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栈桥有什么特点?
主要特点是:
格非回澜“回澜阁”牌匾上的三个字,原是原青岛市市长沈鸿烈题写的。这块牌匾是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时掠夺到日本的,陈列在日本东京的陆军博物馆,展示其在侵华战争中的“功绩”。目前“回澜阁”二字由著名书法家舒潼题写。这个亭子是二层八角形的亭子。展馆覆盖着彩色琉璃瓦,由24根红色的柱子支撑着。展馆中央有螺旋楼梯,楼上四周有玻璃窗。正所谓“一窗一景,一景一画”。我们可以从窗户向外看,看到美丽的青岛湾和周围的景点和著名的建筑在各个方向。
栈桥长度从350M增加到约440M,桥面铺水泥,桥身增加排水系统,延长线上增加两排直径约20CM的铸铁气孔。在大潮期间,海水撞击桥墩的浪花可以从气孔直扑桥面。在大桥南侧的尽头,修建了半圆形防波堤。防波堤内建有一座具有传统中国风格的两层飞檐八角亭。名为“回澜阁”的亭子覆盖着蓝色的琉璃瓦,周围有24根圆柱。展馆是一个圆形大厅,中间盘旋着34级台阶。爬上二楼,北面是青岛市场的红瓦绿树,南面是胶州湾的碧海蓝天...1936,在市政府与专家市民共同评选的“青岛十景”中,以栈桥为主景的“格非回澜”成为第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