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和平崛起?
28年后,平安是世界舞台上的长袖善舞的金融集团。
28年来,平安的成长折射出中国金融业的巨变。
?如今,平安集团以保险起家,以综合金融集团为目标的理想正在一步步实现。而其跻身世界500强的速度和辉煌成就更是举世瞩目。
和平从何而来?什么样的企业家,什么样的团队,什么样的管理和业务创新,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打造一个世界一流的金融企业?和平崛起背后的中国金融开放和改革的图景是怎样的?
中国平安1988成立于蛇口,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蛇口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是蛇口人和蛇口企业相同的基因,平安就是这种基因最好的传承者之一。
蛇口诞生的使命是不断打破旧的生产关系,创造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的生产关系。蛇口提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顾客就是皇帝,安全就是法律,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的口号。后来考虑到社会承受能力,口号改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蛇口进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改革尝试:进行民主选举;公开招聘人才;改革人事制度,实行聘用制;实施项目招投标;改革分配制度;实现住房商品化;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建筑企业开办的开放口岸、股份制银行和股份制保险公司...
平安的成立也是这一系列的新事物之一。既然是新生事物,就要积极培育,支持其成长发展。作为一个为挑战旧体制和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而生的企业,安全发展过程中的很多做法显得有点超前,我们应该给它足够的包容和理解。近年来,正是因为这种包容和理解,平安发展迅速,勇于创新和探索。可以说很好的继承了蛇口精神。同时,平安走得很稳,经受住了发展中的大风大浪,抓住了机遇,实现了自身的成长壮大。
平安的成长过程就是其不断探索、塑造和完善自身企业文化的过程。这是一个“在竞争中生存,在创新中发展”的过程。平安获批,是为了打破市场的垄断,建立真正的市场机制。这样安全的生存方式一定是竞争。一开始是和国企,后来是和外资,现在是全方位竞争。在这个过程中,不再有政府背景,不能靠关系帮忙。我们必须靠自己努力,依靠我们的勤奋、专业和周到的服务,在市场上独树一帜。所谓“独特”,就是创新。平安一成立就被设计成规范的股份制企业,并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实现股权多元化,既引入外资,又让优秀员工获得股份。这在当年的金融行业是非常先进的措施。但正是这种创新的体制为安全、快速、健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竞争和创新一直是和平的动力。20多年来,平安一直秉承着这种精神,坚定前行。多年来,中国平安逐步完成了分业改革和整体上市,获得了各种系列的金融牌照。直到目前的综合金融探索,平安已经成为中国综合金融管理的典范企业。
企业转型,一项改革成功与否,关键看制度创新能不能积累。平安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制度创新。
平安始终引领时代,在体制内开启潮流之门。这背后,一是得益于平安管理层的创业激情和创新意识,二是政府相关部门在一定程度上给予的宽容,鼓励他们大胆突破,敢于尝试。我想,正是这两者的结合,成就了平安这样一个具有独特创新气质的企业,在中国金融保险业的蓬勃发展。
在带领平安成长的过程中,马明哲董事长和他的管理团队表现出了非凡的意志力和耐力。平安没有后台资源,但天生具有突破和创新的作用,难免会遭遇失败、大起大落、压力甚至巨大挫折。比如,在分业改革过程中,平安在机构网点铺设、产品开发、上市等方面都遇到了一定的阻力;比如为了摆脱过于依赖利率变化的产品创新,经历了“投资风暴”;到了2008年,再融资、海外投资受损等事情充满了艰辛和挑战。在这个过程中,有一点是可喜的,那就是平安管理层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而是在从容应对的过程中发现了不足,锤炼了意志,锻炼了团队。对此,马明哲董事长及其团队表现出了良好的敬业精神和顽强的意志,体现了平安文化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老子曾说:夫才不争,天下不能与他争。深圳的华为很低调,平安的管理层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平安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国际化的执着。
马明哲董事长的英文名是Peter。这个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却表明了商业领袖对国际化的态度。平安的国际化毅力不仅体现在试图收购比利时富通,还体现在高度国际化的管理团队。平安的65438000多名高管中,超过三分之一来自海外。
针对引入国际团队的整合挑战,平安提出为国际人才提供“国际标准俱乐部”,包括发挥他们的才能,提供工作所需的资源,支付国际标准的薪酬。平安银行行长理查德原本是花旗银行的年轻人。为了吸引他加入平安,他前后花了一年时间,坚持用真诚打动他,甚至让猎头公司的CEO住进了理查德家门前的酒店。真诚使石头打开。
平安能在管理上国际化,与其股权结构的国际化密不可分。成立仅5年,中国平安就引入高盛投资,成为国内金融机构最早引入外资的案例。后来引入汇丰资本,现在汇丰是平安的第一大股东。平安金融培训学院的大厅里,挂着孔子和爱因斯坦的画像:孔子代表着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爱因斯坦代表着现代的科学精神、制度和理性。
平安特别注重平台的力量。马明哲董事长曾经说过:用文字说出来的制度是给人听的,写在纸上的制度是给人看的,落在流程上的制度才是可靠的。他还指出“小胜靠个人,中胜靠机遇,大胜靠平台”。在过程上建立制度是制度的最高境界。
平安非常重视借鉴世界级公司的经验来提升自己。从1997,我们聘请麦肯锡作为战略和管理顾问。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平安还聘请了许多麦肯锡员工担任平安干部。
优秀的企业无一例外地尊重员工,鼓励员工参与,充分激发员工的潜能。在平安,每个员工都可以发邮件给董事长马明哲提建议。平安引入外资股东的做法最初来自一位名叫肖伟的员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与华为类似,平安也注重员工分享财富。平安2004年上市前,有2万员工参与持股。马明哲董事长认为,邓小平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解决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应用在平安身上,就是绩效导向的薪酬机制,也就是721原则,对最优秀的员工给予高额奖励。鉴于“用枪射第一只鸟”的文化传统,平安提出要保护“第一只鸟”,鼓励员工负责任地发出不同的声音,而不是盲目追随老板的心意。
没有太多的理论创新,也没有太多花哨的概念。平安的管理理念就是这么务实,这么平实。
通往简的道路是为了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