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的墓里有什么?为什么不开发呢?
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昭陵,被称为“天下名陵”。昭陵墓地是一座丰富的文物宝库。昭陵博物馆里陈列着大量遗留在地上和地下的历史文物,展示了初唐政治、经济、文化的盛况。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长孙合葬的地方。位于礼泉县城东北10公里处的九重山。昭陵是唐代最大的帝王陵墓,总面积2万公顷,墓地周长60公里。与昭陵合葬的有200多位王公贵族。目前可以鉴定的墓葬有185座。这些陪葬墓分布在昭陵的南半部,如同拱月上的繁星。
理由:国家文物保护政策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各种规模的考古队来不及收拾盗墓贼和施工队背后的烂摊子,也难以集中巨大的人力物力积极发掘所有古墓中等级最高的皇陵。
扩展数据
选址背景
唐太宗贞观十年(636),皇后石病危,遗言被疏埋。唐太宗遵照长孙的遗言,在皇后崩后,把她暂时安顿在九山一个新刻的石窟里,取名昭陵。并决定以昭陵为家,死后与皇后合葬,立即开始大规模的建设工程。
唐太宗选择九嶷山作为昭陵的遗址,有着强烈的文化和政治背景。中国古代所谓的墓葬风水理论是随着姓氏的不断扩大和五行阴阳学说的传播而逐渐完善的,南北朝时期基本形成了一套评价风水的理论。
九嶷山符合堪舆学者认为帝王陵墓应该具备的所有要求。自唐代以来,堪舆学者普遍认为昭陵的风水是中国帝王陵墓中最好的。
此外,唐太宗选择昭陵还有额外的政治背景。按照唐太宗最初的想法,帝陵应该完全效仿汉高祖刘邦的陵墓。但精通经史的虞世南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汉制不仅浪费人力,还激励了盗贼。所以大部分汉墓被盗,帝王遗骨被遗弃在荒郊野外,确实危害很大。
他建议唐太宗效仿尧帝,因为山就是陵墓,陵墓里没有藏着什么宝物,陵墓外立碑说明。于世南提出的“因山为陵”既能省人之力又能防盗,对唐太宗最终决定选择九嶷山作为昭陵遗址起到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启蒙作用。
百度百科-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