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城墙是几年到几年建成的。持续了多少年?
全国1个部门、3个医院、5个省、37个地州、162个县共动员农民工28万人、城砖约3.5亿块,最终完成了四面城墙的格局。
现在俗称的“南京城墙”一般是指内城墙。内城墙东临中山,西有石头,南有秦淮,北有后湖,周长35.267公里,保存完好的明城墙25公里。它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古城墙,是中国罕见的保存完好的古城墙,也是南京现存最大的古建筑。
总体布局
南京明城墙的修建被形容为“人尽其才,地尽其用,天造地设”,体现了“天人合一”、“皇权天授”的思想。内城部由代表朝廷的紫微院、太尉院、天师院规划。内外城墙对应天球赤道和黄道二十八夜,不是前朝和市井的简单布局。
民间传说南京城墙为“宝葫芦”形,也有专家认为是“非方非圆不规则多角不等边粽子形”和“宫扇形”。最新的观点是,南京城墙是根据天上北斗七星的星星汇聚而成的。
因为在解放门西端有一座200多米的废弃城墙,也就是多余城,所以被误称为台城。因此,我国学术界普遍认为,内城的整体布局被改变了,也就是说内城北部是在城墙修建过程中,由于军事或地理原因而进行的扩建。是把南京北部的山,尤其是长江防御制高点狮子山,纳入内城而做出的改变。
有些学者并不认同“内城北扩”的理论。杨国庆推测,以金川河为护城河的北城墙东移,改以玄武湖为护城河,形成了一座多余的城池。他/她推测,如果以金川河作为护城河,内城的整体形状仍然是南斗星和北斗七星的聚合。
扩展数据:
文物价值
南京明城墙在城墙结构、骨灰盒的创新、护城河水源的利用、水闸和桥梁的设计与建造等诸多方面都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这是中国在古代建造的纪念碑。
作为中国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和城墙建造技术的杰作,其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考古价值、建筑设计、规模、功能等各方面都是国内外城墙无法比拟的,是中国继长城之后的又一伟大结构。
南京明城墙是中国城墙史上最大的砖城,也是世界上最长、最大、最真实的砖石城墙。其筑城技术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巅峰,是东亚筑城技术的典范。号称“天下第一”的南京明城墙,军事防御功能突出,也是明清时期中国千余座城墙模仿的对象。
南京明城墙是南京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以来,对南京城市空间布局和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南京城市特色的塑造和城市格局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南京皇城和宫城形成的布局,在继承中国传统宫殿建筑技术的基础上,运用建筑语言体现和强化了皇权思想,形成了明清时期的宫殿阙体系,对明代(凤阳)和北京城的宫殿建筑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南京明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