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冈历史
古民居建筑风格属于明清岭南派,建筑布局清晰严谨,错落有致,气势恢宏,保存完好。整个古民居建筑由十八个“里”组成,共有古民居37栋,108。每栋居民楼都雕梁画栋,墙画各有特色。建筑都是青砖到顶,山墙是耳朵形,屋檐上刻着各种图案。远远望去,可以看到五六十道锅耳防火墙和坚硬的山顶整齐排列,十分壮观。
交通指南:
距佛冈县城16公里,省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从广州沿京珠路向北行驶至佛冈县城唐唐出入口,然后转国道106,再转龙山镇往广州方向,再转县道376,步行15分钟到达古民居。从广州出发,全程约1小时。
2.清远的历史“清远”连用,最早出现在晋,意为清明、广元。《晋书·王导传》云:“少导,知明。”清远作为行政区名称,最早出现在我市。在南田亮监狱投入使用六年(507年),已经超过1500年。仲景的演变有三个阶段:梁武帝设庆元郡,庆元才作为郡的行政区域而为世人所知;隋开帝十年(590),清苑县被废,清苑之名被贬近1400年。清远市建于1988,清远名称升级使用。现在新建的清远市已经到了“弱冠”之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年轻地级市。
值得注意的是,苏中县虽然比清苑县早出现600多年,但在设县时并未将其作为县名,只是保留其县名作为清苑县的县之一(管辖范围大大缩小);当隋朝废除清苑县时,旧的苏中县被新建立的清苑县取代,从历史中消失了。当时,原庆元县还有一个郑彬县,与新成立的庆元县并存,但33年后也永久消失了。这耐人寻味的历史变迁,说明世人对清远这个名字情有独钟。可惜这么通俗的名字一直没人破译,以至于后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于谦在此求学多年,才知道清远之名源于水。水,北江也。
以水命名是古代何琳县,如曲江、翁源、三水、四会,以及我市的绵阳、韩嫣等古名常用的命名手法。清苑县,原名苏中县,因北江而得名。本版《清苑县志》引用了一个历史传说:汉初二、五、八月间,潮水涨到渔峡(今飞来峡),一夜回到舞阳城,所以飞来峡又叫峡。“苏中”这个名字来源于涨潮,属于水情地名。这是特定情况下的北江水情,也是异常情况下的北江水情。正常情况下,北江是一条水量丰富、水质清澈的河流。
北江古称沁水。此名出现于汉代,流行至唐宋。唐宋的史书都以“沁水”为北江的名称。有很多人以“秦”闻名,意思是北江水资源丰富,属于水河之名。这个名字与现实相符。根据《广东省韶关市综合科学考察报告》(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出版),北江水系总径流量31285万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深1023毫米,人均径流量7426立方米,分别是全省和全国的2.1倍和2.9倍,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果按每亩耕地用水量计算,韶关的数字最高,达到8323立方米,分别是全省、全国和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4.8倍和3.6倍。“由此可见,北江水量相当充沛。
北江不仅水量丰富,而且水质干净,因为上游多为石山峡谷,两岸林木茂盛,入河泥沙较少。关于北江水质好,流传至今的赞美诗可以是生动的见证。“澄碧渊底,悬崖危崖”是迄今所见最早歌颂飞来峡清凉水质的诗句。作者姜在南朝梁陈时期一直享有盛名。唐宋时期见到的诗句是:“两峰托碧汉,一水抱万青。老龙还在,浪还在”(唐·沈全启《霞山》);“时时愿胜夫妇,清江取渡口杯”(郝《宝林寺》);“不愿关门,水中月空”(唐·杨恒《体下山寺》);“澄江在弯峡中,远归画舫”(张松德祥《霞山飞来寺》);“古寺清江上,维舟落霞前”(宋高僧《霞山》);“云水依旧照,鸟往西归东方”(宋湘紫茵《霞山飞来寺》)等等。明清时期更多,本文就不赘述了。在上述诗词中,常用“清”、“成”等词来形容北江之水,纯净无杂质。清楚就是清楚。可见,北江的水质早已享有盛誉。
北江出飞来峡后,西南流经大陆中心的轮洲岛,然后转向西北,转向东西流经青城,再转向西南缓慢流动。飞来峡以南地势平坦,北江流入此地流速缓慢,河水清澈见底,气象“山止平原始,河蜿蜒旷野”。如果你爬上河边看一看,自然会有“一水下海”的感觉(唐李敖《峡山寺》)。南梁时期的青城先民也会有同感,所以可以把“青”和“元”两个字联系起来,与郡的位置不谋而合,所以取名“清远”是非常合理的。这个名字结合了水质和水流方向,很有诗意。幸运的是,我终于悟出了其中的奥秘:清远,就是那条流向远方的清江!
最后,顺便说一句,这是我自己的看法,不一定准确。清远为何得名?希望有兴趣的人可以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通过讨论就能接触到* * *的知识,那真是不幸!
3.清远有多长?春秋战国时期,清远属百越。秦朝统一中国后,设置行政机构开发岭南,清远隶属南海郡和长沙郡。汉初属赵佗。汉高祖年间(206-195),先后置桂阳县(今连州地区)、阳山县、绵阳县、汉光县(勉,今英德市),均属桂阳县。丁原六年(前111),位于苏中县(原清苑县),属南海县。
三国时期,所有郡县都属于始兴郡。
南朝梁(502-519)时期,设清苑县,治、、、恩施、胡夫五县,故名清苑。又设阳山县,辖阳山、桂阳、广德(后改称光泽、连山)。汉光设衡州,领阳山郡。
隋开帝十年(590年),清苑县及其下属的等县被废弃,设立清苑县、郑彬县(今清新县沿江地区),仍属南海县。同时废阳山郡,迁至连州,衡州改名为夔州。20年(600年)废夔州,其郡划归广州府。
唐武德六年(623),郑彬县并入清苑县,属广州府。天宝元年(742),连州迁至连山县。
南汉享五年(921年),在绵阳县建立颍州。
宋宣和二年(1120),颍州改称镇阳郡,汉光、绵阳改称汉光郡、镇阳郡。庆元元年(1195),镇阳郡升为英德府。
元十五年(1278),英德府改为英德路总管府,不久降为一州,辖杨光县、镇阳县。庆元元年(1195),镇阳郡升为英德府。
明洪武二年(1396),英德郡更名为英德州英德郡,隶属邵州府。十四年,连州、阳山、连山三县改为广州府。
清雍正五年(1727),连州为广东直隶州,领阳山、连山两县。嘉庆十八年(1813),清远、英德两县设置广东布政司佛冈军民部(相当于县级建制)。
民国元年(1912),连州改名连县。3年,佛冈改厅为县。抗日战争时期,广东省* *北迁连县,清远各县划归广东省第二行政监察区(在连县)。民国35年,连山、连山、阳山分三县,新设连南县。
建国后,除佛冈县曾隶属韶关、广州、佛山三市外,各县先后隶属北江行署、韶关特派员、韶关行署。1953年,连南、连山合并为连南瑶族自治县。1958年,连县、连南、连山、阳山四县合并,称为杨炼自治县。同年,佛冈、从化两县合并,成为从化县。阳山县于1960恢复。佛冈县于1961恢复,属广州市管辖。1961年,连县、连南瑶族自治县恢复。1962年,连山壮族瑶族县成立。1963年,佛冈县被广州划入韶关地区。1983年7月,韶关合并,清远、佛冈划归广州,其余各县归韶关管辖。
1988 65438+10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清苑县,设立清苑市。原清苑县划分为清城、青郊两个市辖区(清城郊区1992改为清新县),佛冈县和韶关县、阳山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连南瑶族自治县、英德县划为清远市。
4.历史清远名人与历史清远名人——朱汝珍,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亚军。
朱汝珍(1870-1942),清远人,清末民初法学家。光绪三十年(1904),期末考科第二名,被翰林院授予编修。他是一个传奇的历史人物。
老一辈清远市民在津津有味地回忆清远的历史时,必然会提到朱汝珍。原来,朱汝珍本该是晚清状元,却因为名字和籍贯,与状元失之交臂——
按照惯例,陈佳科恩的考官在阅读和评价所有考生的试卷后,从参加宫廷考试的273名考生中选出65,438+00份试卷,按名次排列(其中朱汝珍第一,第二),呈献给慈禧太后。慈禧太后翻开被考官列为“状元”的卷子,看到卷子里的字虽然流畅华丽,但字体粗糙,是楷书。因为慈禧喜欢疏朗清新的字体,她不禁连连摇头。当她看到“朱汝珍”这个名字的时候,一种厌恶感顿时在心中升起:祖籍广东的朱汝珍夺冠,让她想起了太平天国洪秀全的老佛爷,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还有高举反清大旗的孙中山...这些人都来自广东,在慈禧看来,广东是个叛逆的地方。另外,朱如真的名字中有“真”字,“朱”与“朱”谐音。甄妃支持光绪皇帝改革改良,被推进井里淹死。“朱汝珍”二字一下子触动了慈禧敏感的神经。于是她把朱汝珍的卷子扔到一边,状元之门对他关闭了。相反,慈禧觉得刘春林这个名字吉祥,又是贵州人,就把他推上了头把交椅,朱汝珍只好屈居第二。
据史料记载,在进入考榜之前,朱汝珍刻苦学习,曾以县考状元的身份进入清苑县学堂,22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广雅书院,名列广州府第一。27岁参加八公考,把一等科举交给七个北京小官,中签刑部江苏司,从此开始了仕途。朱汝珍获得二等奖后,被翰林院授予编审。他不同于清朝的遗风。他安于现状,执着于缺点,却能与时俱进,难能可贵。1906年,他决定去日本东京政法大学深造,回国后成为史静法学院教授。第二年,他参加了贵州省第一次法官考试。1930回华南,受聘香港大学教师。1933年任香港孔子学院院长、附属中学校长。
朱汝珍不仅是科举学生,也是抗日爱国者。抗日战争爆发时,朱汝珍已经是68岁的老人了。在爱国思想的驱使下,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他在香港主持清源会,组织募捐和慈善演出,为抗战筹款。香港沦陷后,他因害怕日本人和汉奸的恐吓和利诱,拒绝与日本人合作。在此期间,年事已高的朱汝珍还发起了一个指导委员会,帮助因战争而流离失所的难民撤离家乡。抗战时期,有3万多清远人在香港谋生。大部分是从农村出逃,逃到香港的农民。1941二月香港沦陷后,老百姓水深火热,纷纷离开香港回内地谋生。一些有实力的社会组织也积极协助村民返乡。当时香港清远人要回老家,缺少路费。许多人不得不露宿街头乞讨食物,并病倒在街头。朱汝珍主持的庆元会千方百计帮助难民返乡。1942年,同乡会组织3万多清远难民撤离家乡。但由于日本人此时的觉悟,行会账户被冻结,资金一时无法筹集,难民处境极为艰难。后来多亏了朱如贞的调解,同乡会解决了全部撤离经费。1942二三月期间,首批数百名难民从九龙徒步抵达东莞虎门乘船返回广州,再乘车返回清远。到3月底,最后一批难民顺利出发。三万清远难民得救了!
还了解到朱汝珍擅长诗词书法,行书清淡平和,清幽爽口,有晋唐遗风。得知、尚、也有书画作品,他把他们的作品配成一套叫“四屏”,成为当时最著名的书画作品。朱汝珍著述甚多,主要有《林茨简介》、《林茨姓氏韵》、《清苑县志》、《阳山县志》等。清远市阳山县七工镇大河岗学法寺,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朱汝珍写的石对联。
我的家乡就有这样的第二个地方。朱如真就不用说了,是清远人的骄傲!
清远博物馆记录朱汝珍史实。
5.清远是一座历史名城。1.政局概况:清远现辖清新县、佛冈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连南瑶族自治县、阳山县、清城区5县1区,还辖英德市(广东最大的县级市)、连州市两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19152.89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10,总人口403万。是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中面积最大的,也是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
2.历史概述:10万年前清远市就有人类活动。我们的城市有着深厚的人文历史。自古以来,张九龄、苏东坡、杨万里、韩愈、海瑞等众多历史名人都在这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痕迹和佳作,与清远的秀美河山相得益彰,引起历代清远人民的歌颂和自豪。
1.建立年份:春秋战国时期,清远属百越。秦朝统一中国后,设置行政机构开发岭南,清远隶属南海郡和长沙郡。清苑县,清城区的前身,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县。它建立于秦朝(公元前221),至今已开埠2229年。
2.名称由来:清苑县在南朝梁(502-519)时期建立,故名清苑。
3.成立时间:清远于10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清远县,设立清远市,1988;1988于2月28日正式成立。
三、地理概况:
1.气候特点:我市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是广东省三大暴雨中心之一。
2.地形特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原、丘陵、山地、喀斯特地貌多样。
3.地理位置:全境位于东经11° 55 '之间-北纬113° 55 '北纬23° 31 '-25° 12 ',即。
4.区位优势:珠三角后花园清远,南接广州、佛山,北接湖南、广西,东、东北连韶关,西、西南连肇庆,是“三省通衢”;是广东省重要的商品粮、用材林、反季节和蔬菜生产基地,也是全国三大陶瓷原料产区之一。
6.清远的历史文化是什么清远又叫凤城,因为清远的地图像一只凤凰。凤城的名字也来源于一个传说:清远工人文化宫附近一棵高大的梧桐树上,住着一窝凤凰,树下住着一个叫张毅的小伙子,靠划船为生。有一年,北江发了洪水。俗话说“南雄落水,撒湿石头。他去了韶关,涨了三尺。他倒半个英德,浸淫清远。”可见洪水来势凶猛,青城一下子被淹了。张仪撑着船到处救人,在梧桐树下救。当他听到凤凰的鸣叫时,他发现水位几乎浸没在树顶,大凤凰出去找食物了。小凤凰翅膀不够长,水淹没梧桐树时,张仪迅速游到树中央,抱起窝里的小凤凰,但张仪的脚被树的寄生藤蔓缠住,无法脱身,只好把小凤凰放在船里。看到这感人的一幕,我觉得人们愿意舍命救凤凰,也应该成全年轻人救人的心愿。他们躺在水面上,让溺水的人踩在它的背上逃生。最后由于体力不支,他们也牺牲了,清远如凤凰。凤凰祭祀的地方叫李旗峰,所以青城被命名为凤城,广东有两只凤凰是因为另一只父亲凤凰飞回来了。
其历史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清远属百越。秦朝统一中国后,设置行政机构开发岭南,清远隶属南海郡和长沙郡。汉初属赵佗。汉高祖年间(206-195),先后置桂阳县(今连州地区)、阳山县、绵阳县、汉光县(勉,今英德市),均属桂阳县。丁原六年(前111),位于苏中县(原清苑县),属南海县。
三国时期,所有郡县都属于始兴郡。
南朝梁(502-519)时期,设清苑县,治、、、恩施、胡夫五县,故名清苑。又设阳山县,辖阳山、桂阳、广德(后改称光泽、连山)。汉光设衡州,领阳山郡。
隋开帝十年(590年),清苑县及其下属的等县被废弃,设立清苑县、郑彬县(今清新县沿江地区),仍属南海县。同时废阳山郡,迁至连州,衡州改名为夔州。20年(600年)废夔州,其郡划归广州府。
唐武德六年(623),郑彬县并入清苑县,属广州府。天宝元年(742),连州迁至连山县。
南汉享五年(921年),在绵阳县建立颍州。
宋宣和二年(1120),颍州改称镇阳郡,汉光、绵阳改称汉光郡、镇阳郡。庆元元年(1195),镇阳郡升为英德府。
元十五年(1278),英德府改为英德路总管府,不久降为一州,辖杨光县、镇阳县。庆元元年(1195),镇阳郡升为英德府。
明洪武二年(1396),英德郡更名为英德州英德郡,隶属邵州府。十四年,连州、阳山、连山三县改为广州府。
清雍正五年(1727),连州为广东直隶州,领阳山、连山两县。嘉庆十八年(1813),清远、英德两县设置广东布政司佛冈军民部(相当于县级建制)。
民国元年(1912),连州改名连县。3年,佛冈改厅为县。抗日战争时期,广东省* *北迁连县,清远各县划归广东省第二行政监察区(在连县)。民国35年,连山、连山、阳山分三县,新设连南县。
建国后,除佛冈县曾隶属韶关、广州、佛山三市外,各县先后隶属北江行署、韶关特派员、韶关行署。1953年,连南、连山合并为连南瑶族自治县。1958年,连县、连南、连山、阳山四县合并,称为杨炼自治县。同年,佛冈、从化两县合并,成为从化县。阳山县于1960恢复。佛冈县于1961恢复,属广州市管辖。1961年,连县、连南瑶族自治县恢复。1962年,连山壮族瑶族县成立。1963年,佛冈县被广州划入韶关地区。1983年7月,韶关合并,清远、佛冈划归广州,其余各县归韶关管辖。
1988 65438+10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清苑县,设立清苑市。原清苑县划分为清城、青郊两个市辖区(清城郊区1992改为清新县),佛冈县和韶关县、阳山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连南瑶族自治县、英德县划为清远市。
7.清远的佛寺有多大?
佛冈位于广东中部,珠三角边缘,毗邻广州从化、韶关新丰、清远英德、清远市清城区。
人口和面积
全县总人口31,000人,其中县城(石角镇)人口1,400人(含外来人口),总面积1,302平方公里。
自然特征
县城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低山、丘陵、河谷、平原纵横交错,多在海拔300米以下。属于
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0度。8℃,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
降雨量2210 mm,无霜期229天。土地肥沃,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农作物,主要是水稻、红薯和花生。小山
土地多,土层深,宜林宜果。
资源特征
佛冈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石墨、铅、锌、锡、黄金、石英石、钾长石、花岗岩、
瓷土、稀有金属和优质矿泉水。野生动物资源有黄鹂、野猪、貉、穿山甲、山鸡、白鹇、甲鱼等。
类、蛇等。植物资源有松树、杉树、樟树、泡桐、黄檀等,还有沙椽、观光树、白桂树、挂球果等珍贵植物。
以及砂仁、巴戟天、栀子、金银花、桔梗、茯苓、杜鹃和黄姜。
历史和文化
佛冈县是清远市所辖的八个县(市区)之一。它位于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的边缘。佛冈已经
兵家必争之地,汉代属南海县苏中和桂阳县绵阳。南北朝时期,佛冈在南部和北部属于胡夫县。
绵阳县。隋唐时期,属清远英德;清嘉庆十八年(1813)设佛冈堂,民国初年改县,解放后相继。
下辖韶关、广州、佛山。佛冈县人杰地灵,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景观丰富。佛冈风景优美。
黄骅湖旅游景区、独具特色的观音山自然保护区、雄伟的大黄山、异域风情的黄骅石村正在崛起。
石莲旅游度假区和大庙峡文化历史风景区。佛冈还有很多史前文化遗址,古西周遗迹。
窑子,春秋时期的青铜剑,唐宋时期的古道等等。
佛冈白话(粤语)客家话、普通话流行。
气候
春季平均气温为65438±06℃;夏季平均气温24℃;秋季平均气温26℃;冬季平均气温22℃,年平均降雨量。
2200mm的平均相对湿度为75%;全年主要风向为东北风;无霜期322天,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