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衡山华山衡山松山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信息(每句话)
洞庭湖古称云梦泽,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横跨湖南、湖北两省,北接长江,南接湘、黔、元、潭四水,被誉为“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的意思是神仙洞府,所以它的风景美丽迷人。洞庭湖辽阔迂回,山峦突兀。它最大的特点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小渔帆,叶青青河,水天一色,海鸥飞翔。春秋四季不同,一日千变。古人描述的潇湘八景中,洞庭湖秋月、远航归来、平沙落雁、渔村落日、江中暮雪,都是东洞庭湖的写照。
历代文人墨客都曾热情讴歌过美丽的洞庭湖。北宋著名政治
心理学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以岳阳楼为视角,生动地描绘了洞庭湖千变万化的景色。洞庭湖气势磅礴,洞庭湖的月色柔美壮阔。即使在阴沉阴郁的天气里,也给人一种独特而隐秘的感觉,唤起人们的乐趣。碧波万顷的洞庭湖,不愧为“天下第一水”。在湖里划船既清爽又有趣。
湖边景色极其优美,很多景点都是国家级景区,如岳阳楼、君山、杜甫墓、杨茂斋、铁镜楼、曲子庙、岳龙楼、文庙、龙洲书院等名胜古迹。在城陵矶,西洞庭湖和长江的交汇处,有一个地方叫三江口。从这里俯瞰洞庭,可以看到湘江北涌,长江滚滚东流,水鸟翱翔,景色壮丽。刘海戏金蟾、东方朔偷仙酒、舜帝二公主万历寻夫的民间传说都发源于此...君山是最著名的湖泊,风景优美。它是洞庭湖上的一个孤岛。岛上有72座山峰,每天有一个小时左右的轮渡。游山玩水需要一天,上午去,下午回。游览君山和洞庭湖,可以一举两得。君山,原名洞庭山,意为神仙洞府。相传,4000年前,舜帝南巡时,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赶不上他。他们爬上竹子痛哭,眼泪滴在竹子上,变成了斑竹。后来两位嫔妃死在山中,后人修建了她们的陵墓。他们也被称为费翔和湘军。为了纪念向君,洞庭山被改为君山。现存古迹,如菲儿墓、费翔庙、六一经、飞来铃等。君山的竹子非常有名,有斑竹、罗汉竹、方竹、实心竹、紫竹、毛竹等。这里每年都举行盛大的端午节、荷花节和水上运动。
洞庭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物产极其丰富。湖中特产有贻贝、黄鳝、洞庭蟹、蔡羽等珍贵河鲜,还有君山名茶、罗汉竹、方竹、毛竹、毛竹等竹制品,种类也很多。
-
洞庭湖
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湖中心有一座郁郁葱葱、四季常青的小山叫洞庭山,故名洞庭湖。湖区总面积约18000平方公里。湖的南面是湖南省,北面是湖北省。洪水期间汪洋如海,面积3900平方公里,体积1200亿立方米。湘江、资水、沅水、澧水在南部交汇,松滋河、太平河、莲花池、吊仙河在北部与长江相连,湖泊最终在岳阳城陵矶汇入长江。它就像一个天然的水库,盛四水,吞长江,调洪水,控楚吴。
洞庭湖的名字有多种解释。《史记》、《李周》、《尔雅》等古籍中均有“云梦”的记载。梦在当时的楚语中是“胡泽”的意思,与“遂”字相近。《春秋元年与郑在江南之梦》。又有云曰:“定于四年,子楚涉江入云。”《汉阳志》说:“云在江北,梦在江南。”合在一起,统称为云梦。当时云梦泽面积四万平方公里,《地理今释》说:“东至周琦,西至枝江,南至京山,北至草地,是古云梦。”司马相如的子胥夫说:“一个梦想家可以行八九百里。”战国后期,云梦泽因泥沙淤积而南北分割,长江以北成为沼泽,而长江以南仍是一片广阔的湖泊。从此不再叫云梦,而这个大湖叫洞庭湖,因为湖中有一座著名的君山,原名洞庭山。《费翔寺略》说:“洞庭为仙人洞之一,名曰洞庭。“后人称之为洞庭湖,因其汪洋,洪水泛滥,一无所失。这就是洞庭湖名字的由来。
洞庭湖,水清海阔,古往今来被记载和描述了无数次。战国时期,大诗人屈原在诗中反复吟诵美丽的洞庭湖,如“上洞庭湖,下洞庭湖”以寄托哀思;在《向君》中,“追卧道西洞庭”;《香夫人》中“秋风吹来,洞庭中浪落树叶下”。在《向君》和《香夫人》诗中,根据民间传说,屈原把洞庭湖描述为神仙出没的地方之一:一对美丽的爱神,在秋风中游弋于洞庭湖碧波之上,骑着轻飘飘的贵州船,吹着优美的笛子。向君用洞庭地区特产的荷花、香枝、杜衡、紫贝、桂花树、玉兰花、玉兰、薜荔,在水中构筑了一座香宫,迎接项夫人的到来。
洞庭湖不仅美丽,而且被称为鱼米之乡。湖边盛产大米,湖里盛产鱼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著名的淡水鱼产地。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写过一首诗《洞庭之鱼》:“洞庭之鱼,可拾,更糗。吵若雨前蚊,秋后蝇。”可见鱼多。今天,该湖盛产100多种水产品,如鲤鱼、鲫鱼、鳙鱼、鲢鱼、鳜鱼、凤尾鱼、虾、蟹、龟、鳗鱼、泥鳅和贻贝,以及珍稀的白鳍豚。洞庭最大的鱼是鲟鱼,重200-300斤;最小最值钱的是银鱼。洞庭银鱼在历史上相当有名。据清代《巴陵县志》“银鱼出庐山军山湖,其小才满寸。看到黑点的更好,用火烤的比在太阳下做的更好。面鱼是别处产的,两三寸到四五寸的就便宜。冬夏都有产,夏天的水没有冬天热。”据说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先后下江南时,都尝过银鱼,评价很高。银鱼游在清水草滩的缓流处。它银白色透明,圆条状,无鳞无刺,肉质细嫩,富含蛋白质,极其鲜美,是餐桌上的珍品。
洞庭湖的“湖中之湖”莲花湖,盛产驰名中外的香莲,颗粒饱满,肉质鲜嫩,历代都把它视为荷花之宝。每当荷花盛开的时候,满湖的荷叶映衬着婀娜多姿的花朵,优雅而高贵。“泥出不沾,涟漪清不妖”,划船采莲成为一大旅游项目。
洞庭湖的君山不仅风景优美,而且有许多著名的珍品,其中君山茶很有名,自唐代以来就被列为贡茶。君山银针茶是茶树刚发芽时采摘的,经过十多道工序制成。里面是橘黄色的,上面覆盖着一层白毛,所以有一个优雅的名字——金镶玉。泡好后,所有的茶叶开始往上面冲,然后慢慢沉下去。最后,所有的茶叶都稳稳地立在杯底,堆得绿油油的,就像刀枪,像出土的嫩笋,确实是“茶中奇观”。入口香香,齿颊留香。
古人对洞庭湖的美景早有总结,有《洞庭湖秋月》、《远蒲归帆》、《平沙雁》、《渔村夕阳红》、《江上雪》以及《清代洞庭湖八景志》中的“太阳景”、“月影”、“云影”、“雪影”。
君山传奇
从岳阳楼望出去,湖面上露出的岛屿就是洞庭湖上著名的君山。君山又名香山或洞庭山,与岳阳楼仅一水之隔。唐代诗人刘禹锡把“一片蓝天”的洞庭湖比作一个白色的银盘,把俊山比作银盘里的一只绿蜗牛。“看洞庭山水,银盘里有一只青螺。”看岳阳楼,这个比喻很形象。
君山是一个长岛,由72座山峰组成。君山虽小,但名胜古迹、童话故事都很美。
相传,在古代,洞庭湖没有岛屿。每当大风白浪的时候,来来往往的船只无处可停,常常被恶劣的海浪吞没,当地百姓苦不堪言。这件事引起了72名水下蜗牛女孩的同情。他们不情愿地脱掉蜗牛壳,形成了小岛。后来合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座山峰是72个蜗牛姑娘做的。
也有人说,4000多年前,秦始皇南巡,他心爱的两个公主和随后到达,船被风浪阻挡在洞庭山。忽然听说玉皇大帝死在苍梧(今广西梧州市),二公主伤心欲绝。她扶着竹子向南看,竹子上流下了泪水,露出了斑点和斑点,于是就成了生长在君山北面的“费翔竹”,也叫“斑竹”。二妃子也因悲痛过度而死于此葬,故君山东麓有二妃子墓。民间有诗说:“玉帝南巡不还,二妾心生怨恨。那时候我哭得很厉害,直到现在,竹子还在上课。”二妃墓前有“禹二妃墓”石碑,旁有石柱,刻有齐、林、狮、象等浮雕。墓前一对石柱上镌刻着一幅对联:“君妃不朽,山竹含泪。”二公主叫君公主,项公主。为了纪念他们,洞庭山被改为君山,也叫香山。据说这就是君山和香山名字的由来。
有意思的是,君山在历史上也有内讧的传说。相传秦始皇巡游天下,舟楫过君山,忽然风浪大作,始皇帝大怒,曰:“真命天子驾船,本该风平浪静。谁这么大胆,敢兴风作浪?”然后他问左右:“这是哪里?”朝臣回答说是君山。始皇帝听了,越来越生气,说:“天下之大,唯我是君。山怎能称君?”他命令三千拷问官把山上的树都砍倒,命令把山封在石墙上。今天在湖边的石壁上还能看到一个石印,长1米,宽0.8米。字迹依稀可辨,似乎是“永封”二字,俗称“封山”。
君山上的《柳诒经》是后人根据唐代李的《柳诒传》所刻。刘一是一个书生,鲁豫有约中含泪的牧羊女。她自称是洞庭龙王的女儿,因丈夫虐待而滞留在此,于是祈求刘一从枯井中给龙王捎个信,希望能早日被救回龙宫。刘一来到君山,找到一口枯井,直奔龙宫,完成了送书的任务。龙女得救后,嫁给了刘一。现存的“六艺经”,在君山龙蛇山的尽头,建筑独特。井口直径1m,井深10m。竖井壁上有一尊手持宝剑的海神浮雕,据说是刘一的向导。离井5米远,有一条坡道延伸入井。在坡道的两侧,有士兵和螃蟹的浮雕,作为士兵和将军欢迎刘一来到湖边。
军山上还有一座大平山,是宋绍兴元年钟祥、杨幺带领农民起义军扎营的地方。当年,不堪忍受官府压迫的贫苦渔民在这里揭竿而起,建立水乡,建造战船,出没八百里洞庭。目前军山上仍有军师洞、指桌、万人锅等古迹。
此外,洞庭山上还有轩辕台,据说是黄帝铸鼎之地。有一个水饺射台,据说小后羿在这里射水饺;九香山传说盛产酒香藤萝,可酿长寿酒。汉朝时,东方朔曾在这里喝过。朗音阁因吕洞宾在此吟诗而得名。
岳阳夏添大厦
岳阳楼位于岳阳古城西隅,东临巴陵山,西临洞庭湖,北依长江,南依三江。它是壮丽非凡的。它与武昌黄鹤楼、南昌王腾亭并称“江南三大名楼”。自古有:“洞庭为天下水,岳阳为天下楼”;“膝上有三千李。全在岳阳楼。
岳阳楼位于岳阳古城西隅,东临巴陵山,西临洞庭湖,北依长江,南依三江。它是壮丽非凡的。它与武昌黄鹤楼、南昌葛藤并称“江南三大名楼”。自古有“洞庭为天下水,岳阳为天下楼”之称;“膝上有三千李。全在岳阳楼。
相传三国时期,这里曾是吴国鲁肃训练水军的阅兵台。因为岳阳楼前的洞庭湖广阔无垠,风平浪静,湖岸恰好有一座小山,真是练兵阅兵的好地方。据《三国志》记载,鲁肃受孙权之命,在巴丘(今岳阳)屯兵一万人。在洞庭湖咽喉的巴邱山脚下,靠湖的西门墙上,建有一座训练检阅水军的军事阅楼。这座军事阅楼就是岳阳楼的前身。
唐朝开元四年(公元716年),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张叔灵说自己已沦陷为丘洲,于是将西门楼扩建为亭子,先命名为“南楼”,后改称“岳阳楼”。
“洞庭为天下水,岳阳为天下楼”的完美结合,以其磅礴的气势和悠久的历史内涵,使其成为唐代以后诗人、词人的胜景,并逐渐形成以忧国、济天下为主要传统的特殊含义。孟浩然、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等唐代著名诗人都曾上楼吟诗作赋。其中杜甫的名句《登岳阳楼》是这一传统的首唱。有诗曰:“久闻洞庭湖,今登此塔。吴楚东南诉我可以看到天地无休止地浮动。我的朋友和亲戚都没有消息。我又老又病,在一条船上漂流。这堵墙的北边有战争和山脉,而在这栏杆边,我怎么能不哭呢?. "如果说孟浩然的“又起云梦谷雾,已围困岳阳城”表现的是穷苦百姓对失职的悲愤,那么杜甫的诗,则以压倒性的力量,在八百里波涛中,融合了一代诗人和国家的拳心。
北宋第四年(公元1044年),滕留在巴陵(岳阳),重修岳阳楼,并给当时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上书,请他写《岳阳楼记》。随后,诗人兼书法家苏舜钦应邀书写,雕塑家邵茂刻字。于是,滕楼、樊姬、苏洵、邵可成为岳阳楼的“四绝”。
自宋代以来已经过去了900多年,现在的岳阳楼是清朝同治年间重建的。苏叔韶刻的《杨玉娥娄机》也已被清乾隆年间的书法家张昭所取代,但这篇名篇在烛天依然熠熠生辉。
“以观之,巴陵胜,在洞庭湖。取一远山,吞长江,作一浩汤,无边无际;早上是晴天,晚上是阴天。这是岳阳楼的大观。”范仲淹不仅生动地描绘了岳阳楼周围的景色,早晚雨阳的各种感受,而且表现了洞庭湖的壮丽和岳阳楼的雄伟,进一步把杜甫的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文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了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情怀,成为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集中写照。岳阳楼的名字叫宜章,是文传景,文传景。
如今的岳阳楼是独特的砖木结构,四柱三层,飞檐盔顶。走进大楼,看到了世界各地名人的题词。二楼的柱子上镌刻着孟浩然、杜甫的名句,十二块紫檀木雕花屏风正中,张的《岳阳楼记》引人注目,启迪游客沉思。主楼两侧有两个辅助亭:一个是以神话人物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命名的三醉亭;一个是仙梅亭,据说是因为明末岳阳楼维修时,在地下挖出一块有梅花图案的石板而得名。建筑附近有鲁肃墓、小乔墓、岳阳文庙和慈世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