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经常是北方统一南方?

在中国历史上,北方基本统一了南方。除了明朝,是少有的统一全国南北的政权。民国时期的北伐只是形式上的统一,实际上中央政府并没有有效控制地方。那么统一南北全国的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核心和基础因素是经济中心。

早在秦汉以前,中国南方的国家主要有楚、越、吴、巴、蜀。但由于经济中心在中原,各路诸侯争夺中原,南方大部分地区并不发达。秦国灭六国后,继续向中国南方进军,投降了南方的百越等地,并在此设郡守备,此时才刚刚发展起来。秦始皇在南方驻军开发荒地。后来秦朝危亡,中原之兵鞭长莫及,以至于镇守百越地区的统帅赵佗自立为王。由于交通堵塞,直到汉朝建立几十年后,华南才重新纳入版图。此时中国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已经牢固确立,主要集中在陇西关中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东汉末三国时期,由于战乱频繁,人口锐减,魏晋时期不得不将少数民族内迁,一方面是为了复兴生产,另一方面是作为雇佣军队。北方少数民族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加上西晋永嘉八王之乱,导致少数民族大规模入侵,相继攻占中原各大重镇。金皇室逃到建康重建王朝,中国北方的汉人也南迁。政治中心的转移也使得华南和华北在经济发展上逐渐趋同。

经过两个半世纪的发展,到了隋唐时期,南北的经济文化发展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从安史之乱开始,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直到南宋才初步实现。经济中心不仅意味着更多的钱和食物来支持战争,还意味着更多的人口,这些都是战争最基本的因素。中国古代唯一一次南北统一是明朝,不可能发生在南宋之前。

第二个因素:这张图可以理解,人口往往是取胜的关键。

秦汉时期,中国人口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北、山东、河南、陕西、江苏、安徽,长江以南人烟稀少,甚至部分地区可能空无一人。中国北方占据着绝对的人口优势,在双方人口达到平衡之前,从南到北统一中国是不可能的。这种绝对的优势差异在汉朝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直到进士南迁,五乱时期北方大乱,大量汉人不得不逃离北方,使得南方人口开始大幅增加。人口密度小,人口少,南方无法提供足够的兵力,与北方国家交战时,单就人口而言并不占优势。三国时期,吴国和蜀国的人口甚至还没有达到魏国。

第三个因素是地理,北方战马优势已不在。

北方平原多,交通便利,所有地形地区都有便于沟通的河流或平原。比如关中地区与华北平原相通,山西省一系列盆地以太行八龙与华北平原相通。从地形上来说,更便于统一,而且由于控制黄河的需要,也有统一的政治诉求,所以中国北方更容易统一,形成合力。然而,在南方,有密集的水网,众多的山脉和更多的原始森林和沼泽。就像古代欧洲,虽然都是大平原,但是原始森林和沼泽比较多,在生产力不足的古代很难开发。

其实中国南方的大规模开发也是因为气候变化,长江流域降水少了,大量的沼泽退了,人类才可以更大规模的开发。比如宋朝的时候,太湖附近开发了,苏州湖成了天下最好的地方。明清两湖开发成为天下第一。南方的山地森林分隔了南方。其实从北方和南方少数民族的战斗力就可以看出,北方少数民族之所以牛逼,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有马,还因为他们能形成一个庞大的中央集权帝国,比如匈奴和突厥。一旦分裂,他们对中原的威胁就会大大降低。在南方,受地形限制,跨省少数民族势力很少出现。

第四,民俗

从人的性格来说,北方人比较勇猛无情,而南方人相对宽容。也就是说,经常说北方会面向南方,往往是北方人平天下,南方人定天下。另一方面,北方人是大陆性的,倾向于权力社会,南方是海洋性的,倾向于商业社会。从人文地理的角度来看,北方的劣势造就了北方人整体的精神气质,比如战斗、开拓、武艺,而南方的优势制约了南方人这种气质的养成。总之,北方人往往豪放,而南方人更有风度。精神气质的差异,使得双方在军事斗争中呈现出北强南弱的势头。北方自古以来就是政治文化中心,培养和吸纳了很多知识分子

南方人,尤其是南方的汉族,溯源于北方人南迁。血缘和文化传承都源于北方,只是北方汉族发展的一个分支,从来没有独立于北方而存在过(当然也有例外,当少数民族在北方建立了统一全国的王朝,如元、清,南方由于远离中央,成为汉文化的临时中心和相对自由独立的发展土壤)。在政治和文化上,南方一直处于劣势,而且是支流,不是主要的北方。这个自古以来的战争之地,培育了一种勇猛尚武的民风,同时也造就了大量的军事家、勇士、战士,以及众多多样的战略战术(尤其是以骑兵为主的建军和军事谋略)。此外,以杂粮为主的饮食文化,使得北方人整体上体质强于南方人。南方确实有很多战役,但是比起北方来就相形见绌了。另外,相对优越的生产生活环境,以米饭为主的饮食,造就了南方人婉约的性格和整体相对较弱的身体素质(当然,方人也也不乏真正的勇士和勇者)。而且由于南方的地理环境,军队建设往往是比较刚性的战略战术变化,以步兵为主,骑兵和水军为辅。所以在冷兵器时代,北方在军事资源和战略战术上比南方有先天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