字,以示宠信。“登记”是指在摘要中注明收藏者或图书收藏者的姓名。在当地政府的大力协助和藏书家的积极响应下,藏书工作进展顺利,共收藏图书12237册,其中江苏拥有4808册,居各省之首;浙江有4600本,排名第二。私人藏书家如马玉、包世功、范和王等也入了许多书。
第二步,整理书籍。为了收藏《四库全书》,乾隆皇帝仿照著名的图书馆“天一阁”,在南北各建了七个亭子。乾隆四十六年(1781),第一部《四库全书》终于临摹完成,并完成了装帧。然后又用了近三年的时间复制了第二、第三、第四本书,存放在文远馆、文水馆、文远馆、金文馆。这就是所谓的“北四亭”。乾隆四十七年(1782)七月至乾隆五十二年(1787)又抄了三份,分别存放在江南文宗阁、文慧阁、温岚阁的藏品中。这就是所谓的“南三阁”。每本《四库全书》装订36300册,6752封。七馆的书都有印章,如馆藏首朱的印章,卷尾朱的印章。
《四库全书》基本版本的四个来源
1.内府藏书;
2.清廷官员著书立说;
3.从各地收集的书籍;
4.《永乐大典》辑佚。
司图书馆官员对上述图书提出了具体意见,应予以复制、刻制和保存。该抄的书才算合格作品,可以抄进《四库全书》。应该刻的书,被认为是最好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要抄成《四库全书》,还要单独刻成册,广为流传。应该保存的书籍被认为是不合格的,不能抄入《四库全书》,而在《四库全书》的目录中只列出它们的名字。图书6793种,93551卷,是《四库全书》收录的近两倍。对于应该抄刻的作品,要比较同一本书和不同本的差异,选择较好的书作为底本。一本书一旦被定义为四库基础版,就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飞标和眉毛就是加工的产物。飞签,也叫夹签,是分局官员纠正错别字、写初步意见的笔记。这种注释常附在卷内,交编辑审阅。如果得到编审的认可,可以用笔触修改原文,否则不予修改。然后提交给主编进行三审。经过分析,主编可以不同意编辑的审核意见,而采纳分社负责人的初审意见。三审之后,提交朝廷。第三步,抄写手稿。文案一开始来自推荐,后来发现这种方式有行贿受贿等弊端,就改成了考试方式。具体方法是:需要增加文案时,先发通知,报名者报名后,当场写几行字,看字迹是否正确,择优录取。考试方式虽然优于推荐方式,但也有一些不便之处。所以最后改成了从农村考试不及格的学生中选,试卷上写字连的那个被录用了。这样,已经选择了3826人进行抄写,保证了抄写《四库全书》的需要。为了保证进度,还规定了抄写定额:每人每天抄写1,000字,每年33万字,五年1.8万字。五年期满,抄写200万字定为一等;抄1.65万字者,定为二等。按品级分别授予州童、州判官、县丞、主簿四个官职。如发现字体不整洁,记大过一次,罚款10000字。由于措施得力,奖惩分明,《四库全书》的复制工作进展顺利。每天有600人从事抄写,至少可以抄写60万字。第四步,修改。这是最后一个关键工序。为了保证修订的顺利进行,四库全书馆制定了《功过处分条例》,规定错字如为原创,则免录;如果原文正确,确实是转录造成的错误,每一个错误记录一次;如能找出原错误,请签名改正,每处记功一次。在每一卷之后,都列出了审校的头衔,以明确他们的责任。分校的一本书,经过复试,两次通过,由校长阅批,最后装饰赠送。分校、重校、校长各司其职,确实对保证《四库全书》的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库全书》内容
[编辑此段落]
《四库全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按内容分类,包括4个部分,44个纲,66个属。分为经、史、子、纪四部,故名思Ku。经学部包括易经、书、诗、礼、春秋、孝、五经、四书、乐、小学等10类,其中礼分为周礼、礼、三礼、通礼、杂礼六类,小学分为训诂、杂礼。史部包括正史、编年史、杂史、其他史、诏书奏折、传记、史籍、实录、时令、地理、官职、政书、目录、史评等15大类,其中诏书奏折又分为诏书和奏折。地理分10属,即宫疏、通志、都郡、河流、边防、山川、史迹、杂记、游记、外记;官类分为2属,即官制和官谏;政治类书籍分为6属,分别是总制、礼制、国家规划、军政、法规、考试;目录类别分为经典和金石学两大类。细分包括儒家、军事家、法家、农民、医生、天文算法、算术、艺术、音乐记录、杂书、小说家、佛教徒、道教徒等14大类,其中天文算法分为推部和舒舒两个属,算术分为数学、占侯和舒舒。目录分为三个属:器皿、食谱、植物、鸟类、动物、昆虫和鱼类;杂类分为杂学、杂考、杂论、杂篇、杂编、杂编六属;小说家类分为杂作、奇闻、猥琐语三属;该集包括《楚辞》、《别集》、《宗集》、《诗评》、《词曲》五大类,其中《词曲》又分为《分词集》、《词选》、《花刺》、《词谱韵》、《南北曲》五大类。以上类别除了张辉的小说和戏剧作品,基本包括了社会上流行的各类书籍。就作者而言,包括了女人、和尚、道士、太监、士兵、皇帝、洋人的作品。
《四库全书》的不足
第一,重视儒家著作,放在突出位置。把儒家经典放在四书之首,一般儒家著作放在子部之首。
第二,鄙视科技作品。认为西方近代科技是“异端中的极品”,可以“取其术,禁其学术传播”,除了农民、医生、天文算法等收集的少数科技著作外,一般科技著作不包括在内。
第三,不接受戏剧作品和章回小说。
第四,书中的文字可能被删节或篡改。
编译过程
[编辑此段落]
1.过程
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也是禁征结合的过程,也是大兴文字狱的过程。据统计,在10多年的图书改版过程中,共禁书3100余种,150000余册。《四库全书》收录的书籍中,也有不少删节或挖补。在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中,还编纂了《四库全书提要》、《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四库全书考证》、《五英店居延版丛书》等。这些书可以算是编纂《四库全书》的副产品。《四库全书提要》是《四库全书》的精华,全书473种,19931卷。对开本的大小和装订形式与《四库全书》相同。乾隆四十三年(1778)抄了两本书:一本放在宫内御花园藻厅,一本放在圆明园东墙外的长春园咸味书屋。《四库全书》200卷目录是《四库全书》收录和保存的图书总目录。目录前有“例”,经史子集四部前有总序,大类前有小序。每本书下都有作者介绍、内容概述、版本源流等考证文本。由于这些考据词是纪昀、戴震、、邵等著名学者所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四库全书简明目录》(20卷)是《四库全书总目》的删节版。它没有列出目录书,只列出了《四库全书》收录的书籍,每本书的摘要也比较简单。《四库全书考证》百卷,是《四库全书》官本的对应本,每本书校勘句的记载和编纂都要刻本,对修订古籍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五英典聚珍版系列”是用木活字印刷的。包括138种应刻在《四库全书》中的书籍。印了四种系列后,主持人金鉴认为木制活字花钱少,实用价值高,于是改为印刷出版。金简牍把木活字的印刷工艺写成了一本书《武英皇宫珍藏》,收入《四库全书》,是古代印刷史上的重要文献,被译成德文和英文,流传于世界各地。
2.《四库全书》成功编纂的原因
第一,稳定的社会环境。写书时期,康乾全盛时期,世间万物,没有战争的干扰。四库官坐案前,已是10年,故无后顾之忧。第二,最高统治者的关注。从《四库全书》的酝酿到完成,乾隆李鸿始终参与其中,并由他精心策划。从藏书、选册、抄书、校书,甘龙一一提问,亲自整理。第三,强大的资金来源。《四库全书》卷帙浩繁,所需经费难以统计,清廷全部收下。第四,严密的组织体系。四库全书馆的最高职位是社长和副社长,多由郡王、大学士和六部尚书、侍郎担任。他们负责宰相馆内的一切事务,下设编译部、图书编辑部和制造监督部。编辑部负责所有图书的校对和分配,同时作为图书编辑部的分校;书法处负责全书的编纂整理;监督部负责武英堂书籍的印刷、印制、装订、整理等工作。文房四宝一共有360名库官,除了因故被免职、物理除名、转岗的。第五,破格招聘人才。四库全书馆是一座人才宝库,拥有一大批优秀人才,其中不少人是破格聘用的,如邵、、周永年、戴震、等。在进图书馆之前,他们不仅不是院士,戴震和杨昌林甚至不是学者,只是举人。人才的聚集为编纂《四库全书》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四库全书》(1773)堪称中国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整的集成著作。中国文学、历史、哲学、科学、工程、医学,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找到它的源头和血脉,几乎所有关于中国的新兴学科都能从这里找到它生存发展的土壤和营养。从此,它作为国家正统和民族基础的象征,成为中国乃至东方士人梦寐以求的安身立命之标,成为后世王朝维护统治、弘扬大业的“国之瑰宝”。《四库全书》藏书3460余种,7.9万卷,3.6万卷,分为经、史、书、集四个部分。其中《经部》分为“易、术、诗、礼、春秋、孝、五经、四书、音乐、小学”等10大类。“史部”分为“正史、编年史、编年史背景、专史、杂史、圣旨奏折、传记、史籍、实录、时令、地理、官职、政书、目录、史评”等15类;“细分”分为“儒家、军事家、法家、农民、医师、天文算法、艺术、音乐记录、杂家、书籍、小说家、佛教、道教”等14大类;《季布》分为“楚辞、别集、宗集、诗评、词、曲”等05类。共44类。为了保存这批经典文献,皇帝“钦差督办”,从全国各地征集了3800多名学者,集中在北京十年,用工整的印刷体抄写了7本书,加上底层抄本,共计8本。世人难得一见深藏的亭子。虽经千人临摹,但字体风格端庄规范,用笔细致,如一人。因此,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具有非常难得的研究、收藏和欣赏价值。几经战乱,半数以上被毁,使这一世界出版史上的巨制成为世界罕见的无价之宝。
《四库全书》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官学丛书,是清朝乾隆皇帝编纂的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文化工程。全书分为经典、历史、书籍、收藏四个部分。图书3503种,79309卷,6793种,93551卷,36000多个子包,约654.38+0亿字。相当于同时期法国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的44倍。收集了很多乾隆以前中国的重要典籍。因为编者都是当时的著名学者,代表了当时的最高学术水平。虽然编修此书的初衷是“禁止”,但它客观地整理和保存了大量重要经典,开创了中国目录学,确立了国学在社会文化中的主导地位,具有无可比拟的文献价值、史料价值、文物价值和版本价值。《四库全书总集》的出版,精选了《四库全书》的精华,以方便读者阅读。所选文章妙趣横生,光芒四射,无一字不耐人寻味。没有不睿智的人,几千年的道家和艺术文章的精华都汇聚于斯。
内阁藏书在太平天国运动时被毁;文渊阁的藏品被英法联军烧毁;《文兰阁》中的很多藏书都丢失了,但后来基本上被完整复制,但不是原著。1948年,国民党政府离开大陆,前往台湾省,将故宫博物院的部分珍贵藏品运往台湾省时,将《四库全书》最珍贵的藏品——文渊阁带到了台湾省,文渊阁的《四库全书》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因为《四库全书》是乾隆编纂的,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称之为“吉谷祐文”,但实际上是“载于征”,大量的书籍被收、禁、删、毁。根据几本禁书书目和有关记载,全部销毁2400余种,销毁图书400余种,铲烧图书七八万册。同时大兴“文字狱”,四库全书开篇后10年内发生了48起“文字狱”。善本:指那些具有历史文物、学术资料和艺术再现,或在某一方面具有特殊价值的书籍。一般来说,出版较早或经过仔细校勘,错误较少的版本,可以称为善本。孤本:一本书的临时副本或手稿。世界上只有一份拓本是孤品。秘籍:私人藏家藏在家中,放在书架上,外人不得阅读的版本。禁绝本:在上一代或当代被禁止销毁,但私下侥幸存活下来的版本,就是禁绝本。在古代,保存这本禁书是非常危险的。一旦被当局发现,将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因此其流通极其困难。足够珍贵。绣像·本:书中间的插图版本是绣像·本。这种绣像的书因其表现形式生动而非常受欢迎,但由于其绘画和雕刻工艺复杂,价格昂贵,成品很少,因此非常珍贵。石印本:将精选的坚硬、宽大、光滑的石头打磨、刻成石碑,然后用药墨在特制的药纸上书写文字,将药纸上的文字转移到石碑上,再用滚墨印刷的书就是石印本。手稿:从一本复制的书。其中有一种影本,是用透明纸覆盖的书本,按照原来的字体和线条样式复制而成。残缺本:由于各种原因(如运输、转卖、复印、纠纷等)而残缺不全的图书。)在流通过程中是不完整的复制品。补遗:补充上一代前辈作品,用心写成的书。续:继续描述上一代前辈的作品,目的是延续原作的意思。保留本:专为私人目的而保留的书,一般世代收藏保存,视为珍宝。经:易、术、诗、礼、春秋、孝、五经、四书、乐、小学。史部:正史、编年史、记事本、其他史、杂史、圣旨、传记、史籍、记录、时令、地理、官职、政书、目录、史评。细分:儒家,兵家,法家,农民,医生,天文算法,数学技术,艺术,音乐记录,杂书,小说家,解释学,道家。收藏:楚辞、其他集、总集、诗评、歌词。纪昀(1724-1804),河北献县人,著名学者。他每天早晨策划、整理、鉴定,进退百家,与陆共同完成了《四库全书总目》,成为我国学术考证、书评、版本评估、文献校勘的杰作。纪昀也是一位著名的藏书家,他收藏的地方叫“岳薇草场”。他的藏书赠送给四库全书馆后,收入达到105种,1,868册,登记41种。著有《读魏草堂札记》。戴震(1724-1777),安徽休宁人。他是乾隆朝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汉学代表人物。因为他知识面广,破例允许他在四库图书馆担任陪审员,担任《永乐大典》的编校工作。《四库全书》的主编。陆(1734-1792)出生于上海。《四库全书》主编很得力,特别奖励。乾隆五十二年,清廷发现《四库全书》中有诋毁朝廷文字的书籍。乾隆皇帝大怒,让陆和纪昀负责修改,费用由他们分摊。那是隆冬时节,鲁病倒了,最后因劳累过度而死,又被重新编入温穗阁的《四库全书》。可见朝野对《四库全书》的重视和严谨。从来没有?(1743-1790),乾隆皇帝的第六个儿子,是九思的主人。乾隆末年,他被封为太子。他喜欢写诗、书法和绘画,著有《九思斋史超》。《四库全书》博物馆正式成立后,乾隆皇帝立下誓言,表示对这项文化工程的重视,并加强对编纂工作的监督。跟永宣和永?刘统勋、余敏忠,大学士兼军务部长,为总执行官兼总裁,负责丞相馆内一切事务。此套《四Ku全书》为豪华精装版,16,50册,5盒,黄色胶带印刷,仿红色木箱包装。这本书的内容包括易经、尚书、诗经、周礼、礼记、大学、中庸、孟子、论语、孝经、尔雅、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亮传、史记、国语宋史、辽史、晋史、元史、 《明史》、《通史》、《战国策》、《后汉书》、《三国志》、《南齐书》、《北齐书》、《旧唐书》、《新唐书》、《列女传》、《岳阙书》、《水镜笔记》、《海岛笔记》、《天宫》、《东周传》的细分是荀子、《说苑》、《地番》、《正训》、《钱树》、《新序》、《盐铁论》、《千夫论》、《金》、《李煜子》、《传记》、《呻吟声》、《儒者家话》、《文公》。 经典、苏舒、姜渊、题李、虎铃经典、守城实录、训诫实录、新书、法家管子、书、韩非子、农夫齐、书、农桑集、医生黄帝
《四库全书》的意义
[编辑此段落]
虽然《四库全书》的编纂存在删节挖改内容等错误,但总体来说,应该是成功大于错误的。
但是在某些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它保存了大量的古籍,是古代文化的总结。《四库全书》的编纂为弘扬民族文化、传播古代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200多年来,战争结束后,如果没有《四库全书》这种藏书,古籍就会大量流失,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其次,在古籍整理方法上,特别是在编纂、校勘、目录学、辑刻丛书等方面,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在编纂方面,四库馆官从《永乐大典》开始编纂并收入《四库全书》的佚书有385种,不仅使许多佚书失传已久,在校勘上,四库馆官收集多本,精挑细选底本,为后人的校勘工作树立了典范。在目录学方面,《四库全书总目》的学术价值是古代任何官方和民间目录学所无法比拟的,其编纂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辑刻丛书方面,清代以《四库全书》为例,掀起了辑刻丛书的热潮。近年来,《四库全书》目录系列的出版和《四库全书》的续编,是弘扬民族文化,继承和发扬《四库全书》优良传统的丰硕成果。
《四库全书》毁书
清乾隆编纂《四库全书》时,销毁了对满人不利的书籍总数,据统计为13600卷。烧书总数654.38+0.5万。销毁板材总数为170,8万多块。除了焚书,清朝还系统地销毁明朝的档案。目前明代档案仅有3000余件,主要是天启、崇祯两朝的兵部档案,还有少量洪武、永乐、宣德、成化、郑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等朝代的公文(其中不少是清朝修订过的)。其余明代档案估计不少于10万册,已全部销毁。除了销毁书籍和档案,满清还系统地篡改剩余的书籍和档案。
据韩寅虎《明代蒙古史料汇编》(第一辑)记载,满人在文字狱时代就已经有系统地销毁和篡改过有关蒙古和满人的各种记录。已部分销毁的史料清单中的“君”字头为《兵书图说》和《经》,“经”字头为《经略国要编》、《经略书稿》、《史静集》、《史静齐要》、《史静实用编》。《明》字头:《明百将传》、《明宝训》、《明表选》、《明兵略》、《明策衡》、《明朝官制大全》、《明朝将军纪略》、《明朝简史》、《明朝大臣言行录》、《明朝大臣奏事笔记》。《明馆类宏词》、《明馆类志》、《明光宗实录》、《明史》、《明史书》、《明史志》、《明史志编》、《明史遗》、《明史补》、《明史大纲补》、《明史纲要》。《明年谱汇编》、《明纪甲、乙二年汇编》、《明纪概论》、《明纪隋陆贽》、《明纪杂文》、《明纪遗事》、《明嘉训》、《明鉴会汇编》、《明陆》、《姜鸣陆注》等。《晚明年谱》、《晚明诏书》、《明代妇女年谱》、《明代后野评论》、《明人诗抄》、《明人文字考证》(焦红)、《明人文字考证》(王世贞)、《明神宗录》、《明人诗集》、《明人诗集》、《明人诗集》。《明史纂修》、《明史传》、《明史简史》、《明史全集》、《明史纂修》、《明史大丰收》、《明史纂修》、《明史疏本》、《明书》、《明太祖实录与辩证法》、《明代年表》和《明代社会》。《童鸣鉴辨年》、《童鸣辨要》、《万明陆埮》、《明文案》、《柏明美食》、《明富宝》、《明初学读本》、《明任达二辩》、《肖明体上》、《明德》、《明德朱》、《明法明序集》、《明宣宗宝训》、《明夷通志》、《明太祖(胤志)》、《明太祖(佚名)》、《明昭志》、《明正统宗》、《明太祖行图》、《明太祖(明太祖)》、《明太祖志》、《明太祖志》这些以“嘉靖、秦隆、万历、天启”为前缀的书,全部被销毁。这本书在乾隆年间被军事部门记入总销毁书目,嘉靖以来第一个助手的传记记载于44年11月18日,字首“沈嘉”被禁。
但有几条“漏网之鱼”的史料:《边江略》;描述清朝八旗在江西杀人奸淫的暴行,尤其是八旗彻夜轮奸妇女。扬州十日:亲历者叙述扬州满族十天大屠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