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18世纪法国哲学的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一,法国哲学一直渗透着一种怀疑精神,崇尚理性。
怀疑精神和崇尚理性的精神可以说是一个事物的两面。如果怀疑是消极的、批判性的,那么崇尚理性就是积极的、富有成效的。怀疑的目的是倡导理性,或者说怀疑只是理性的一种手段。
从中世纪的唯名论者阿贝拉德,文艺复兴时期的蒙田,到18世纪现代哲学的奠基人笛卡尔、贝尔、伏尔泰的怀疑主义,这种敢于挑战传统和权威的怀疑主义精神在法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甚至20世纪下半叶的后现代哲学也体现了怀疑主义精神。它怀疑人们所崇拜的理性主义和科学精神,怀疑历史进步论和启蒙精神,怀疑现代性。
第二,人和社会是法国哲学的重点。
自然与人是哲学永恒的主题。与其他国家的哲学相比,法国哲学更注重对人和社会的研究-
爱尔维修关注人的灵性,强调人的灵性,把人看作文化的对象和教育的产物。存在主义是一种人类学,孔德是现代社会学的直接创始人。从涂尔干到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他们都非常重视对现代社会的研究。这些应该算是法国哲学对人类社会认识的贡献。后现代主义对后工业社会的反思和批判,对于正在大力推进现代化的我们来说,不亚于一剂清醒剂。
第三,开放性。
18世纪的法国哲学家大量吸收了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尤其是洛克的经验主义),狄德罗也大量吸收了莱布尼茨哲学中的辩证因素。在19世纪,不仅雷努维尔的新批判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康德哲学,而且,阿梅林的唯心主义与黑格尔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3H”(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3M”(马克思、马克斯·韦伯、马尔库塞)、尼采都是德国哲学家,克尔凯格尔是丹麦哲学家,弗洛伊德是奥地利心理学家。这些哲学家的思想元素影响了20世纪法国哲学的面貌。
第四,社会参与。
法国哲学不是研究中的哲学,而是与现实斗争密切相关的哲学。法国哲学家不喜欢住在小隔间里揣测玄学,而更关注社会变革和政治斗争。他们有使命感和时代感,是真正革命运动的积极参与者。
第五,与文学有着不解之缘。
法国哲学家不仅沉湎于理性的领域,缺乏情感,他们中的许多人还是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不仅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人是善于在文学中表达自己哲学思想的著名作家、戏剧家和文学评论家,而且比他们晚的柏格森、萨特、加缪都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