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简化了民国历史
2月1920,1,钱在《新青年》发表了《拯救汉字倡议书》一文。
1922年,钱等人提出了一套具体的简化方案,包括八种简化策略,这是汉字第一次得到系统的简化。
1923年,胡适在《国语月刊》的《汉字改革》序言中说,“语言文字的改革,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中国的普通民众不仅作出了惊人的语法创新,而且作出了同样惊人的创新:汉字形式的伟大改革,即创造和推广了‘破字’”
1928年,胡怀申《简化字》出版,这是最早的简化汉字的资料书。
1930年,出版了刘福、李嘉瑞的《宋元以来通俗字书》、卓定谋的《曹彰考证》、陈光耀的《简化字集》。
1931年,徐泽民《常用简化字研究》出版。
1932年,普通话统一筹备委员会编写的《国音通用词汇》出版,收录了宋元以来使用的大部分简化字。
1934 1、汉语言文字统一筹备委员会第二十九次常务会通过了钱的《寻找固有适用简化字案》,报请教育部实施。
1934年,杜定友《简化字规范表》出版。徐泽民550个常用字排行榜出版。
1934年,钱再次向国家统一普通话筹备委员会提交了《寻找和采用固有适用简化字案》。
2月24日,1935,上海《申报》第一次刊登了提倡手写汉字的新闻报道,同时刊登了提倡手写汉字的由来和手写汉字的第一个词汇。上海其他报刊纷纷响应,转载执行手头文字的由来。手书运动由蔡元培、邵力子、陶行知、郭沫若、胡愈之、陈望道、叶圣陶、巴金、老舍、郑振铎、朱自清、李公朴、艾思奇、郁达夫、胡风、林汉达、叶莱士以及太白、文学、翻译、少年儿童等200位当时的文教界知名人士组成。《第一手词汇》收录的300个字,大部分被中华民国教育部1935年颁布的《第一批简化字表》采用。
1935年6月,钱从他的《简化字》(2400余字)中选出了1300余字,编成了《常用简化字表》,送给了普通话统一筹备委员会。委员会通过了1230字,准备实施。
1935 8月21日,中华民国教育部发布第11400号部长令,正式公布了第一批简化字表,采用了钱主编的《简化字目录》2400个字中的324个,当时也称之为“手头字”。这是政府第一次进行大规模的改革。
第一个简化字列表有三个选字原则:
只说不做的原则;
选择社会上比较普及的简化字,先采用;
如果原字的笔画很简单,就不会求简。
8月22日,教育部制定颁布了《省市教育行政机关推广简化字办法》。
1936年2月5日教育部被行政院勒令指示暂缓实施简化字。第一批简化字表被撤回废止。
1936 10一本简化字词典在容庚出版,燕京大学开设了简化字课程进行实验。
1937年5月,字体研究会出版了首个简化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