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历史是背叛吗?
先说建国后的建设时期。作者仔细研究过《第一个五年计划纲要》(已经发黄被老鼠啃过的小册子)。产业建设的中心意思其实只有八个字“完善一个,铺净一张”。最核心的一句话就是“建设和完善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使之有效支撑全国的工业建设!”在这里,前半部分是手段,后半部分是目的。可惜这个“目的”已经持续了五十年了!!!请注意,在计划经济时代,东北产品出口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广货北上”有本质区别,这叫“调配”;所谓“部署”,就是免费支持。如果卖了,年产量5000多万吨,人口只有80万的周年纪念号不早就是科威特的了吗?中国机电产品中心沈阳,每年有高达89%的产品免费分配给海关!有人说沈阳是和国实业的长子。我觉得应该叫保姆!很长一段时间,鞍钢的大型工厂是国内唯一能生产重轨的工厂,但是读者们,你们想想。建国后东北建了多少公里铁路?就连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苟海线都是辽宁省自己出资修建的!没有东北的无私奉献,怎么会有上世纪60年代中国铁路建设的黄金时代?事实上,它不仅仅是一个产品。上世纪60年代,辽宁承担了支援“大三线”建设的最主要任务。30%以上的技术和管理骨干被转移到西部,很多甚至把整个工厂都搬走了。今天河南、陕西、四川、云南、贵州、甘肃、湖北的厂矿、军工企业基地,甚至全厂,大部分都是沈阳人、大连人。赤水河;阴山脚下;戈壁滩,他们甚至是匿名的,死了也不为人知(我父亲年轻时的一个朋友在一个叫金川或者金昌的地方工作,他去世六年后他的家人才知道)。
东北人民为国家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他们能得到什么?不说别的,《陈三亮》我想大家还记得吧?全国最大的工业基地,做出无数贡献的人,每人每年只有三两油吃!是因为东北不产豆油吗?不是,东北大豆产量占全国的44-57%(1962-1977)。是不是全国人民都只吃三两油?不是,北京人均比是东北的6.67倍,但是不产油!如果年轻人感兴趣,他们可以问任何一个40岁以上的人,那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时代。笔者奶奶的一个学生,在沟帮子的机务段承担了一点责任,现在回想起来充满了愤怒: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东北形势不好,但是因为有吉林、黑龙江的大粮仓,还能勉强维持。但是上面不断有分配口粮和入关的指示。那是人命啊!如果不是东北地区良好的自然基础和大自然赋予的丰富粮食,这样一种釜抽薪的做法会发生在东北地区。今天有人发帖说东北三年自然灾害死亡人数少是因为周恩来从苏联得到了粮食,简直是胡说八道!事实上,这样的自由分配不仅滋生了懒惰和依赖,更重要的是鼓励了背信弃义和诡辩!今天网上这么多人辱骂东北人。他们可曾记得他们的父母和祖父母哪一个不是靠吃东北产的大米活下来的?你怎么这么忘恩负义!今天,40岁以上的人应该还记得上世纪70年代东北人去北京抢购猪肉的场景。"猪肉甚至被整个扇子带了回来."这里面有问题。为什么东北的工业品可以无偿调拨给山海关,而山海关的农副产品却不能无偿调拨给东北?而是让东北人大老远跑到北京去买?其中是否存在资金外流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