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差距
汉朝之交,项羽和刘邦瓜分天下,达成楚河汉界停战协议。今天我们形容两个人对某件事的看法完全不同,也可以用“差距”来表示。峡,一条历史上使用了数百年的运河,随着黄河改道而不复存在,但其历史价值不容忽视。
那么,谁在何时弥补了这一差距?这要追溯到战国时期。
公元前364年,秦国入侵魏国,在河东地区,即魏国都城安邑附近的石门,大败魏军,魏军被斩首六万人。
六万人头,冰冷的数字,创造了秦和三晋的斩首记录(后来数字不断刷新),对于魏国的心理震撼不言而喻。
魏惠王不是宗主国,而是继承了其前任强大国力的守旧派。为了规避风险,他当年下令迁都。
迁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尤其对于距离如此之远的西楚霸王魏来说,相当于把一个大都市从河东地区搬到太行山,搬到大梁。
直到公元前361,跨越四年,魏才迁都。
魏重心东移后,战略重心也随之转移。因为楚的边界在吉水以南不远,所以魏必须再次向南推进边界,以确保首都大梁以南有足够的深度。
魏在吉水修建了两条运河,分别在大梁附近、峡(魏与楚之间)和深沟(宋境内)。
峡口连接吉水和水影,水流方向是由北向南。因为吉水是黄河的一条支流,水影最终流入淮河,这个缺口实际上是一条连接两河的运河。
缺口的战略意义在于,如果魏沿运河南下,很快就能攻下楚国的城池,楚国要逆流而上就非常困难了。有了这条运河,魏楚的地缘平衡再次被打破,魏国明显占据了地缘优势。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魏国也向南进军,夺取了楚国更多的城市。很难说,魏兵的作战能力一定比楚国强好很多。魏国挖掘的运河确实是魏国优越的原因之一。
深沟,又名合水,连接吉水和泗水。水流方向由西向东,水流速度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