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代的诗人会把「屠狗」和「文人」联系在一起?
明代诗人曹学佺曾在他的一副对联中提到这样一句话:每宰一条狗,就是一个书生。很多人不明白这两句话的意思,认为一个狗屠夫这样卑微的人怎么会和一个高贵的书生扯上关系,真是令人费解。这是怎么回事?
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这句话的意思。表面上看是说做粗活的平民更慷慨,看起来更高贵的人更薄情忘恩负义。究竟是什么会让曹学佺有这样的经历?原来这句话的出处也是来自一个民间故事。
相传,明朝末年,曹学佺被调到广西做官。那里发生了一起案件。这个案子怎么了?原来广西的皇族向来嚣张惯了,他们的奴隶也是欺软怕硬,经常手里牵着狠毒的狗去咬人。
有一天,他们打得太多,差点打死了一个书生,刚好被一个路过的屠夫救了,屠夫也把狗打死了。现在那些邪恶的奴隶不干了,告诉了他们的主人,并把屠夫送到了政府。那书生也被皇族吓得回头,硬说屠夫恶意杀了狗。幸亏曹学佺善解人意,把书生送到边疆,屠夫才放了他,否则就是冤案。
这件事之后,曹学佺写了这句话,还含沙射影地说社会风气败坏,官场腐败,真让人难受。甚至那些所谓的学者都是虚伪的伪君子。另一方面,那些穷人并不比所谓的绅士们差。曹学佺只是想说当时的政治是腐败的,表达他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