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令
春秋时期的五霸依次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
齐桓公:姜姓陆,本名,是鲁商的第十二代孙,春秋五霸之首齐熙公的第三子,在位43年,公元前685年至公元前643年。在包的协助下,他即位,以管仲为丞相,实行改革,使齐国繁荣昌盛。尊王、抗夷、嫁诸侯、征伐天下,晚年任用小人,导致齐国内乱,死后67天才被发现。
晋文公:姬姓,之子,公元前636年至公元前628年在位。19年因叛乱被迫流亡,辗转德、齐、秦等八国,后在的帮助下回国。他即位后进行改革,国力大增,打败了羌楚,称霸诸侯,被周襄王封为侯波。
嬴姓,赵,人,秦德公幼子,公元前659年至公元前621年在位39年。在位期间,任用百里奚、建叔治理国家,与秦晋结下良好关系,渗透千里,称霸西戎,被周襄王封为西域诸侯之叔。
楚庄王:糜姓,熊姓,著名夫妇,楚穆王之子,公元前613年至公元前591年在位23年。任命孙帅和吴举整顿改革,国力增强。邰之战打败了强大的晋国,饮马黄河,问鼎中原。
宋襄公:字姓子夫,宋桓公之子,在位时间为公元前650年至公元前637年14年。齐桓公死后,齐国内乱,带领魏、曹、朱建立齐国为王,试图效仿的成功。他在与楚军的战斗中因盲目追求正义而失败,次年死去。
春秋五霸简介
春秋五霸是春秋特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春秋时期,周王室影响力下降,已无法有效控制天下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天下,展开了激烈的争霸战争,联合连横,探索东方和西方。春秋五霸是春秋特定阶段的历史产物,为战国时期的吞并统一战争做了前期准备。
春秋五霸中最有代表性的有两个。根据《史记》的记载,齐桓公是第一个主宰,其次是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荀子·王霸》记载,先有齐桓公,后有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