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族简介
布朗族简介
布朗族有82000多人。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东海县的布朗山、八达、西定、罗达,其余分布在临沧地区的云县、镇康、永德、双江、耿马和澜沧、墨江、景东等县。
布朗族擅长种植和制茶。
布朗族居住的地区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旱季为6月11至次年4月,雨雾少,适宜种植茶叶。布朗族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在布朗山上广泛种植茶林制茶,使这个偏远山区成为“普洱茶”的重要产地,布朗族人也因此成为种菜制茶的能手。如果你在采茶季节来到布朗山,你一定会看到满山郁郁葱葱的茶林和布朗妇女娴熟的采茶技术。
茶山除了茶林,布朗山周围的山与山之间还有高耸的原始森林。这里有松、柏、香椿、麻栎、樱桃等优质木材,有油桐、香樟、核桃等经济树种,有野生“三七”、罗浮木等多种药用植物,有野牛、野猪、虎、豹、虎、马鹿、猿等动物栖息于此。
布朗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自己的文字。由于居住分散,布朗族形成了地区间的语言差异,包括西双版纳布朗方言和镇康的“乌”方言。棕色人种除了自己的语言外,还会说佤族语、汉语和傣语,少数知识分子已经使用傣语和汉语。
布朗族历史
布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相传是中国古代普、普、普的后裔。唐代称为“普子满”,元明清称为“普满”。有人自称“布朗”,有人自称“阿瓦”、“伊瓦”、“翁公”,汉、傣人称“普满”、“普满”。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称为布朗族。解放前,生活在布朗山上的布朗族还不同程度地保留着原始公社的残余。生活在平坝地区的布朗族,由于受到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较快的汉族和傣族的影响,进入了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布朗族居住的地区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他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擅长种植茶树,这就是著名的普洱茶的起源。布朗山布朗族实行母子联名制。孩子出生三天后取名,母亲的名字和孩子的名字连在一起。
布朗音乐
布朗族居住在云南省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临沧地区,思茅地区的布朗山、云县、澜沧县。人口约5.84万人。使用民族语言,没有布朗文字,平时使用傣语和汉语,信奉多神。他们喜欢唱歌和跳舞,不仅在节日的婚礼上,而且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单调低沉的背景中,即兴民谣响起,不时有马* * *从远处传来。这是一幅棕色的风俗画。
布朗礼仪
郎祖节
许多传统节日大多与宗教活动有关。其中,最有特色的节日有:元旦、祭神、洗牛脚。
布朗族的其他节日习俗与傣族相似,如“过年”、“入坳”、“出坳”。在傣历中,一月十五日拜佛,八月十五日拜坛。“黄”是语,指的是世俗众生给僧侣或祖先的供品。佛教俗称“布施”或“施舍”。根据布朗族的传说,他们和傣族是兄弟。布朗族是兄弟,住山区种山地,傣族是兄弟,住坝子种水田。所以布朗族每次“拜佛”都邀请傣族佛上山,傣族人“拜佛”也邀请布朗族佛下山。
过年:布朗族用傣语称之为“京比麦”,是布朗族最隆重的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红糖糯米粑粑,用芭蕉叶包成两部分,每部分用一对蜡条和两朵花,放在社长家里:一部分放入悬挂在家人长卧上方的“滚胎”(家族神龛)。另一个是献给高嘎贡(一家之主)。所有男性家长都要摘下头巾,向作为整个“嘎贡”(家庭)代表的家族首领磕头。并象征性地用水给族长从头到脚洗礼,祝贺他长寿、吉祥、平安。一家之主也为百姓祝福:“全家的孩子逢年过节都来祈祷,这是祖先传下来的古老礼物,不应该忘记。旧年已过,新的一年已经到来。当你所有的儿孙都来向你道别并拜年时,你是有福的。祝你庄稼茂盛,人丁兴旺。”仪式结束时,一家之主为“泰加·小猪滚滚”(家庭之神)祈祷并献祭,以取代袜子之神。村社以家庭为单位,然后在日落方向举行滴水仪式。
闭幕日:布朗族也和傣族一样被称为“好瓦沙”。这一天,家人照例会给一家之主送上一朵花和一副蜡条,祭拜“滚胎”,并跑去为一家之主举行洗手洗脚仪式,表达祝福。全家男女老少还向门、楼梯、家具碎片的鬼魂“苏麻”(磕头)献上两对蜡棒作为祭品,祈求人畜平安。
布朗族喜欢唱歌和跳舞。每逢婚礼、拜佛、盖新房等喜庆日子,男女老少都是载歌载舞,工作中也常常伴着歌声,趣味无穷。
布朗族歌舞与傣族歌舞长期保持交流,既吸收了傣族歌舞的优点,又充分发挥了自己歌舞的特点。布朗族民歌叫“布朗调”,总共有十几个调。最基本的曲调是:节日二重奏中的“甩”,表达孤独和悲伤的“宰”,用小三弦伴奏的“索”,多用于歌颂爱情和社会主义新生活,盛大场合跳舞的“母鸡”。在布朗山等地,傣族的章哈调、衣拉哈调也很流行。布朗语中,歌叫“逮捕”,歌手叫“张逮捕”,布朗族有唱歌的习俗。唱歌往往是即兴的,会持续一整夜,有时甚至几天。舞种有刀舞、蜡条舞、圈舞等十一二种,深受群众喜爱。
布朗族的婚姻习俗
布朗族有靠老婆生活的习惯。布朗族的少男少女十四五岁时,会举行“画牙”的仪式。那时候,男生女生会聚在一起,用铁锅片烧红树冒出的黑烟,为异性染对方的牙齿。染牙齿意味着进入成年,可以公开参加村里的社交活动。
“串姑娘”是布朗族传统的恋爱方式。布朗族青年的爱情和婚姻非常自由,得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每当月亮升起的时候,男生们穿上新衣,怀抱三弦,一起来到女生的竹楼下,竞相用和谐的语言和热情的歌声打动女生的心。盛装打扮的女生也早早点起了壁炉,打开门,邀请男生进来,用唱歌、递烟、奉茶等别出心裁的方式表达对心上人的爱。棕山地区的串串姑娘,可以结伴而行,也可以晚上一个人去。是青年男女之间思想、文化、情感交流的一种常见形式。
当男女深深相爱时,男人会向女人求婚。布朗山的许多地方用花作为求婚的媒介。这个年轻人把从山上采来的花送给了这个女孩。当女孩确认年轻人真的爱她时,她从花束中选了一朵最美丽的花戴在头上,表示同意这门婚事。
布朗的婚礼也不同寻常。一对夫妇的婚礼会举行两三次。第一次订婚后,女孩被带到男方家绑线。之后,新娘和新郎各回各家。虽然新郎每天晚上都会待在父亲家,但白天还是会回自己家工作生活。直到第二次婚礼,新娘才正式嫁入婆家做媳妇。第三次婚礼通常在孩子出生后举行。这次一定要杀猪杀牛,喝喜酒招待全村的亲朋好友。
布朗族服饰
布朗族穿着朴素,男女都喜欢穿蓝色和黑色的衣服。妇女的服装和傣族人的相似。他们头上穿着紧身夹克,头上系着头巾,喜欢戴大耳环、银手镯等装饰品。姑娘爱野花或者自制的五颜六色的花,把脸颊染成红色。男性通常穿着黑色或青色的裤子和带头巾的双排扣无领外套。成年男人喜欢纹身。男女都喜欢喝酒、染发、抽烟。
布朗族饮食
以大米为主食,辅以玉米、小麦、大豆、豌豆等杂粮。我喜欢用锣或陶罐将米饭炖成米饭。尤其擅长做竹筒饭。煮饭时,选一段新鲜的竹子,盛上米饭和适量的水,用火煮,剖开竹筒,一半当碗用。米饭沾了竹浆,带着新竹的香味和炭烤的香味,很好吃。
牛、羊、猪和鸡是最常见的肉类,它们经常捕食野味和昆虫。菜品的烹饪手法多为清炒和凉拌。许多野味、鱼、虾、蟹、蝉、昆虫等食物一般都是用煎、炸、蒸等方法烹调的。如:螃蟹、炒蜘蛛、蝉酱等。酸味食物,如酸笋、酸肉、酸鱼等。,经常被腌制。制作方法与当地其他民族如傣族基本相同,但布朗族腌制酸菜时往往在上面放一层米饭。
我喜欢喝酒,大部分都是自家酿的。其中以翡翠酒最为著名。这种酒经一种叫悬钩子的植物的叶子过滤后呈绿色,与玉石的颜色十分相似,故名。布朗族人性格豪爽,朋友间有“有酒必醉”的习俗。
喝茶是布朗族的另一个爱好,他们擅长泡茶。竹筒茶和酸奶茶是布朗族特有的。民间也经常制作酸茶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
生活在西双版纳棕山的棕女,尤其是孕妇,嗜食当地红土,据说有止呕、去腥、提神的功效。
布朗建筑
布朗村通常居住着三个、五个到几十个血缘相同的家庭。房子是竹木结构的两层瓦房。楼上有檩条、卧室、露台等。,下层一般用作仓库和饲养牲畜的地方。房子的中央有一个火坑。火坑边是一家人吃饭待客的地方,晚上火坑周围放床。
布朗族习俗
走路时,禁止从他人身边经过,不能交叉坐着的人的腿;禁止任何人靠在院内的柱子上拴马;进佛寺要脱鞋。进寺后不能抽烟。不能用手摸佛、和尚、老人的头。平时禁止砍伐圣树及周围树林,不准在里面挖坑取石,不准在圣林区内小便。布朗族妇女怀孕后,被禁止去黄芳大佛那里拜佛。孕妇也忌讳参加别人的婚丧嫁娶,一般不能参加各种节日。
布朗族宗教
布朗族信仰小乘佛教,崇拜祖先。节日期间有许多佛教活动。除了举行迎日仪式,人们还集体前往佛寺举行堆沙、浴佛、泼水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